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乳山史话

——牧牛轶闻篇

王太康

题 记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1)

双乳山

在古老的三晋大地上,人只知大美忻州有五台圣境、雁门雄关、黄河风情、万年冰洞,却鲜闻“双乳山亘古文化”:“双乳浮楼”、“金山六洞”,都在忻州古八景之列;更有“隋唐历史军事文化遗存”星罗棋布、遍及周边,上古遗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早已活化成忻州的一张张靓丽名片。揭开“双乳山”神秘的面纱,走进双乳山远古的土地,你会惊叹“晋北锁钥”的苍桑巨变,感慨“双乳山”灵秀俊逸与厚重雄浑之博大壮美。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忻州市双乳山下,双乳湖畔。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明望”!东边有山 ,叫金山和银山;西边有河,叫做云中河。村子不大,能人却不少,单说这会说书捣故事的就有四个名人:王鱼大和子,赵岗爱堂子。王鱼是教书先生,能整本宣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大和子是地道的庄稼汉,轶闻趣事、素谜荤说,诡异的笑谈常常叫人笑得前仰后合;赵岗出身商人,天南海北、士农工商,活龙活现描绘着各阶层人们的众生相;爱堂子是我父亲,从小到内蒙隆盛庄住地方,因勤劳踏实且聪明能干,深受掌柜器重,让他习字打算盘,稍大一些就顶了生意,后来做掌柜,一生爱好读书交友,喜欢戏剧词曲,古今中外历史地理、文学著作无不涉及,且有着超人的记忆力。日寇入侵我中华后残害百姓,父亲被迫回归故里。当八路军、晋绥军和日本人在忻州交错时期曾被乡亲们推选任村长,解放后当选忻县第一届政协委员,大办公共食堂时任村上伙食管理员,记忆中,农闲时几乎每晚都会被众人缠到村里饲养员那屋的大炕上捣书:从《东周列国》到《隋唐演义》,从《西游记》到《石头记》,或者《聊斋志异》、《青衣女》(古典武侠小说),偶尔也会答应听众“掏大粪”(以逗乐取笑为内容的荤段子),尤其是严寒的冬天,饲养员的屋里灶火内不断加入草圪节,家里温暖如春,室内听书的人挤得水泄不通,有的人想出院解手都十分困难,本来漫长难熬的冬夜,听上说书,人们总觉得时光并不长。那时候,记得乡亲们除辈分小的称呼我父亲为爷爷、伯伯、叔叔外,年长的大都叫他“老爱堂”,似乎很是尊重,我总觉得父亲受人尊敬与乡亲们常常爱听他捣书有很大关系。因为乡亲们提起父亲来总说:“外人有一肚子文化,捣啦不完的故事,年年捣月月捣,从来不看书,可老也不重复!”

六十年前,我们一群半大孩儿跟着六十岁的老父亲和陈三娃伯伯放牛、放马、放毛驴。那是一段十分快乐的时光,每天都能听到精彩的故事,尤其是父亲还教会我们很多新鲜的童谣。而我们总是在出牧和归途中,坐在牛背上悠闲的吟唱,调皮的伙伴宝宝(郭巨宝)、换换(邢换兴)敢边唱边在牛背上跳跃,手舞足蹈,神气十足,那种腾空而起又稳落于牛背上的模样,至今记忆犹新。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2)

银山

“前晌坡儿(明望村东边山:约五里远的银山脚下,不尽的坡梁沟壑中野草茂盛。)

后晌河儿(明望村西边河:即云中河和双乳湖畔及上游一望无际的草滩。)

大早就在外老娘沟儿(紧邻明望村村边东南,双乳山脚下一条疯长野草的深沟。)”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3)

老娘沟

细想起来,仅从一首《牧牛歌》就可知明望周边确实是一个独天得厚的优质牧场。早晨时间短些,就在近边处老娘沟里放牧;上午时间长些,就到稍远的东坡上,让牛马驴群饱食硬朗的坡草;有歌云:“甜苣苦苣肉汤汤,芦芽续断干馍馍!”下午则改为水草:“河边青青草,菖蒲水稗子好。”无论在哪儿,牧场都是百草旺盛,草种繁多,营养丰富,食之不尽,而令人心满意足的还有村东的两条小河:跃进渠和奇明渠,清凉的泉水把东坡饱食牧归的马牛喝得肚子吉瓜瓜的。至于村西双乳湖畔,暖泉山下的优质温泉水,更让牛马喝得乐不可支,肚儿圆滚滚的。生产队的饲养员老存金、铁龙子每天都满脸笑容,夸奖俩位老人会领料果哄娃娃们!总是说:

“看外小牛子和小马儿——见风儿地长哩!”

我们那时不管闲事,只要自己放得牛吃饱喝足就乐呵呵了。当然在牧场上,俩位老人是“牛头儿”!他们的话就是圣旨。叫谁撵牛谁就慌欢溜溜地去撵。叫往哪儿撵就往哪里撵,不单是尊敬老人,更是为了听他们捣故事。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4)

双乳湖草滩

微风,轻轻地吹着,像母亲的手爱抚地拂过我们的红润脸庞。白云,悠悠地飘着,俯瞰着波光粼粼的云中河水。双乳湖,一碧万倾,蓝天、青山、绿树的倒影在深不见底的湖水中宛若龙宫仙境般美妙。我们的牧牛队伍,由骑着黄色老战马的三娃伯伯领头,乘坐在大青毛驴上的父亲断后,穿过“大饮马沟”,跨越“小黄龙湾儿”,沿着湖畔往北,向暖泉山缓缓而行。

暖泉山东西两面各有一条南北大坝,两坝间相距约十余里宽,两条大坝与双乳湖东西两侧的九源山相连,从南到北,一直通向云中河上游。夏日的湖水把暖泉山围了起来,成了一个秀丽的岛屿。坝体两侧绿树成荫,坝里暖泉山靠北就是双乳湖上游那一望无际的草滩了。我们急急忙忙按俩位“牛头儿”吩咐,把牲灵撵进大草滩,回头登上大坝,不时瞭望着牛群,赶紧围坐在俩个老人身旁。宝宝和换换忍不住缠我父亲。

“爱堂伯伯,快些捣哇!”

