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从自然地理环境上看:世界上最狭长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南美的智利、亚洲的越南、欧洲的挪威,而三国之中又尤以智利的国土最为狭长。翻开世界地图就不难发现:智利国土完全呈长条状分布:从最北端的阿里卡到最南端的火地岛全长4352公里。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从我国黑龙江省最北部一直伸到西沙群岛,换句话说智利国土的南北长度大体与作为世界级领土大国的我国相当,然而说起智利国土的东西宽度可就是天壤之别了 ——智利国土东西最宽处也只有362公里。这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从智利与阿根廷安第斯山脉的边界往太平洋方向开车最多不超过四小时就能到达太平洋沿岸。这还是智利国土东西最宽处的距离,而最窄处只有96公里,整个智利国土东西平均宽度在180公里左右,这大概相当于我国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国土南北距离与东西距离的巨大落差使智利成为了世界上国土最为狭长的国家。如果某国与智利爆发战争选择从北往南打或是从南往北都意味着要跨越相当于几乎整个中国南北跨度的距离,无疑这会对进攻方的后勤补给构成相当大的考验;可如果选择从东往西或是从西往东打呢?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将智利拦腰斩断,可实际上却未必:智利东部是巍峨的安第斯山脉可以作为天然的地缘屏障固守,而智利西部则是广袤无垠的太平洋。事实上智利在西部地区可以像美国一样利用海洋作为天然的地缘屏障,而在东部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也大大减轻了智利所面临的战略压力。智利所在的南美地区远离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智利本身也较少介入国际纠纷,因此不太存在与其他大陆的国家爆发冲突这种可能性。如果要说有国家对智利构成战略威胁,那么就应当是智利的邻国。然而绝大多数南美国家都难以对智利构成多少实质性威胁:智利在综合竞争力、经济自由化程度、市场开放度、国际信用等级各领域均为拉美之首,被视为最有希望成为拉美第一个发达国家。智利的军事实力尽管无法同美、中、俄等世界级军事强国相提并论,然而智利军队在南美绝对是一支不容小觑的武装力量。事实上智利的狭长国土本身就是扩张的产物:刚从西班牙人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的智利大致就相当于如今智利中部地区这一块,而如今智利北部的塔拉帕卡省和阿里卡省在当时属于秘鲁,安托法加斯塔地区则属于玻利维亚,至于如今的智利南部地区在当时则是马普切人的地盘。智利自从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后就像美国人的西进运动一样持续不断向南方马普切人生活的地域拓张,最终智利人一直将其版图扩张到如今的火地岛。1863年玻利维亚的阿塔卡马省发现丰富的硝石矿藏。硝石作为制造火药的重要能源是相当重要的战略物资。1879年智利出兵占领矿区,玻利维亚与秘鲁联合同智利发生“太平洋战争”。1883年战争以玻利维亚和秘鲁一方战败告终,于是智利在战后吞并了秘鲁的塔拉帕卡省和阿里卡省以及玻利维亚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智利的历史就是一部国土扩张史。国土面积狭长的智利却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被视为同巴西、阿根廷两个南美大国并驾齐驱的所谓”南美ABC三大强国“。唯一能对智利构成威胁的就只有作为智利邻国的阿根廷:阿根廷的国土面积接近于智利的4倍、人口约为智利的2.5倍,看起来似乎能对智利构成不小的战略压力。然而实际上目前的阿根廷正处于有史以来最没落的时期——其实如今的阿根廷已是一个空有庞大体量而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相当有限的国家:2018年阿根廷的外债高达2310亿美元,在2018年上半年阿根廷比索贬值幅度已超过50%。目前阿根廷失业率超过18%,全国超过一半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这样的形势下阿根廷的军费开支一路缩水到南美最低水平:到2011年阿根廷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已减少到0.87%,创造了历史性记录。事实上就是这有限的军费开支中有70%左右是用于官兵的工资薪水以及部队的日常运行,也就是说能用于购买新式武器的连军费总额的30%都不到。直到2016年阿根廷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才勉强增加到0.96%。2015年11月30日阿根廷空军宣布所有“幻影”战斗机退出现役,A-4AR“天鹰”也被无限停飞,阿根廷空军就此“重返螺旋桨时代”。其实仔细衡量智利的地缘环境后就不难发现:其实这个拥有全世界最狭长国土的国家并没想象中那么容易被拦腰斩断。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平原最多(世界上地形最狭长三个国家的地缘环境分析)(1)

