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3”收官了,我之前一直说“浪姐3”不好看,所以,今年写关于“浪姐”的文也着实不多。本来以为就是这样了,想不到8月5日的成团夜,倒是看出些许味道。让我把这三个月的回忆都串起来,写一写这一季的《乘风破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姐姐们。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1)

王心凌:情怀又不止于情怀

本季最红的姐姐莫过于王心凌,无论是“王心凌男孩儿”疯狂应援的样子,还是“年度总冠军”的头衔,都证明了王心凌火了。

其实呢,初舞台的时候,并不很看好王心凌。节目组并不算多的镜头,没有名场面、没有故事情节、没有冲突感,没有“话题”。可以想见,节目组并没有明显的要捧王心凌的打算。王心凌本人呢,穿着校服,绑着马尾梳着刘海,唱着18年前的老歌,跳着简单的舞蹈动作……好像,也并不出彩。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2)

当时就心想,王心凌是要来“吃老本”吗?

想不到啊,就是一首18年前的老歌,一首简简单单、唱唱跳跳的《爱你》,让整个网络世界,和周边现实世界都“爱上了”王心凌。初舞台播出后,网络平台都在播《爱你》,从大卖场到小商店总能听到《爱你》,连身边的朋友、同事也不自觉的哼着:“Ho baby 情话多说一点,想我就多看一眼……”

还有公司老总发通函为王心凌拉票的,土豪粉丝买芒果超媒股票应援王心凌的,最多的还是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各年龄层的男女老少模仿王心凌跳舞的。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3)

总而言之,王心凌是真的红了,爆红、红得发紫。

理智想想,线上线下爱王心凌的人,一部分是真爱自己的偶像,一部分是怀念自己的青春,一部分是凑热闹,一部分是蹭流量。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曾预言:“未来,每个人都能红15分钟。”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红,不难,谁都有突然爆红的机会;二、爆红往往是短暂的,要长红很难。

王心凌红了,爆红的王心凌能红多久就得看她自己。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4)

然而,王心凌没有让爱她的粉丝失望,她真的从初舞台红到了成团夜,还没从“乘风破浪”下船,就已经上了灶台,官宣了新综艺。

王心凌刚红的时候,有人说,王心凌红是因为情怀,这当然没错,但王心凌能红成现在这样,并不完全是因为情怀。

从一公开始,王心凌就表现出努力、自持,不但自我超越,还定位准确。

一公的时候,有个细节,王心凌和黄小蕾练习《谈笑一生》。黄小蕾说,你们专业的歌手应该会压力小一点。王心凌则回复到,正因为如此,我们压力才更大。然后,两个人就来到走廊默默练习。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5)

王心凌不是个social能力很强的人,她说自己有点慢热,在没成为队长之前,她都是一个人默默努力。一公,黄小蕾安慰她、陪着她;二公,那英说,没关系,有(谭)维维帮你撑着。所以,一开始的王心凌并不是闪闪发光的那个人,她是低调的,但她是努力的,厚积薄发的。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让人刮目相看的《山海》,是王心凌自己争取的。她从来不是只想“吃老本”,她想的是自我挑战和突破。所以当她和谭维维互为山海后,她就像休眠的火山,彻底喷发了。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6)

三公开始,她成了队长,因为大家看到了她的实力,也看到了她的人气。做队长和做组员是完全不同的。王心凌的实力不仅仅是歌舞水平,还有她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她的清醒。

为了团队都能赢,她学赵梦做PPT,她督促每个组员吃饭、休息、练习。她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队员,并且很有策略的联手阿Sa(蔡卓妍)带上阿娇(钟欣潼),迅速锁定吴谨言、张天爱。没有任何犹豫,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

至此,我想,没人再说王心凌红只是靠情怀了,她是情怀姐,但又不只是情怀姐,她是真正有人气的实力担当。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7)

张天爱:懂事与配合

其实,初舞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天爱。

不仅仅是因为她靓丽的外形、不错的“初舞台”,也是因为她圆融的性格。整季看下来,张天爱我想给她两个词概括,就是“懂事”以及“配合”。

张天爱和于文文是一起出现的两位首发姐姐,这两个人的性格在第一期节目就体现地淋漓尽致。张天爱很瘦,于文文上来就说:你怎么瘦得跟骷髅架子似的。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8)