“不是说明望住得怪尉迟恭,双乳山上扎军营们,外他们又和谁打来?”

“唉,还没打哩。”

“为甚不打了?”

“皇帝做了一个梦:让文武大臣寻访一个人哩。”

“什么人了?”

“应梦贤臣:薛仁贵!”

“寻见了没有?”

“让尉迟恭给寻见了!就在咱外湖对面的“黑龙湾儿”来。”说罢,先给我们吟唱了一支牧歌:

《南营藏着薛仁贵》

南营藏着薛仁贵,

黑龙湾里练武艺

呀么依儿哟

领着一群好兄弟,

身穿白袍无人敌

呀么依儿哟。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5)

南 营

接着给我们讲述了“尉迟恭访白袍”的故事:

那天,尉迟恭领圣旨准备寻访皇帝所要之人,回到营地东寨,天色已晚,踱步双乳山头,四下观望,寻思良策,突然听得杀声震耳,兵械声声。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云中河对面一座黑山头下,黑龙湾地带,似有兵马撕杀,只是太阳已滚落西山背后,天空一片乌云笼罩,模模糊糊,实在看不清楚。心中担心,生怕有敌人偷袭距黑龙湾仅两三里远的南营重地,急忙下令:一队骑兵迅速增援南营征集押运粮草的河西驻军。骑兵得令,急速纵马驰出东寨,从双乳山之间奔腾而去。尉迟恭翻身上马,独自向黑龙湾急驰而去。

你看那尉迟恭元帅,面如黑炭,铁甲铁盔,手持水磨神鞭,跨下一匹油光闪亮的乌骓马,逢崖急崖,逢沟急沟,从“会馆子”高地直下,穿越老娘沟、红嘴崖,纵马小饮马沟,操近路如风雷闪电般跨过云中河湿地,直逼黑龙湾险滩。眼看到得跟前,密不透风的古树丛林挡住去路,只好跳下马来,从茂密的树林中窥探,只觉得黑山脚下,冷风嗖嗖,寒气逼人。清冷的河水如胶似墨,幽然波动,弯延的河流在这儿冲刷成一片开阔的大河湾,而此时一队人马正围着一员小将在黑龙湾的沙滩上酣战,看围战的人马,个个身手不凡,很是了得,而被围困的小将,跨下一匹白龙驹,银盔银甲,身披白袍,手持方天画戟,腰挎双弓,宛若一条白龙横空出世,左右出击,上下进攻,所战之处,如入无人之境。元帅心中不由暗暗赞叹: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6)

黑龙湾

“好一个险要的黑龙湾!”

“好一群猛将,藏龙卧虎啊!”

尉迟元帅看得出神,忽然脑海里闪过皇帝口喻,心中顿时悟道:此银龙般的小将竟然有如此出神入化的武功,莫不是应验了圣上所找之贤臣良将的奇梦了嘛!越想越对,越看越爱,心想真是上天佑我大唐,玉帝赐我良将啊!禁不住喜极大笑一声。

“哈!哈!哈!哈!”

这一声洪钟般的长啸笑声,迅速萦绕在黑龙湾上空,迴音久久未散。瞬间,激战停息,只听得一声令下:

“撤!”‘

尉迟恭尚未缓过神来,已见众将领从不同方向突围,不见了身影,只留下白龙般那员小将断后。他岿然不动,从容不迫,警戒地四下观望,不见有人出来,便缓缓后撤。眼看着英雄就要退出教场,急得尉迟恭元帅大喊:

“少将军——留步!”

尉迟恭大步流星,赶上前去,拦腰抱住白龙小将不肯放手。口中念念有词:

“就是你!就是你!”

尉迟恭正在欢喜,猛然觉得浑身发软,原本力大无穷的双手被小将轻松挣脱。慌忙伸手抓住小将衣裳,只听“滋”的一声,撕下一块白袍,小将竟全无踪影。

“宝宝,看门卢角角和二黄牛到了大王村那面了,赶紧撵过来!”三娃伯伯发现了牧情,指示我们。精彩的故事只好停下,我们分头去撵赶牲灵,虽然牧场宽广,青草丰盛,但还是不能让它们太分散,离我们太远,好在归牧时一齐一合,节省时间。

“身穿白袍的小将就是薛仁贵哇?”

“为啥薛仁贵要跑哩?”

