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西南联大风骨

“茅草顶尖屋顶,铁皮顶尖教室,世界顶尖人杰。”

2017年11月1日,91岁的龙驭球院士微颤着手,在西南联合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现场写下这句话。

战火中的教育长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弥漫的硝烟里再也不见大学校园的安宁。为保全中华文脉火种,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校南迁至长沙,联合组建长沙临时大学。

然而11月三校刚到长沙,尚未站稳脚跟,淞沪会战失败上海城破,12月首都南京沦陷。日寇沿长江步步紧逼,三校只好继续南下,分三路迁往昆明,改名“西南联合大学”。

大学正在衰落(73年前就已闭校的这所大学)(1)

西南联大

由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

大学正在衰落(73年前就已闭校的这所大学)(2)

西南联合大学的三位校长(从左至右):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清华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初迁昆明之际,因经费紧张,选址办学成为了一大难题,校舍的搭建令人困扰不已。

其间著名建筑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辗转来到了昆明,梅贻琦邀请两人为西南联合大学设计校舍。梁思成和林徽因经过不断的设计,可每次都被梅贻琦摇头否定,因为图纸所涉及的经费学校实在负担不起。

大学正在衰落(73年前就已闭校的这所大学)(3)

梁思成 林徽因夫妇

此后的两个月,设计方案被改了一稿又一稿,从高楼变成了矮楼,从矮楼又变成了平房,砖墙也变成了土墙,最后定为了土坯铁皮房,可见当时情形用捉襟见肘也不足以形容。

大学正在衰落(73年前就已闭校的这所大学)(4)

联大校舍

由中国建筑大师所设计的土坯房,虽无大楼之称,却也有大师手笔之名。但联大的大师之谓不仅限于此,它拥有着中国顶尖的师资力量,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陈岱孙,钱钟书,华罗庚等,无一不是文化教育界的泰斗,谓之大师。

但大师也是需要吃饭的,西南联大体现出的不仅是大师们的学术精神,更多的体现出了在恶劣环境中的艰苦拼搏精神。

刚毅坚卓

在电影《无问西东》中有这么一段:昆明的骤雨打在教室的铁皮屋顶上,声若雷鸣,一次次盖过了教授讲课的声音。教授索性在黑板写上4字“静坐听雨”,然后坐下,肩头已被渗透下来的雨水打湿,他就那么坐着,眼神恬淡从容,看着满屋青年学生。这是西南联大经济系教授陈岱孙的形象还原,一切都是那么的无奈却坚韧。

大学正在衰落(73年前就已闭校的这所大学)(5)

《无问西东》静坐听雨

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老一辈的教育家及联大学子,无不在践行着刚毅坚卓的精神。到昆明之时,不仅学校经费紧张,老师们生活吃饭都是一大难题。为解决吃饭问题,教授们都做起了辛酸"副业"。

闻一多为了补贴家用,刻章卖钱。刻章广告由其他教授操刀:

“浠水闻一多教授,文坛先进,经学名家,辨文字于毫芒,几人知己;谈风雅之原始,海内推崇……爰缀短言为引,公定薄润于后。"落款署着梅贻琦、蒋梦麟、冯友兰、唐兰、朱自清、沈从文等十二位先生的名字。

大学正在衰落(73年前就已闭校的这所大学)(6)

闻一多教师挂牌刻制图章

西南联大当时条件苦吗?非常苦,不仅苦,还伴随着危险。当时日军的飞机常常盘旋飞过昆明,投下一枚又一枚的炸弹。因此,跑空袭警报也就成了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

著名小说家、曾是西南联大学生的汪曾祺说过,这个“跑警报”也有讲究,它不叫“逃警报”或“躲警报”。“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惟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着一股从容,最有风度。

大学正在衰落(73年前就已闭校的这所大学)(7)

跑警报

汪曾祺还在《在西南联大》一书中写道西南联大新校舍大图书馆西边有一座烧开水的炉子,“一有警报,没有人来打开水,炉子的火口就闲了下来,一个叫郑智绵的广东人,和他同住一个宿舍,警报来了,他留下来用一个很大的白搪瓷漱口缸来煮冰糖莲子。莲子不易烂,不过到解除警报响了,他的莲子也就煨得差不多了"。

由此可见当时师生学子们的对艰险环境的平和与坦然。

投笔从戎,热血不灭

1937年至1946年,共有8000名学生通过了联大的入学考试,抗战八年间,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1100多人,镌刻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背面的即达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联大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就是其中之一。

联大学生还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和空军。在1942年至1945年间,为了保证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的畅通,1500名中美健儿血洒长空。据记载,其中就有联大的从军学生。

八年办学,弦歌不辍

1937年8月组建,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在短短的八年时间里,西南联大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一百多位人文师。

“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西南联大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

大学正在衰落(73年前就已闭校的这所大学)(8)

好书推荐:《西南联大》

从1946年7月31日到现在,是西南联大停止办学73周年。它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西南联大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精英的家国情怀、治学精神和人文修养。

大学正在衰落(73年前就已闭校的这所大学)(9)

好书推荐:《南渡北归》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1946年8月,三校北归,独留昆明师范学院答谢云南父老,即今云南师大前身。

炮火中的国家教育,颠沛流离的文人大师们,用他们的身体力行,撑起了中国的“脊梁”,亿万中国人看到了文人“风骨”二字的含义。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致力于挖掘有趣故事,发现情怀好物,我是止小选,别忘了点关注哦。

参考资料

[1]厦门卫视.【揭秘】真实的西南联大[EB/OL].sohu/a/231470700_411871,2018-05-13.

[2]太原柳溪休闲茶亭.【历史回眸】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西南联大[EB/OL].sohu/a/222818939_771942,2018-02-15.

[3]北京大学出版社.西南联大为什么能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EB/OL].sohu/a/230244097_232629,2018-05-03.

[4]腾讯网.建筑大师梁思成夫妇设计的西南联大校舍,为何是茅草屋顶的土坯平房?[EB/OL].new.qq/omn/20180329/20180329A07D5K.html,2018-03-29.

[5]央广网.西南联大为何让人热泪盈眶[EB/OL].baijiahao.baidu/s?id=1591060889691691840&wfr=spider&for=pc,18-01-31.

[6]唠唠历史.说说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西南联大[EB/OL].baijiahao.baidu/s?id=1590254991366724696&wfr=spider&for=pc,18-01-22.

[7]凤凰新闻.《无问西东》: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EB/OL].mbd.baidu/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nid":"news_15124204882715117132"}&n_type=1&p_from=4,18-01-22.

[8]吕鸿雁.“有我之境”见真淳——谈纪录片《西南联大》[J].智库时代,2019,24:274-276.

[9]百度百科.西南联大[EB/OL].baike.baidu/item/国立西南联合大学/457266?fromtitle=西南联大&fromid=1437297,2019-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