这描述……

但张天爱很配合,她嘬了嘬嘴,配合完成“骷髅架子”的外在形态。

姐姐们初相见的时候,张天爱努力和身边的姐姐social。看到吴谨言,她说:你的戏刚播完;配合于文文,又在众人面前完成了一次“骷髅”的样式;开开心心接受张歆艺的礼物;关心语言不通的郑秀妍……

可为什么说“努力”呢?因为看得出,张天爱不是天生的社牛,你看她备采就知道,她紧张,紧张得都嘴瓢了。导演问她:你的杀手锏是什么?她想了半天,那大概是我的笑容吧。是吧,她只是努力地想融入环境,她在这个环境中是不自信的。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9)

在后来的节目中,我们知道了张天爱这种“不自信”,这种努力配合他人,这种“懂事”的源头。

她小时候,被寄养在老教授家里,一个小小的孩子,害怕天黑也不敢说,生怕别人觉得她是累赘,怕别人不要她了。她从小就活得小心翼翼,努力讨好身边的人,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小时候的经历,造就了她后来的性格。

就是这样的张天爱,你会在整季节目中看到她的各种“懂事”。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10)

从训练室回来,大家都累了,在那里炒菜的是张天爱。

大家一起拿着徐梦桃的奥运金牌玩“颁奖仪式”,只是中间加入,还是宁静同盟的张天爱在其中当起气氛担当,配合地喊着:“那英,我爱你!”

姐姐们唱得好,她在下面喊:“还没听够”,表示支持。

王心凌当选三公队长,她站起来帮王心凌背书:“我和她一个寝室,她为了《山海》这个舞台,每天练到凌晨4点。”

大家玩游戏,体验“bad girl”的感觉,她担当了那个主咖的角色,负责搞怪,惹得其他姐姐哈哈大笑。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11)

拉票环节,大家都感谢粉丝、感谢队友,只有她,想到了感谢了舞台总监和音乐总监,感谢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

她真的面面俱到,她真的会考虑身边所有人的感受,她真的很懂事。

徐梦桃&张蔷:社牛的AB两面

如果说,张天爱是后天努力型的“social达人”,那徐梦桃绝对是天生的“社牛”。

她从一开始就很搞笑,每天都很搞笑,有她在就很搞笑,更可贵的是,她是那种天然搞笑,换个词叫:“可爱”。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12)

徐梦桃的第一个镜头,是演绎从台阶上“款款而来”,但是,显然不怎么有镜头经验以及穿不惯高跟鞋的徐梦桃左顾右盼:“哎呀,我这样下来可以吗?哈哈哈!”然后,她兴致勃勃地表示自己是“浪姐”这个节目的小迷妹,结果,到现场的时候当头一棒,因为前面有别的姐姐,她得等一等。这时,镜头里的她五分茫然,五分失望。好可爱!

姐姐们刚集合,她就贡献了本季浪姐第一个名场面:

“徐梦桃,听说你这次《乘风破浪》还带了个好朋友来啊?”

“啊?我男朋友啊!”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13)

哈哈哈,从没见过有人上综艺还自曝私事的,然而,她显然也无所谓,乐呵呵地笑得前俯后仰。齐溪说:“她一定能成为团宠!”

果不其然,她真的是整季的团宠,因为实在太可爱了。

别的姐姐多少带点明星的样子,只有她,平时卫衣出门,像孩子一样背着书包跑跑来、跑跑去,咋咋呼呼,完全没有“形象”的概念。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14)

唱歌跳舞“双小白”的她,不仅乖乖地练唱跳,还特敢唱,唱得尽情忘我,那英和许茹芸不得不提醒她:梦桃,唱歌的时候不要闭眼,会养成习惯的。

拉票的时候,她一女当关,万人莫开。那英这么能说的人都感叹:拉票找她就对的,你根本插不上话!