……

每天都会留下一团疑云,好在明天总有下文。

夕阳靠近了陀罗山顶。我们踩在软绵绵的草地上准备往回撵牲灵,脚下大大小小的菜花蛇闻声而动,纷纷探起头来,警惕地吞吐着嘴中的褐色舌尖,如果它们潜伏不动,青绿色的身体跟茂密的青草浑然一体,根本发现不了它们,但只要有人经过,它们总会伸起脖子抬起头来观望,较细的颈部漂亮的红色纹饰把它们打扮的分外妖娆,见无人搭理它们,便在草丛间轻松地画着弯弯曲曲的S形线条,悠然让路。我们无意欣赏水蛇优美的身姿和表演,只是遥望河对面的“黑龙湾儿”,还有双乳湖南面正坝西北约两千米处的“南营村”,思绪万千 :原来,在我们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曾有无数英雄竞风流。

从每天的故事汇中,从上古流传下来的一首首童谣里,让我们渐渐地知道了家乡的很多很多古老地名,原来都是有来头的,都与历史上的军事文化有着密切地联系。

如我们早已熟悉的童谣之一:

《双乳山下饮马沟》

双乳山下饮马沟,

尉迟骑兵天天走

呀么依呀儿哟。

夏天云水清又凉,

冬天战马饮暖泉

呀么依儿哟。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7)

——现在想起来,才清晰地认识到,这首童谣证明了双乳山下从明望到云中河的两条重要通道:“大饮马沟”和“小饮马沟”都是唐朝元帅尉迟恭麾下的铁骑兵马经年累月踩踏而成的。

再如今天学到的古老童谣《南营藏着薛仁贵》中,“南营”是当年尉迟恭征集押运粮草,在云中河西面设立的一个重要营地,驻军部队一批后人延续到今,演变成了村庄,但依然叫作“南营村”。“黑龙湾儿”也仍然未改其名,还是云中河上游的一个险要滩湾。

但在那时,我和我的牧牛伙伴们回家时,牛背上依然在想薛仁贵居然能轻易跑掉,为啥要跑呢?逮住了没有?……只是一到村口见到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时,才缓过神来,一复每天欢快的童谣说唱和表演,当然会获得满街人的声声喝彩。

前晌坡儿,

后晌河儿,

大早就在外老娘沟儿

呀么依儿哟。

从“大饮马沟”到“小饮马沟”,这段每天必经的牧牛路,正好是一条从北到南的村中大街。我和我的牧童伙伴,撒下一路欢歌,给傍晚的乡村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极大的快乐。饲养员迎接牧牛归圈。母亲们牵着牧童的小手回家。煤油灯下,家家户户围坐在大土炕上,看贪婪地吃着农家风味的青毛豆、老玉米的孩童,听用稚嫩的声音给大人们复述着白天听来的故事,一番热闹过后,油灯熄灭,山村的夜恢复了平静安宁,只有蛙声从不远的河渠上传来隐隐约约的鸣唱,好像在歌唱这儿悠久的历史或诉说美丽的传说。

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双乳湖上,湖水泛起金色的涟漪,天蓝色的湖水深处蕴含着一朵朵棉花似的白云,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兴高采烈,欢腾翻滚,闪闪发光,野鸭忽而潜入水中,忽而从远处钻了出来,嘴里似乎吞食着小鱼小虾。湖水中,我和我的伙伴们骑在牛背上悠然行走的倒影清晰而晃晃悠悠。从湖畔,沿着山坡我们来到了“傲子坡”上,说是坡,其实是横卧在我们村与双乳湖之间的一座小山头,临村一面尽是悬崖,只有从村南穿过“小饮马沟”,沿湖畔慢慢攀登,才能上山。或者从村北的“大饮马沟”穿过,也是沿湖畔弯弯曲曲地上山。山坡上杂草丛生,青草遍地,山头宽敞而平整,几处巨大的岩石被一株株挺拔虬劲,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所笼罩。

我们把牲灵赶上山坡,牛马驴子便都把头扎倒在青翠的鲜草丛中,贪婪地大嚼大吃起来了。小伙伴们见两个老人已坐在树荫下,便一齐围坐在老槐树下的大青石上。从傲子山眺望,湖西面的“黑龙湾”和靠西南方向的“南营村”历历在目。

“大伯,外南营离黑龙湾又不远,尉迟恭还寻不见怪薛仁贵?”平时不爱说话的月亮也忍不住问起来了。

“南营有甚哩?”

“多么大?”

“外能藏住那么多人马?”

……

七嘴八舌的发问后,父亲响亮地回答道:“娃子们,古时候外南营可大哩!”说完当即给我们咏唱起来:

《说南营,道南营》

说南营,道南营,

云中河西大军营

呀么伊儿哟。

屯粮积草搞押运,

保障尉迟兵马行

呀么伊儿哟。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8)

南 营

紧接着又给我们捣啦起来:咳!尉迟恭是元帅,统领三军哩!他手下战将千员,兵马无数,当说这其中一支,先锋名叫张士贵。这张士贵是现在咱山西阳泉人,当初就是义军首领,后投奔山西李渊(唐高祖),带队伍在河南作战,一直到李渊建立唐朝,都在镇守河南,并保障了唐军的粮草供应,立了大功。所以尉迟元帅命张士贵既当先锋,又主管粮草和押运。单在咱这云中河两岸张士贵就管着三个屯积粮草的大基地哩。这南营就是一个面临河川,背靠西山的大军营,驻防营运粮草的兵马当然多得很哩。

“那除了南营,莫非还有存粮草的大地方哩?”堂堂问。父亲说,云中河东,金山银山脚下就两个哩,随口唱道:

《囤粮存草在屯庄》

尉迟兵马实在多,

牧马河畔寻草坡

呀么伊儿哟。

金银山下开阔地,

一马平川粮草多

呀么伊儿哟。

兵助百姓民喜欢,

垦田存粮建屯庄

呀么伊儿哟。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9)

