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拍摄的那部《归来》只拍摄了原著的三分一(其余的真的没法拍),原著结尾和《连城诀》一样,陆焉识又回到了曾让他受苦受难的大草漠......

陆临风原著结局(归来原著结局和连城诀一样)(1)

陆临风原著结局(归来原著结局和连城诀一样)(2)

看完这一段之后,真的挺堵心,对陆焉识的悲凉结局堵心。

他在大草漠受苦受难十几年年,为了见小女儿丹珏一面,不惜冒死逃走,一路上餐风露宿,衣不蔽体,几历生死,到最后把他重新送进监狱的竟然是他的小女儿丹珏,原因是因为他的出逃让小女儿没了前程。

他精通四门外语,一身才气,仅仅只是说了几句实在话,就莫名其妙地被关了起来,死刑、无期徒刑、二十多年的有期徒刑....本应大有作为的一个语言学家就这样被埋没在了大草漠当中,每天都为了生存而装成结巴,为了一点点食物和安宁而费劲脑筋。。。。。如果能让他把心思用在教书育人和做学问上该有多好!

陆临风原著结局(归来原著结局和连城诀一样)(3)

他在大草漠服了二十多年的苦役,回到家,妻子却已经不认得他,儿子怪他,女儿嫌他,到最后两边都不愿意抚养他,结果还是他在大草漠教过的学生有良心,愿意照顾他的晚年。

文中三番四次说陆焉识“没用场”,说他不懂得人情世故,不能在处处讲究人情世故的中国混得好。

陆临风原著结局(归来原著结局和连城诀一样)(4)

陆临风原著结局(归来原著结局和连城诀一样)(5)

我真不明白,精通四门外语为什么还能没用场。

这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地方能没有用场?

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那个地方能不是精英,能不是国之栋梁?

技术人员,知识分子永远都是一个组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骨和血,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个人,那么什么样的人,能如此残忍地对待自己,把自己剔骨削肉?

什么样的地方能让技术人员、知识分子没有用场?

陆临风原著结局(归来原著结局和连城诀一样)(6)

不说大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农村,也不能只有农夫,没有大夫、没有铁匠、没有教书先生.......

没有大夫夫、没有铁匠、没有教书先生,光有农夫的村子成什么样?

难道说大夫、铁匠、教书先生就不是劳动人民了?

一个不尊重知识技术的集体能有未来吗?

陆临风原著结局(归来原著结局和连城诀一样)(7)

在大草漠的陆焉识是一个没有用场的人,因为大草漠人烟稀少、发挥不出他的本事。

可怜的是,在城市里,陆焉识竟然也是一个没有用场的人,因为他不懂得跟别人打交道,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政治斗争......

那个时代,太多这样大有本事却没有用场的人,他们大多数人的结果,要么埋没在没用场的地方,要么是变成“有用场的人”,舒舒服服窝窝囊囊唯唯诺诺地过完剩下的日子。

或者说,像陆焉识那样,从一个不用他的地方,重新回到一个用不着他的地方。

陆焉识的结局 让我想起了《连城诀》原著里的狄云。

戚芳死后,狄云虽身怀惊世骇俗的武功,却厌倦了江湖的争斗,又重新回到了荒无人烟的雪谷。

陆临风原著结局(归来原著结局和连城诀一样)(8)

陆临风原著结局(归来原著结局和连城诀一样)(9)

有人说狄云如果不回到雪谷,凭着一身武功定然能称霸江湖。。。。也许吧。

《连城诀》原著的最后,那个傻里傻气的、憨厚的、爱说爱笑的狄云已经变成了一个心机深沉,沉默寡言的狄云,他略施小计就把一众仇敌引向了死路。

但是,正如有些人天生就喜欢勾心斗角一样,有些人天生就不喜欢去勾心斗角!

陆临风原著结局(归来原著结局和连城诀一样)(10)

例如说陆焉识,例如说狄云。

失去了冯婉瑜的陆焉识已经对城市没有了眷恋,他宁愿选择回到大草漠去过完剩下的日子。

失去了戚芳的狄云也已经对江湖没有了兴致,他宁愿带着孩子回到雪谷受苦,也不愿在江湖称王称霸。

他们这些人只希望能跟别人肝胆相照地结交,痛痛快快地过日子。

而不是整天的算计得失,猜度人心......

人心难测,纵使能测,自己也觉得累,还不如找一块没人的地方,自在地过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