可是,看着这么开心、快乐的徐梦桃其实是苦孩子出身。父母靠卖羊肉串拉扯她长大,从小懂事的她,一有空就帮父母卖串,哪怕已经是世界冠军了,她也完全“不顾形象”,帮爸爸出摊。虽然,生活不易,她还能乐呵呵地说:“我能比其他孩子有串儿吃,可好了!”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15)

看,这就是徐梦桃,质朴纯真的徐梦桃,积极乐观的徐梦桃。

而张蔷的“气氛姐”作用和徐梦桃是两个极端,徐梦桃身上有的是初入世的呆萌,张蔷身上则是历经风霜后的淡定。

其实,“浪姐3”的名单出来之后,我是不认识张蔷的,我一个80后都不认识,那目前混网络、习惯给IDOL打CALL的年轻一代怕是更不认识。

看了节目才多少了解了一些她的经历,其中记得最清楚的是,她是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华人女歌手。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16)

年轻时的张蔷是当之无愧的迪斯科女皇,80年代,她的专辑销量经常过百万,她曾力压邓丽君,位列《时代》周刊评选的“全球最受欢迎的女歌手”第三位。出道、走红、巅峰,结婚、离婚,退隐、复出……张蔷这几十年的人生,可以说是经历了高峰低谷,看尽了人生百态。

就是这样的经历,让她在“浪姐3”中独树一帜。她从来不争不抢,三公,各队长开启“抢人大战”,她不慌不忙,说:总有一个位置是留给我的。即便到了最后,年轻的姐姐多多少少有种不被选择的困惑。她没有,她端着酒杯,闲庭信步。谢娜说:“蔷姐好像和我们参加的不是一个节目。”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17)

她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唱歌,她接受,哪怕不是自己惯常的唱法,她可以练,可以突破。跳舞,她能免则免,因为她最清楚,自己哪怕再努力,也不可能达到“唱跳选手”的水准。别人来问她意见,她大方分享,哪怕对方的语气不太礼貌,她也不恼火,毫无前辈的架子。但当队长,她从来没想过,没选之前就和身边的人打好招呼:千万别选我啊。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活到了55岁,张蔷最清楚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看得透、看得开。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成团夜,张蔷拿到“乘风榜样奖”时说:“我没想到能成为别人的榜样,但我这种轻松的态度,大家可以学一下。”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18)

哈哈哈,真实又妥帖,淡然又接地气,一如我们看了一整季的张蔷。

朱洁静:专业与突破

“浪姐3”官宣朱洁静的时候,网友就说,她应该是导师啊,实属掉价了。

这句话完全概括了网友对这朱洁静的认可和质疑。朱洁静无疑是专业的,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万里挑一的人才。可这么专业的舞者,为什么要参加一个唱跳综艺?这是不务正业?是想出圈儿?朱洁静有自己的答案。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19)

朱洁静的历史和荣耀,我想,无需赘述。可所谓“专业”,到底能严苛到什么程度,我们在“浪姐”中可以找到2个细节。

姐姐一出现,导演问她有什么“杀手锏”,她说:“我可以把头发梳得一丝不乱,你看!”然后,晃了晃脑袋,真的一丝不乱。

同为舞蹈出身的王紫璇在休息室蹦蹦跳跳,朱洁静很意外也很高兴,原来舞蹈还可以这样,在她以往的概念里,站在那儿,就算多动一下就是失误。

TOP级专业的严苛,就在毫厘之间。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20)

就是这种严苛环境下训练出来的专业,让朱洁静永远是小组中学舞蹈最快、最轻松的那个。自己学完,还能帮组员练习、纠正,她就是一个兼职导师。那英说:有朱洁静在,舞蹈方面我是不担心的。当然,“大师课”学到就是赚到,何况这位大师还很乐意教,有一说一、倾囊相授。

这样专业的朱洁静是干什么来了,是求突破的,是想做自己的 。

一公的时候朱洁静说:“我的前20年都活在角色里,这次我想做朱洁静自己,我希望大家爱我,是爱我本身,是我身体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一个首席。”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21)