金 山

古时候建的屯庄大军营,就是咱现在奇村镇的屯庄村。还有一个就是尉迟大军在金山屯兵时的超级草料场“野场”,也就是咱们现在奇村镇的蔚野村。说罢又吟唱出一支歌谣来:

《干草桗好存野场》

粮也多,草也多,

屯庄专门建粮仓

呀么伊儿哟。

存干草,预防火,

放在野场靠东坡

呀么伊儿哟。

野场地高干又广,

饲草三年吃不完

呀么伊儿哟。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10)

银 山

这“野场”因为是尉迟恭元帅统兵开辟而成,所以当年就叫做“尉家野场”。又因“尉家野场”以专门储存饲草而贡献巨大,所以从金山脚下“皇尚沟”来视察的唐太宗看后龙颜大悦,对尉迟恭元帅说:“尉”家野场这么多草!应该在你头上加个“草”才对嘛!从此“尉”变成“蔚”,“蔚家野场”简称“蔚野”,就是一直沿续到今天的金山脚下奇村镇“蔚野村”。

“哎!您说外薛仁贵怕尉迟恭做甚哩?”

“外尉迟元帅还不能叫他的先锋张士贵给寻薛仁贵?”

“娃子们,这咱们就得再从这个张士贵说起了。”父亲又有声有色地给我们娓娓道来:

李世民坐了皇帝后,任命张士贵为“玄武门长上”,就是保卫皇帝和长安城的禁军首脑。

贞观十五年(公元841年),有个薛延陀,他雄据漠北,统军南犯。唐太宗起用五路大军反击,张士贵一路出云中,北上迎敌,大败敌军,其他四路也都捷报频传,迫使薛延陀派人来求和。战争结束后,张士贵又被叫回去统率禁军,当然更成了皇帝的心腹大臣了。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准备东征高丽(现在朝鲜),诏令张士贵到山西招募十万将士,必招应梦贤臣白袍薛仁贵送来京师,加封官爵。张士贵口头领旨,心中却想着自己的女婿何宗宪与应梦贤臣模样一般,决定偷梁换柱。

却说薛仁贵告别新婚爱妻,来到绛州龙门县参军,结果两次都被张士贵有意加害不能如愿。回家路上,薛仁贵救了开国元勋程咬金一命,程咬金赠其令箭,命他去投军。第三次,张士贵不得不答应薛仁贵从军,但编造谣言,吓唬薛仁贵,不让薛仁贵说出真实姓名。张士贵禀报皇尚,说没有应梦贤臣薛仁贵,领十万将士东征,途中薛仁贵活捉草寇董达,巧摆龙门阵,献平辽论,金沙滩鞭打独角兽,三箭定天山,凤凰城救尉迟元帅等等,大小功劳无数,都被张士贵隐瞒,由他女婿何宗宪冒认,薛仁贵只有仰天长叹。

你看这不是大兵已回到山西后,薛仁贵依旧被张士贵暗中安顿在南营军中任“伙头军”(做饭的),只有作战遭遇恶将时,才调遣他们,战打胜了就又把他们送到南营,严守秘密,不让任何人知道。你们说尉迟元帅叫张士贵寻薛仁贵,他皇帝还敢哄哩,能说给你怪元帅?

“娃子们!赶快起来哇!雨来呀!”我们正听的津津有味,三娃伯伯不知何时站在了“傲子坡”的最高处,大声向我们喊话。

“轰隆隆”!真的,忽然天空一声惊雷,不知何时已阴云密布,东风嗖嗖刮起。父亲急忙叫大家邀赶牲灵,得赶紧往回走。真真地是“天像孩儿脸,一天变几变。”怎么说下雨,雨就来了呢?虽然伙伴们动作飞快,但老牛是走不快,犟驴是不听话,紧走慢走还是被雷震雨给拍住了。好在父亲和三娃伯伯嘱咐我们每天必须带草帽和蓑衣。

大雨哗哗地下着,劈头盖脸,越下越大,村里满街的流水翻滚着浪花,不见一个人影。我们匆匆忙忙送牛入圈,却已雨过天晴,那天,我们没有唱本来很喜欢的歌谣。一回家,母亲关切地问雨拍着了没有?其实,雨淋倒没觉得什么不舒服,只是为薛仁贵的不幸遭遇而心中愤愤不平,当然还有那个令人痛狠的张士贵,真想让尉迟元帅把他给下了!

朝霞,在金山银山上空妩媚地炫耀着。满山苍翠欲滴的森林由深黛色慢慢变得青绿靓丽起来。当红日从金山顶上张开笑脸,便可劲地眨着眼晴,目光描准了“金山陆洞”、“双乳浮楼”,它每天伸出头来第一眼,总不忘记瞧瞧千百年来期待着的金山陆洞洞门是否被打开?还有双乳山头的那座“双乳浮楼”是否又复古重盖,景致仍在?然后放眼四周,暖暖的光芒沐浴着金山、银山、双乳山和远处的山川河流、植被人家。

太阳不到一杆高,双乳山下的牛马已成群结队,我们在欢快的牧歌声中,走出明望村,向东而行。跃进渠两岸,绿油油的庄稼茁壮成长,走过长长的庄稼地,我们过了东官道,爬上十八堰,上到“铁匠脑”,这是银山脚下一个较大的山包,在这个平坦宽阔的高地上,回头俯瞰山水风光,顿觉心旷神怡,精神倍儿爽。只见那秀美的双乳山丰润挺拨,匀称柔美,含露的草木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不知哪一朝哪一代的哪个名士给她赐名?似俗非俗,朴实无华,恰如其分,高雅至极。只是双乳山头满山松柏衬托起的那一座飘若天宫的“双乳浮楼” 不知了去向。

