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无穷,各有所归。今天,海佑老师继续给大家讲解《资治通鉴》。

崇祯皇帝在临死之前亲手杀死自己的妃子女儿,并流着泪水说下了一句话:“汝何故生我家!”生在皇家,有着无上的富贵和荣耀,可是一旦遭遇改朝换代的变乱,富贵和荣耀则会转化成对等的痛苦与灾难。

唐朝有个皇帝,因为庶出不受重视而整日装疯卖傻,最后竟然靠着装疯卖傻当上了皇帝,而且还成为一代明君,他就是被称为“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chén)。

为何说唐亡于唐宣宗李忱(不受待见的庶出子)(1)

唐宣宗画像

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的儿子,但是他的母亲既不是唐宪宗的皇后,也不是妃子,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唐宪宗酒后乱性,所以才有了他,所以他一生下来就不受人重视,在众多皇子之中,他也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因为身份问题,他也显得与其他皇子格格不入,常常一个人在角落里发呆。

“初,宪宗纳李锜妾郑氏,生光王怡。怡幼时,宫中皆以为不慧,太和以后,益自韬匿,群居游处,未尝发言。”——《资治通鉴》

虽然他的身份是皇子,但是因为身份问题,很多人就讥讽他呆傻,就连皇宫里最低贱的太监和宫女也看不起他。

“性严重寡言,宫中或以为不惠。”——《新唐书·卷八·本纪第八》

虽然这个皇子是个“傻子”,但是唐宪宗也不能放弃他啊,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因此在李忱成年之后,就被封为光王。

为何说唐亡于唐宣宗李忱(不受待见的庶出子)(2)

虽然在外界看来李忱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但是李忱自己心里知道,在乌烟瘴气朝廷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身安全带来保障。因此,他这一装就是36年,36年来始终装疯卖傻,让别人都认为他就是一个傻子。

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王朝早已不复当年繁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甚至连皇帝的任免大权都掌握在宦官手中,唐宪宗死后,穆宗、敬宗、文宗、武宗都短命,而且都是由宦官拥立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皇子显得过于精明,一定会被其他皇子或者是宦官暗下毒手,如此一来,“呆傻”的光王李忱就远离了政治漩涡,而李忱则一直保持着装疯卖傻的状态,宦官们知道他“呆傻”的状态,也不会对他下毒手,反而还会对他“特别照顾”。

为何说唐亡于唐宣宗李忱(不受待见的庶出子)(3)

虽然李忱在人前一直是一个“傻子”形象,但是他还是被一个人看了出来,这个人就是他的侄子唐武宗李炎。唐武宗一直认为自己这个叔叔呆傻的有点儿蹊跷,于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他就开始对李忱暗下杀手了。

最开始唐武宗做的不是很明显,无非是制造一些意外,让他落个水,坠个马啥的,但是李忱这哥们儿也是命大,落水,坠马,摔下台阶他都经历过了,但就是死不了。

这让唐武宗很是纳闷儿,于是他决定不再暗害李忱,反而明目张胆的命令太监将他推进粪坑里淹死,但是来执行这个命令的太监仇公武却动了自己的小心思:李忱是个傻子,而武宗身体一直不好,等哪天武宗一蹬腿,那不如拥立这个“傻子”登基,那这样朝政大权就把握在自己手里了。

说做就做,仇公武便将李忱送到了洛阳一所寺庙里当了和尚,果不出其所料,会昌六年,唐武宗病危,仇公武联合太监们拥立李忱做了皇帝。

为何说唐亡于唐宣宗李忱(不受待见的庶出子)(4)

从此,李忱就由原来的李怡改名为李忱,登基称帝,是为唐宣宗。李忱登基之后,完全让仇公武等人傻了眼,他一上任就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就是将和宦官沆瀣一气的宰相李德裕拿下,肃清朝政;第二件就是扫清内廷,清理宦官,面对昔日飞扬跋扈的宦官集团,李忱的做法可谓是赶尽杀绝,宁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一场整顿下来,宦官们人人自危,不敢造次。

第三就是整顿军事,派兵收复河湟之地。被很多文章歌颂过的张议潮,即是收复河湟之地的主力战将,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终于复归唐朝,就发生在唐宣宗统治的大中年间。大中年间的唐朝,军事实力再次雄起,唐军大破北狄、南逐南诏,使得唐朝被蚕食的边疆地区稳定了不少。

为何说唐亡于唐宣宗李忱(不受待见的庶出子)(5)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除此之外,李忱也强力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削弱藩镇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对民生轻徭薄赋,鼓励生产,在他的治理下,大唐竟然隐隐有了中兴的局面,他也因此被称为“小太宗”。

但是李忱仅做了13年不到的皇帝,因为服食过量仙丹而驾崩了,年近五十岁。在他之后,大唐王朝彻底堕落了,唐宣宗李忱驾崩52年之后,大唐灭亡。

装傻36年,期间躲过了数次谋杀,最后成功登上帝位,登基掌权以后,血洗祸国乱政的宦官集团,同时整顿军事集团,四处出击略地,衰败的大唐在他手里中兴,唐宣宗的经历可谓是传奇,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为何说唐亡于唐宣宗李忱(不受待见的庶出子)(6)

但是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传奇故事,何止于此?这些故事都被记载入了我们的史书里面,史书里面,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峰,“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只有搞清楚过去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们才能搞明白未来的事情会怎么发生。

这便是历史的意义,史书里面隐藏着无数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败的奥秘、可吸收借鉴的智慧,能让人生少走弯路。笔者看《资治通鉴》已经不下10遍,书都被翻黄了。不过《资治通鉴》原版是文言文,对于我们,读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笔者给大家推荐一套全译注文白对照版的《资治通鉴》,一套书4大本,仅需128元,平均也就32元一本,很划算!喜欢的朋友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看一看】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