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是晚唐一位杰出诗人,他成名的时候,恰好错过了唐诗的黄金时代沉郁有杜甫,浪漫有李白,田园有王维、孟浩然,边塞有高士、岑参这些诗人和他们写的唐诗,都已经成了诗坛神话,诗人们被封神、封仙甚至封鬼,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李商隐一生最悲伤的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李商隐一生最悲伤的诗(李商隐一首悼念恩师的题壁诗)

李商隐一生最悲伤的诗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杰出诗人,他成名的时候,恰好错过了唐诗的黄金时代。沉郁有杜甫,浪漫有李白,田园有王维、孟浩然,边塞有高士、岑参。这些诗人和他们写的唐诗,都已经成了诗坛神话,诗人们被封神、封仙甚至封鬼。

李商隐用他的深情含蓄,独树一帜,将唐代诗歌从沙场引向闺房,为唐代诗歌带来了另一种审美。这是他的贡献。但是,就是这个大才子,干了一件傻事,遭到了世人耻笑。

1.李商隐的晚唐夕照

李商隐在《乐游原》上所写:“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善用典故的李商隐却写了一首一句典故都没有的五言诗。这首诗一语成谶,被后世称为“晚唐夕照”,诗本身也成了典故。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所说,“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不是对人世的征服进取,而是从人世的逃遁退避;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们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

安史之乱的铁蹄踏碎了盛唐诗歌的雄浑气象,取而代之的是晚唐的落寞惆怅。晚唐的月光不再明亮,它幽深入微,犹如美人的一声叹息,把大丈夫纵马驰骋的剑气收回到灯光迷离的闺房。

李商隐曾写过一首无题诗: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无题诗是李商隐少年时的作品,也是他早期的无题诗之一。通俗易懂,作者借一个妙龄少女之口,慨叹自己年少求学,天赋异禀,才华过人,并且一直很努力,但是到了该嫁人的年龄,却暗自哭泣,担心自己嫁不出去。言外之意,仕途不顺,无人赏识。抒发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感慨。

2.李商隐遇恩师令狐楚

李商隐“五岁诵诗经,七岁弄笔砚。”可是,他的身世很不幸,他的父亲在浙江做官时客死异乡,当时李商隐不到十岁,他是家中长子,小小年纪千里引幡,扶灵还乡。安顿完父亲的丧事,就出去打工。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养家糊口的职业无非就是抄抄写写,做点小工。

然而李商隐的才华还是吸引到了一个人的眼光,那就是河南节度使令孤楚。令孤楚没有亲自出面,毕竟李商隐年纪太小。他叮嘱儿子令狐绹出面,主动结交李商隐。逐渐熟悉之后,亲自授以骈俪章奏的方法。李商隐进入令狐楚的幕府之后,做了一个巡官,令狐楚在工作学业上对李商隐严加培养,并资助他进京赶考。

李商隐没有辜负老师的培养和教诲,24岁科举及第。心情愉快的李商隐 写了一首《谢书》表达了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这首诗四句话28个字,却用到了三个典故。

龙韬:张良“桥下三进履”得到《太公六韬》(文韬、武韬、虎韬、豹韬、龙韬和犬韬),意思是李商隐从师令狐楚,受益匪浅。

半夜传衣:指禅宗五祖弘忍传袈裟给慧能的故事。

王祥:“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孝子。他和曹操麾下大将吕虔是朋友,吕虔有一把绝世宝刀,据传此刀可位列三公。吕虔觉得自己德行不如好友王祥,就把宝刀送给了王祥。

李商隐说自己是身份低微之人,有幸得到了恩师令狐楚传授龙韬虎略,学问文章,自己却无以为报。自从得到老师的亲传,再也不羡慕王祥得到佩刀。

这首诗表达的是对令孤楚的感恩,所谓师恩深重,只能提笔做好天下文章,才是对老师最好的回馈吧。

李商隐科举及第那年冬天,恩师令狐楚病逝。李商隐料理完老师的后事,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做了他门下的幕僚,并娶了王茂元之女为妻。因令狐楚父子是“牛党”主力,如今的亲家却是李党主力,自此,李商隐左右为难,骑马难下,在牛李党争中饱受争议。

3.李商隐凭吊恩师,一首题壁诗遭世人耻笑

十年后的九九重阳日,李商隐到恩师令狐楚家凭吊恩师,从小的玩伴,恩施之子令狐绹避而不见,李商隐进退两岸之际,提笔在墙壁上写了一首诗:

《九日》: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人问,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首联“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回忆过去,每年重阳节,都会和恩师一起把酒赏菊。令狐楚最喜欢白菊,如今菊花依旧,睹物思人,诗人满心怀念。

颔联“十年泉下无人问,九日樽前有所思”。恩师走后十年,我与令狐楚并无往来,今日来祭扫恩师之墓,独自把酒,想起恩师的栽培,思绪万千。实则讥讽令狐楚冷遇自己,不肯一见,更不肯提供帮助。

颈联“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还是在借令狐楚说事。令狐楚不学汉人栽种苜蓿,只让楚客吟咏江蓠。言外之意令狐楚没有继承父业,对人才不知道赏识。

尾联“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令狐楚如今做了官,出门骑马,而自己被拒之门外,不得一见。

李商隐并非故意陷入牛李党争,他只是一个诗人,胸中有点笔墨。想入仕途为国家做一点事情,以不辜负恩师多年的栽培。谁知却在党争的夹缝中无力自拔。

然而话又说回来,李商隐才华盖世,却在这一首诗中犯了大忌。他在诗中用了“楚客”二字,冒犯恩师令狐楚的名讳,这是对恩师的不尊重。

其次,诗是题壁诗,你大笔一挥赋诗一首,让令狐楚怎么办?父亲的名讳被写在自家墙壁上,涂抹掉对父亲不敬,铲除掉对父亲不尊,就那么不管不顾,更是不尊不敬。

李商隐不尊师遭到了世人耻笑。

从这首诗看出李商隐的胸襟并不那么坦荡,胸怀格局境界更无从谈起。《小清华园谈诗》评价这首诗:“虽无怨意,而终无怨辞,所以为有得之言也。”

尊师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吕氏春秋.劝学》中说:“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令狐楚才思敏捷,诗文峻拔,爱才惜才,传道受业解惑,这是为师之道。李商隐应承继师风,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敬师如父母,道理他都懂,只是太幼稚天真,起码的尊卑礼节都抛掷脑后,令狐楚怎么不生气。

李商隐在公元858年病逝于郑州,崔珏在《哭李商隐》中写了悼词:“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算是李商隐一生的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