我父亲和三娃伯伯讲:他们小时候,常常用怀疑的态度到双乳山上的文殊寺大庙中,用小手推四根大柱子,结果真真切切:春天里,只有东南那根大柱可以晃动,柱与柱砥石之间,他们的小手可以伸进去;立夏了,却变成西南那根大柱悬浮,可以推它摇摆而掉不下来,其它三根大柱稳如泰山,纹丝不动;立秋后,又变了,只能推动西北那根大柱,让它慢慢摇晃,另外三根大柱又不动弹了;到冬天,能摇晃的大柱却转到了东北面。一年四季如此神奇,年年这样另人神往,但无数先人验证无误,怪不得双乳山文殊寺得“双乳浮楼”之美称,并名列“忻州古八景”之一。这样奇特巧妙的木结构寺院建筑,直至今天,我在全国尚未发现第二。三娃伯伯和父亲都说“双乳浮楼”是尉迟恭驻扎在双乳山腰“会馆子”上和山下的“东寨”时,亲自监工建造的。他们说曾有碑石为证,很多老人都见过。当然父亲和三娃伯伯也是亲眼看到过的。其实,父亲昨天教我们的那首童谣说得就是今天的故事:

《双乳浮楼尉迟造》

双乳浮楼尉迟造,

四根大柱交替摇

呀么依儿哟。

春巽夏坤秋在乾,

冬天亘字能晃摇

呀么依儿哟。

尉迟本是铁匠王,

神工木匠常交往

呀么依儿哟。

请来百匠精心创,

巧夺天工美名扬

呀么依儿哟。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11)

双乳浮楼碑石

可惜“双乳浮楼”毁于战火,碑石也遗留甚少,字迹难辨,让一段真实的历史幻化成了一个并不久远的传说。

铁匠脑上凉风习习,一棵棵古柳绿树成荫,树下满山遍野肥草青青,牛马在山坡上逍遥地美餐,调皮的小牛犊子撒着欢,不时跑远又横急回母亲身旁。遥望双乳山峰,父亲继续给我们捣啦双乳山的故事:

咱外双乳山上有两大奇观,一个是山头上的“双乳浮楼”;另一个是山中的“双乳神洞”。

“双乳神洞”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历朝历代都有奇人进洞探险,却无一人能活着出来。最闻名的是大清咸丰、光绪年间,祁县太谷票号用一千两白银收买了蒲州的一个戏班,里头有很多名角,誉满三晋。他们来到忻州双乳山上的古戏台,同北路梆子联合演出。双乳山文殊寺古庙会是周围四十八村人参与的盛会,以古代燕赵“慷慨悲歌”的边塞风骨遗存为基本特色的北路梆子中,也是人才众多,尤其是武生,精湛的武功,倍儿棒的身体,深受观众喜爱。登台期间,一武生演员知道了“双乳神洞”,不听众人劝告,决意进洞一探究竟,带着他那雄色的“老虎儿”猛犬,持抢佩刀,秉烛带火,一大早进入洞中,结果戏班班主在洞口整整等了七天七夜,连人带狗,不见踪影,终究还是甚也没等出来。此话世代流传,因此,也再没有人敢进去过。倒是咱们本地,有不少小伙子曾结队钻过这神洞的一些段落(“会馆子下”赵家庄一户靠山的刘姓家中,叫做“地窨子”)。他们用长绳系上铜铃,带在身上,一段一段探索,绳子到头了就一边收绳一边往回返。据出来的后生们讲述,洞里不仅叉路很多,而且隔一段是“天旗旗(径直向上的路)”,隔一段又是“地旗旗(垂直向下的路)”,有时遇到三叉路口,走进宽敞的那条路,却是死胡同,返回来最容易迷路。有时是路旁的一个小洞口,仅能容一个人钻过去,其实钻过小洞才是正路呢。

当年尉迟元帅扎营双乳山麓“东寨”、“会馆子”一带,监造“双乳浮楼”,为保护山林,寺院整体建筑所用大量石头,都来自“神洞”内。大量兵士用尉迟元帅专门打造的凿石利器,挖掘石洞,采石建寺。据传,“双乳神洞”中藏有军需至宝。有诗为证:

《“双乳神洞”尉迟开》

“双乳神洞”尉迟开,

有胆无识别进来

啊么依儿呦。

寺院门里洞口盖,

天旗地旗到东寨

啊么依儿呦。

会馆东南通地窨,

地窨又到一小村【双乳山东鹿赵家庄刘氏院壁】

啊么依儿呦。

西洼连接古猿洞【双乳山西山腰处一古原始人生活岩洞遗址】,

进水洞下排河中

啊么依儿呦。

红嘴鸦窝【双乳山南的红色粘土悬崖上的鸟洞穴】通气孔,

四通八达布迷宫

啊么依儿呦。

蜿蜒曲径多陷井,

东西南北储金银

啊么依儿呦。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12)

双乳神洞

“娃子们!牛钻进七十二个道叉叉里了,给咱慢慢撵回来!小心牛掉倒沟里头哩!”