可是“做自己”,她就不爱舞蹈了吗?不是的。

她想要的是舞蹈的不同表达方式。所以,她一门心思想跟郑秀妍学跳舞,别的组来请她加入,她毫不犹豫地拒绝:“我想跟卡姐学唱跳。”从一个“首席”嘴里从容地说出,“我要跟谁学跳舞”,说明这个首席她真的热爱跳舞。她没让“首席”这个头衔困死,她还是那个有初心的舞者。

她甚至还能跟刘恋说:“你帮我宣传一下舞蹈嘛!”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22)

所以我很反感有些键盘侠一看到功成名就的专业人士上综艺,就说人家“不务正业”,说人家“想出圈”,想“赚快钱”。要知道,一个人能达到TOP级的水准,若非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不可能的。

于文文:拽姐的分寸感

从第一期开始,于文文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

她太拽了。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23)

开场就说,在自己领域应该很少有人能超得过她,自己的能力完全能够胜任队长,被节目组邀请了多次,再不来就属于“给脸不要脸”,连宁静跟她搭话都只是摇摇头,惜字如金。

怼人而不自知。

说张天爱瘦得跟骷髅架子似的,害得张天爱配合了好几次骷髅的外在形态;又在大家热火朝天聊美甲的时候,说自己不是女人,所以不做指甲。

那英和宁静什么人没见过呀,两位霸气的 “大姐大”纷纷表示hold不住她。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24)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般这种人到最后会“祭天”,可这个于文文非但留到了最后,居然还拿到了前三。

这种反常的情况是因为“拽姐”拽归拽,实力还是有的,除了舞蹈差点,唱歌、乐器、统筹管理都是一把好手。也因为怼归怼,她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是成心怼你,怼完她还能乖乖把事儿给你干了。

她做人做事很有分寸感。整季看下来,会觉得,她的节奏踩得很好,她给你一个槽点,立马会给你一个赞点,总体看下来,不会觉得这人很讨厌,反而会对她印象深刻。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25)

初舞台,她是“拽姐”,但第二期节目,你又能立马get到她的亮点。

《野蔷薇》舞台,她坚持让王紫璇和张俪学乐器,只为了舞台效果能更好。学乐器这事儿,不禁让人想到“浪姐1”的时候,蓝盈莹想让吴昕学乐器的场景。蓝盈莹和黄龄一起,只要教吴昕一个,当时的导演组也没反对,结果搞得吴昕一把鼻涕一把泪,还是没搞定。而于文文一手带两个乐器小白,硬是从导演组手里把决策权拿回来。结果是,两人还学得很愉快。

我们当然知道吴昕和王紫璇、张俪在性格上是有差别的,但不得不给于文文的果决和协调能力、教授能力点赞。《野蔷薇》最终成了本季“浪姐”的最佳舞台之一,从这一点上看,于文文的能力着实不弱。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26)

“拽姐”爱怼人,但如果于文文是个光说不练的“假把式”,那宁静不可能任她怼。

二公,节目组给于文文贴上了“小宁静”的标签,这怼人的架势,和宁静当年不相上下,何况她怼的正是宁静本人。

《怪美的》排练,拽姐一个舞蹈动作学不会,她开炮了:“怎么了,练会这个动作就很好看了吗?就炸了吗?” 、“我练可以,但是我不能白练,别到时候我练了几天说这个取消了”

宁静发话:“于文文,注意你的语言组织方式,我就不信了,一个动作能把活人憋死。”她立刻闭嘴,乖乖练习,最后完成得好好的。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27)

当然,“浪姐3”必须得给宁静点赞,她的脾气真的收敛好多。于文文怼她,她会说:“我要学会留住好的姐姐,只要是好的建议的都愿意听一耳朵。”

排练的时候凶归凶,瞪眼归瞪眼,回到寝室照样投喂。于文文嫌弃她投喂的是油炸食品,她也不生气,继续投喂。当然,于文文的分寸感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我可以拒绝两次,不可以拒绝第三次,否则真是给脸不要脸了。

Twins:是姐姐也可以做妹妹

“浪姐”三年,或许大家都忘了,这个节目最初的目的是打造一个女团。虽然,我们那姐说,成团也没什么用,但至少,我们是按照女团的标准在选人。

Twins无疑是中国最成功的女团,甚至没有之一。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28)

按这个道理,Twins应该可以在这个节目中当“姐姐”,可是没有。因为我们也知道Twins的成功,多少有些时代因素,她们赶上了“港圈黄金时代”的末班车。她们都能唱跳,但不算出类拔萃。

阿娇说:“我就是喜欢组团嘛!”

