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第5回,宁荣二公委托警幻仙子点拨宝玉,曾提到过贾家的发展历程,说的是: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

宁荣二公这番话,基本秉承“大道至简”的原则,点出了贾家衰败的两个根源:第一,运终数尽,不可挽回;第二,无子孙可继业。

红楼梦中贾家最后又复兴了没有(漫谈贾家的衰败)(1)

“运终数尽”这个词听着玄乎,可如果以历史为坐标轴,观古知今,就能明白这四个字的分量。

有一个说法叫“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事物内在潜力的发挥达到顶点之后,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宁荣两府从第一代贾演、贾源开始,就是国公府,对于贾家自身而言,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再往上进步的空间几乎没有了,要么维持现状,要么缓缓衰败。

红楼梦中贾家最后又复兴了没有(漫谈贾家的衰败)(2)

为此贾家老祖宗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贾代善将贾敏嫁给林如海,以拓展政治联盟;同时,重视科举教育,明明是军功起家,却培养出了贾敬、贾政这样的后代,还有贾元春入宫,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尤其后来元春被册封为贤德妃,一时间达到烈火烹油,繁花着锦的程度。

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林如海去世,贾敬上山当了道士,贾政只混得个工部员外郎的职位,贾赦是个坐吃山空的主儿,元妃最终也落得个“虎兕相逢大梦归”的结局,总之,贾家做的所有努力,都一点一点向衰败的方向倾斜。

红楼梦中贾家最后又复兴了没有(漫谈贾家的衰败)(3)

宁荣二公提到的第二点是“无子孙可继业”,这个说法是针对贾府第四代而言,即“玉”字辈,第五代有个贾兰略可望成,但没有跳过第四代,直接将担子交到第五代手上的道理。

贾府第四代里,均是贾珍、贾琏、贾环这样的货色,我倒不是说珍、琏这些人是废柴,如果贾珍、贾琏放在现代,那绝对是人才,至少比普通人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可国公府这样的基业太厚太重,珍、琏这些只有小聪明的人很难扛得起来,第四代子孙里,只有贾宝玉稍微有点潜力,却不喜读书交际,只爱厮混在女儿堆里。

在这样的环境下,宁荣两府的衰败就成了必然,但话说回来,凭借宁荣两府的基业,即便后世子孙没有为官做宰,也基本能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但从长远来看,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红楼梦中贾家最后又复兴了没有(漫谈贾家的衰败)(4)

原著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曾有个乌进孝进京的情节,贾珍埋怨乌进孝送来的银子太少,今年的年不好过,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贾珍皱眉道:“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够作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乌进孝道:“爷的这地方还算好呢!我兄弟离我那里只一百多里,谁知竟大差了。他现管着那府里八处庄地,比爷这边多着几倍,今年也只这些东西,不过多二三千两银子,也是有饥荒打呢。”——第五十三回

从《红楼梦》原著来看,宁荣两府的主要收入就是这些庄田收益,事实上,如果单靠贾政工部员外郎的工资、皇帝春祭的恩赏这些碎银子,宁荣两府怕是早就吃糠咽菜了,真正大头的收入是庄田收益,比如王夫人的陪房周瑞,他就专门负责收取春秋两季的地租。

红楼梦中贾家最后又复兴了没有(漫谈贾家的衰败)(5)

从乌进孝进京的文字来看,宁荣两府的庄田应该不少,这些田地产出的粮食、牲畜、野味等等,都要定期送到贾府来,以供贾府主子们消费。

但由于田庄太多,产量太高,如果全部运送过来,贾府就成了仓库,到处是粮食、猪羊等牲畜,面对这种情况,贾府就会采用变卖的方式,让乌进孝这样的田庄管理者,将粮食、牲畜留够府内的消费量,其余的就地卖掉,直接将银子运过来即可,这也是贾珍口中“我算定你至少有五千银子送来”的前因。

宁荣两府靠着庄田收益,才能过上如此豪华奢侈的生活,但随着时间推移,庄田会越来越少,收益也会越来越低。

红楼梦中贾家最后又复兴了没有(漫谈贾家的衰败)(6)

贾珍抱怨时说“如今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显然之前不止八九个,之前的收益也不止这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跟宁荣两府的分房制度有很大关系。

举一个例子,第9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有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此人便是贾蔷,曹雪芹介绍贾蔷时说:

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着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的还风流俊俏。他弟兄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词。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第九回

贾珍、贾蔷之间是否真的有龙阳关系,我们按下不论,关键是末尾一句:贾珍分给贾蔷房舍,让他搬出去单独居住。

红楼梦中贾家最后又复兴了没有(漫谈贾家的衰败)(7)

贾家子孙分家另住,是要给房给地的,再比如后来的贾芸,纵然家里穷困,却也有一亩地两间房子,都是当年分房时给的。

贾家当年的基业格外庞大,但架不住贾家子孙后代太多,我们可以来细数一下贾府第四代、第五代子孙:贾璜、贾珍、贾珠、贾琏、贾宝玉、贾环、贾琮、贾瑞、贾㻞、贾珖、贾珩、贾璎、贾琛、贾琼、贾璘、贾蓉、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贾荇、贾芷等。

这仅仅是第四代、第五代,第二代、第三代必然也是相似的情况,固定的产业却要应付“子子孙孙,无穷尽矣”的人口数量,这必然导致产业越分越少,贾家支庶后代也越来越穷,就像贾芸,他只能继续分父亲当年分到的产业,日子过的紧巴巴。

红楼梦中贾家最后又复兴了没有(漫谈贾家的衰败)(8)

身为正派嫡子的贾珍、贾宝玉等人,则更容易继承田地资产的大部分,但随着子孙繁衍,这个大部分也经不住世世代代的瓜分,总体趋势还是持续衰弱。

《红楼梦》后期就遇到了这种窘境,贾家没有新的进项,只能坐吃山空,导致经济拮据。王熙凤生病,王夫人找遍整个荣府,都找不到一根完整的人参,贾母吃的御田胭脂米也不够吃,贾琏、凤姐便打起贾母的主意,贾母也知道王熙凤不容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鸳鸯将自己的金银家伙交给琏、凤夫妇。

综上,像贾家这样的贵族之家的衰败,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无论是“运终数尽”的诅咒,还是分房制度的硬伤,从一开始就预定了贾家的衰败,即便贾宝玉谢事,贾兰扛起重任,再过几代,还是要面临相同的问题,这是永远无法避免的。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