三娃伯伯一发话,伙伴们先是一楞,接着猛然跳起来,纷纷散开,都急着去各自寻找撵赶牲灵了。

太阳已升至中空,伙伴们牵着牛,拽着驴,吆赶着全部牲灵,缓缓走下山岗,到了跃进渠上,口渴的小牛小马早已奔向清泉,畅快地先饮起水来了。当我们的牛、马、驴子都水足草饱后,骑在牛背上的伙伴们唱着欢快的歌谣,预演着进村后的“牛背歌舞”。

清风吹拂着古柳,满坡的柳条轻轻地摇曳,牛马安详地吃着遍野的山草。我和我们的小伙伴们看着各自的牲灵温顺地把头扎倒在盛密的草丛中不肯抬头地贪食,心中很是高兴,就都慢慢地向铁匠脑的中心高地聚集,众人选定一株大柳树,在树下的一块大沙石上,围坐下来。

“爱堂伯伯,你说外双乳山上又是双乳浮楼,又是双乳神洞,这铁匠脑上为啥甚也没甚?”

“因为甚这个山叫下个铁匠脑?”

“外咱们北面是金山,咱们这东面紧挨着银山,为什么这个小山连个铁山也不算,却叫下个铁匠脑?”

……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13)

通向铁匠脑的十八堰路

只要围着两个老人一坐,伙伴们便七嘴八舌,就有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而我的父亲曾经是忻县第一届政协委员,年轻时还在内蒙隆盛庄做过买卖,一向喜欢戏剧和民间文学,当然更爱读古典文学作品,比较见多识广,所以那时我们都十分敬重他,好像世界上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在伙伴们的追问下,父亲终于讲述了关于“铁匠脑”的来历:

娃子们,这“铁匠脑”原来叫“馒头山”,可不是个平常的地方!这座小山虽不像“金山六洞”里产黄金,也不像“银山银洞”中能出白银,可是在唐朝,四面八方但凡有好铁废铁都要运到这里来呢。咱们“铁匠脑”下面是“十八堰”,外就是专门分门别类存放铜铁的场地。“十八堰”下面的那一片地叫“西骑卫”,是一个骑兵和运输大队的营地,骑兵专门负责保卫钢铁原材料和通报军情;运输大队专门负责从各地往回拉铁和向各部队或仓库运送军需品(刀枪剑戟等兵器)。咱们这“铁匠脑”上那时可红火哩:铁匠炉火满山头,不分昼夜冶铁锤炼,打造各种上好的兵器呢。这里的铁匠都是从朔州和各地挑选出来的好手,都是经过尉迟恭元帅亲自考核合格后才录用的。

你们知道尉迟恭元帅小时候是做什么的?是有名的铁匠!他是徐夫人的后人徐鲁子的嫡传弟子。这徐夫人是姓徐,名字叫夫人,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徐夫人”。他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以铸藏锋利匕首闻名于世。古时候,秦王要攻打燕国,燕国的太子丹决定刺杀秦王,于是在全国寻找勇士,结果真找到一个英雄,名叫荆轲,高兴地向招待贵宾一样对待他,并将一柄匕首加了毒,只要刺出一滴血,人就会立刻气绝身亡。荆轲刺秦王所用的匕首就得自徐夫人。所以当时咱这“铁匠脑”上打下的兵器确实是举世无双:刀剑削铁如泥,枪戟刺甲如草,弓箭射雕如鸽,战场上与敌人拼杀,敌军见其兵器寒光闪烁,都闻风丧胆。

特别是咱这铁匠脑下,“西骑卫”向北数千米处就是尉迟恭元帅操练兵马的“万人大教场”和“小教场”,一日,尉迟恭元帅正在“大教场”上号令三军,比试兵器,勇士格斗,严格操练,突然探马来报:

“圣上从皇上沟过来啦!”

元帅下令“按计划继续练兵!”急率卫士驱马恭迎圣驾。

尉迟元帅陪皇上欣喜地观摩了冷兵器兵勇对打(白方持交获敌人的兵器,黑方拿“铁匠脑”锻造的新兵器),只见双方兵勇奋不顾身,拚命撕杀,可是白方士兵虽然勇敢,但手中兵器尽被黑方打折削断。

圣上”惊叹道:“这是哪里造的刀枪剪戟?如此锋利?”

元帅禀报:“黑方所用兵器就是紧邻大教场南边银山下面的馒头山上新打造的。”

皇上当即要元帅带路,前去视察。进得“西骑卫”,只见明晃晃的刀枪剑戟满车满车分列营中;途经“十八堰”,放眼满满的铜铁整整齐齐码在每一个堰上;上得“馒头山”,整个山头浓烟升腾,一座座练铁炉炉火通红,赤条条的黑大汉们正在挥汗举锤“叮当/叮当”不停地打刀铸剑。见此情此景,皇上兴奋地夸奖道:“银山脚下,这么高处,竟然有这么多手艺高超的铁匠首脑汇聚,可喜可贺,真乃奇观!”

元帅也大喜,随即说:“谢圣上赐名!”既然圣上说此地为“铁匠首脑”汇聚之地,那咱这个“馒头山”从今开始就是圣上封的“铁匠脑”啦!

“好!好!好!铁匠脑!铁匠脑!”圣上开怀大笑,直呼其名!众人欣喜若狂,振臂欢呼:“铁匠脑!铁匠脑!”。欢呼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在铁匠脑的上空久久萦绕。

“爱堂伯伯,这皇上叫下怪铁匠脑们,有外流传下来的歌儿呀没?”