阿Sa说:“我们也走不了solo路线。”

这不仅仅是客气,更是清醒。

所以,在这一季的“浪姐”中,Twins以妹妹的心态,让我们记得,她们曾经是姐姐。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29)

一公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插曲,赵樱子问阿娇:“娇姐,你平时说话就这么直给吗?”阿娇只能跟她说“对不起”。这事儿马上让人联想到“浪姐2”的时候,陈小纭哭着要唱A-part,最后也是容祖儿蹲下身子跟她道歉。

网友评价:又一次港圈“姐姐”遭遇内娱十八线“妹妹”,英皇艺人不同人、但同命。

其实,这不是赵樱子第一次“杠上”Twins。她们分组第一天后的团建,赵樱子已经上演过一次把阿Sa认成阿娇的“喜剧”。阿娇内敛,一笑而过,阿Sa直爽:你聊了一天还把人认错。

我们不去评判赵樱子各种“事迹”的动因,但这事儿可以侧面证明,Twins在一部分人心里只剩一个符号。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30)

这个大家都懂,她们自己也懂,正是因为懂,她们更要做好自己。

阿娇性格内敛,话很少,连带着节目组给她的镜头都少。但话很少的阿娇,唱歌跳舞没有一项是拉下的。《星星点灯》没学好动作,她就一个人默默练习;吴谨言和唐诗逸想挑战高难度Vocal曲目:《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她主动请缨加入这个team,帮她们唱难度部分。

阿娇慢热,但伙伴们要玩的时候,派她出马她也不带推脱的,对着阿Kenn(陈琦沅)老师喊:“闭嘴”,就是她干的事儿。至于赵樱子这种“虎妞”,她一笑了之,何必计较。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31)

阿Sa好动,镜头扫到她永远是笑呵呵的样子,如果没在笑就是在吃。实在有一次忍不住掉眼泪,她第二天就大张旗鼓到处宣传自己哭了。她说,这是她的解压方式。

阿Sa的舞技不错,所以她参加了几乎所有的舞蹈舞台,她作为“能力者”和宁静合作,她在组员都不擅舞的时候,当起了舞蹈担当,练到手掉皮,脚起泡。这就阿Sa的价值,她不是最出色的,但她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三公的时候,她收获多位队长首轮邀约原因。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32)

阿Sa和阿娇不是最出色的选手,却是最出色的搭档。

阿娇一个人默默练习《星星点灯》的时候,阿Sa找到她,陪她练。阿娇说,我早已习惯身边有个阿Sa,她在,我就很有安全感。阿Sa一句话,阿娇就一个人坐在位置上默默等着,无论谁来求组队,她都岿然不动。她说:“居然有人来抢我”。因为在她心里,早就默认和阿Sa是一体。

阿Sa表演完 ,会祝福作为对手的阿娇;阿娇发表获奖感言,会回头看站在台上的阿Sa。第一期出场,她们手牵手下车;成团夜后群采,她们手牵手走上站台。

这是一对1 1>2的组合,她们携手走过21年,最清楚彼此的存在,是自身价值最大化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33)

这就是Twins,风光不再的Twins,但也是清楚自己定位,努力发挥自己价值的Twins。港圈的没落,港女的现实和拼搏,在这一对姐妹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写在最后

“浪姐3”结束了,我还是觉得“浪姐3”没前两季好看,但怎么说呢,既然不能尽如人意,那么,只看你想看的,只吸收你能GET到的,也是一种收获吧。

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浪姐(所谓浪姐)(34)

不知道《披荆斩棘的哥哥》第二季会是怎么样的舞台,下周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