“当然有咧。”说完父亲又开始教了我们一首童谣:

《铁匠脑上铁匠好》

铁匠脑上铁匠好,

轰轰烈烈打大刀

啊么伊儿哟。

尉迟跟着徐门后【注:徐夫人,姓徐,名夫人,战国时期赵国人,以铸藏锋利匕首闻名。】,

铸剑绝技传千秋

啊么伊儿哟。

刀枪剑戟斧钺钩,

鞭铜锤抓流星稠

啊么伊儿哟。

皇上看后龙颜悦,

顺口赐名“铁匠脑”

啊么伊儿哟。

三军将士齐叫好,

尉迟元帅拍手笑

啊么伊儿哟。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14)

铁匠脑

“啊!这铁匠脑原来真不平常!”

“现在咱们这儿再返回唐朝哇,该有多好!”

伙伴们沉浸在“铁匠脑”往日那刀光火影的辉煌场景中,议论不休。忽有人转身抬头看见吃饱的牲灵开始闲游乱窜,急忙一声呼叫:“牲灵跑了!”大伙儿便翻身扭头,纷纷撵赶各自的牛、马和驴子去了。

天,阴沉沉的。天空,看不见一丝云彩。远山麻麻雾雾的,隐藏在天边。一片灰蒙蒙的阴暗色调笼罩着整个山川大地。凭借经验,今天上午牧牛不去东坡,选择了紧邻村庄的“傲子山”。当牛群上了山,一切安顿停当,我们按惯例围坐一起,昨天傍晚回家时,就说好了捣啦这“傲子山”的故事呢。性急的宝宝早已等不上了,看了一眼听话的牛群,翻过脸问:

“爱堂伯伯,不是说这傲子山上有故事嘛!有些甚来?”

父亲哈哈一笑,又开始了一段传奇的故事:

娃子们,说来话长。这还得先从尉迟恭元帅说起哩。当年,尉迟恭离家前去投军,家中结发夫人叫梅秀英,她已怀孕在身,为了日后相认,尉迟恭给还没出世的孩子起了名字,叫做“宝琳”,并且把自己亲自铸造的雌雄双鞭,留下一根,在上面刻了“尉迟宝琳”四个字,作为将来父子相认的凭据。结果尉迟恭走后,梅秀英被北国白良关总兵刘国桢掳去,梅秀英为了保护腹中孩儿,忍辱答应嫁给了刘国桢,尉迟宝琳出生后,便成为刘国桢的儿子,取名刘宝琳。

为了安定北方,唐朝点了名将秦琼掛帅扫北,尉迟恭为先锋,大兵来到白良关,首战就打伤了刘国桢。结果刘宝琳要为“父亲”报仇,和尉迟恭大战三天未分胜负。梅秀英得知是往日夫君来到关前,含泪把儿子的身世告诉了宝琳。经过梅秀英精心策划,刘宝琳在阵前假装败退,引诱尉迟恭到了僻静处,亮出刻有“尉迟宝琳”的鞭来,尉迟恭大吃一惊,双鞭奇遇,父子终于相认。尉迟宝琳依母亲的巧计行事,倒戈白良关,杀死仇人刘国桢,而母亲梅秀英一了心愿后,为保全名节而含恨自尽。从此后,无论是扫北,还是征东,尉迟宝琳一直跟随父亲,冲锋陷阵,屡建功勋,成了大唐新一代的强悍大将之一。

话说尉迟恭出征凯旋归来后,分兵驻扎在“南营”(征集押运粮草的后勤部队)、“北营”(出征作战时的先头部队)、“凤凰山”(俗称大小堡子山,为援军即战斗主力部队)等战略要地,自己的总指挥部与尉迟宝琳的劲旅统一回到双乳山下明望村东的“会馆子”上和“东寨”中安营,可是尉迟宝琳一反常态,拒绝父亲军令,以“强化操练兵马,有利相互接应”为由,提出不与父帅同驻一营,并报告自己已观察好了地形,要独立带兵驻扎在双乳山下明望村西面的“士元山”上,与父帅隔一村庄。尉迟恭心中十分不高兴,但一想,感到儿子的话也有道理;又想到儿子激战沙场时,不惧强敌,不怕牺牲,有勇有谋却唯命是从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同时想起儿子不久前失去慈母,自己失去爱妻,胸中的悲恸仍未平息,便破例答应了尉迟宝琳的请求。谁料至此后,只要不出征打战,尉迟宝琳占据着“士元山”,各自为政:每天变着花样操练兵马,甚至招募村中壮士,与士兵一起大练从北国学来的“相朴”(即现在的摔跤),以提高兵士的博击技巧、反应速度,培养兵士灵敏善斗、争强好胜的性格,使士兵树立了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尉迟宝琳以“相朴”来训练士兵的举措,吸引来周边大量青少年围观并参加,“士元山”上下,一直到向北的“小黄龙湾儿”开阔地带,“相朴”比赛经常举行,围观群众成百上千,热闹非凡。更奇怪的是,不知为什么,尉迟宝琳稳占“士元山”后,除了军事命令,但凡是家庭事务,无论大小,父亲的话尉迟宝琳不但一句也不听从,而且总是故意反着做,和父亲对着干。这使尉迟恭感到十分恼火,可又不知如何是好?反复思虑,总觉得还是儿子的成长经历复杂,更多的可能是为痛失慈母而心中憋屈吧,甚或想到自己也确实愧对爱妻和儿子!想到此,也就不再计较儿子和自己“唱反调”了。后来,在尉迟恭辞世前,专门对儿子留下遗嘱:

“儿啊!为父戎马一生,铁甲裹身;死后,你一定要给我打置一副铁棺椁!父亲也就心满意足了!”

尉迟恭元帅已习惯了儿子总是和他“对着干”的做法,因此为死后能让儿子按正常人一样安顿自己,他头一次也故意说了一句反话。不料当尉迟恭去世后,尉迟宝琳心痛不已,悔恨自己不该那样对待父亲!他说生前家事没有听过父亲一句话,现在父亲走了,必须得听父亲嘱咐!于是特意寻访最好的铁匠打造好一副极品“铁寿材”。不少亲朋好友见状,纷纷劝说“至古柏木寿材为上,楠木寿材亦好,哪里有用铁寿材的?”尉迟宝琳大怒:“难道你等要我不孝!”坚决不听众人劝告,终于将尉迟恭给安顿在了“铁寿材”中。好一个真心实意的大“孝子”!

谁知此事违反常规,触犯了天意,当安顿完尉迟恭元帅时,军中急报:日出斗金的“金山六洞”无故突然被巨石封闭!随后张家窑一牧羊老人从“金山六洞”前捡回一条白丝绸,上面赫然写道:“要想金山洞门开,除非尉迟转回来!”。众人惊愕无语。但从此以后,尉迟宝琳这个真心实意的大“孝子”,被人们广传为是一个“傲子”!而尉迟宝琳的驻地“士元山”也就被人们改称为“傲子山”了。有歌为证:

其一、《傲子尉迟叫宝琳》

尉迟宝琳真英雄,

白良关内杀仇人。

军机大事从生父,

扫北征战屡建功。

凯旋回营不认亲,

家里凡事拒不听。

独占山头霸河东(即原云中河东岸“士元山”,现“傲子山”)。

成为“傲子”奇特人。

其二、《金山陆洞封了门》

元帅辞世留遗言,

嘱咐爱个“铁棺椁”。

谁知宝琳本性孝,

唯一遗愿依父亲。

从此铁棺锁尉迟,

“金山六洞”封了门。

我们听完尉迟宝琳的故事,很是同情他的境遇,同时又十分敬佩他的勇敢、独立、自强和敢作敢为的精神,感叹脚下这座小山因他的傲气而留名,更被他在“傲子山”以“相朴”练兵,兵民融合,而使双乳山一带成为“中国摔跤之乡”的策源地感到骄傲!但也为他的愚孝感到深深的遗憾!真心希望通过圣贤或什么贵人的努力让尉迟恭元帅“转生”回来,叫“金山陆洞”的洞门大敞开,恢复日出斗金的盛况。

我们吟唱着今天的歌谣,望着四处仍在吃草的马牛,天色尚早,并没有下雨,又高兴地学唱了下面的歌谣:

其三、《傲子山上“相朴”王》

云中河畔'“傲子山”,

双乳山側好地方。

东靠村庄两要道(大饮马沟、小饮马沟),

西邻云河水草旺。(云中河湿地)。

军营扎在山头上,

军民融合御豺狼。

“相朴”练兵艺非凡,

比武宝琳称大王。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15)

傲子山

天空明亮了许多,但仍看不见太阳,不知是否已经晌午?一会儿,一缕缕炊烟从傲子山下升腾起来,牲灵都已吃饱,开始游窜,我们便心满意足地蹬上牛背,唱着歌谣,愉快地踏上了回家的山路。

后 记

双乳山下,古云中河畔的那片广阔无垠的沼泽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己建成了一座美丽富饶的“双乳湖”水库。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一碧万顷;漂亮的天鹅留恋忘返、驻足湖乡;一群群银鱼水中深藏,一伙伙寿龟戏耍泥丸。激流快艇破水浪,悠然小舟赏风光。双乳湖沿岸,“傲子山”变成了令人神往的“双乳湖假日山庄”;“曹汾山”头已是雄美的佛教圣境建筑群落“文殊寺院”;“暖泉山”上“龙泉寺”,紧连着“奇顿温泉”;金山银山深深地隐藏着的古老的传说:山之东有“秦城”、“部落”;山之西有“皇上沟”、“贤士头”、“大小校场”、“大小祭湾”、“拜旗顶”……无数从唐朝延续到今天的古老地名,无数已故先人留给我们的不尽故事,无数世代孩童吟唱过的首首歌谣,……无不在向新时代的政要贤达透露着宝贵的信息;被压抑了千年的幽灵都在诉说着曾经的铁马金戈、恢宏战场与流逝的辉煌。揭密双乳山周边的历史军事文化,还原双乳山地区广阔悲壮的大美场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必将是浓笔重彩的一幅壮美画卷!揭密大美忻州,打开“金山六洞”,重现“双乳浮楼”,开发“金山银山历史军事文化旅游景区”——我们理应首当其冲,忻州加油!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16)

暖泉山龙泉寺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17)

明望文殊寺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18)

双乳湖码头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19)

双乳湖垂钓

2021年2月1日于双乳山下

明末山西吕梁山(双乳山史话)(20)

【作者简介】王太康,山西忻州人,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喜欢文学、摄影、书法,退休前曾在《暖泉》、《忻州市报》、《忻州日报?教育周刊》、《忻州晩报》、上海《岸风》发表散文、小说和文论多篇。后均有文图散见于《今日头条》、《秀容在线》、《忻州晨报》、《忻州记忆》、《嘉河文学》等平台。现为山西省忻府区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