在东南亚越南的的国土是呈南北狭长状态分布的越南的,因此被人较为形象地形容为“一根扁担挑着两头”。越南这种狭长的国土分布状态的优势在于:狭长的海岸线上遍布天然良港,从而使越南这个大陆国家却有着犹如岛国一般的航海之利,能成为寻找廉价劳动力的国际制造业的目标。位于越南东南部的金兰湾距离南沙群岛约600公里。金兰湾深入内陆约17公里,内港面积60平方公里,湾口仅宽1300米,外港水深10-22米,湾口宽约4000米,口外水深30米以上。由于入口狭窄、地势险要,因而成为了世界级的易守难攻的天然深水良港;又因其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战略通道这一特殊的地缘战略价值而被誉为亚洲第一军港。历史上法国、美国、苏联都曾大力经营这一港口。如今越南由于在海空军力量上相对有限,因此尚不能使这个亚洲第一军港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如果有朝一日越南能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强大的空军,那么越南就能以金兰湾作为依托控制南海地区的航线和石油。尤其是考虑到这里距离作为国际贸易枢纽的马六甲海峡并不算太远,因此届时越南将在国际能源安全和贸易格局中占据相当有利的位置,从而大大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越南这种狭长分布的国土状态固然对越南的海运、海军发展存在一定优势,但与此同时这种国土分布状态的劣势在于容易被拦腰斩断:越南北部是以首都河内为中心的红河三角洲地区,南部则是以胡志明市为核心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在古代农耕文明社会这两地就是越南的两大主要产粮区,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这两地也是越南大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因此一直是越南的两大人口稠密地区。河内是越南的政治中心,胡志明市则是越南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一旦外国势力从越南中部登陆将两地隔绝开来将对越南构成致命性的打击。事实上这不仅仅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测,而是在历史上曾真实发生过这样的事:越南战争中位于如今越南中部的港口城市岘港就是胡志明领导的北越和美国扶植的南越激烈争夺的地区,而原因恰恰就在于岘港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战略意义。即使时至今日如果外国势力占领了岘港就能阻断越南的南北交通。为什么我要特别强调位于越南东部的港口城市岘港呢?因为越南狭窄的中部地区最容易被从这里拦腰斩断,而至于越南的西部地区其实是没多少战略压力可言的——位于越南西部的老挝和柬埔寨属于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无论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与越南相距甚远,况且越南西部有长山山脉作为天然的地缘屏障,因此西部的战略压力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之下东部的岘港地区就成为越南国防布局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最可能被突破的薄弱环节:在和平年代越南可以利用自己漫长的海岸线推进自己的海外贸易和军事战略,然而在战争年代越南却难以利用海洋作为地缘屏障。智利可以利用太平洋作为自己的战略纵深,然而这对越南是行不通的:越南所在的东南亚地区并不像智利所在的南美地区那样远离国际舞台的中心位置——由于马六甲海峡在国际能源安全和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实际上使东南亚成为了国际政治的热点地区之一。越南周边的海域并不像智利海域那么平静,事实上这片海域牵涉多个世界大国的利益,也是这些大国的博弈场所。美国就在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有驻军,况且越南所面对不只是美国这种域外大国的威胁,同时越南还与周边邻国存在领海纠纷,客观上存在爆发冲突的可能性。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平原最多(世界上地形最狭长三个国家的地缘环境分析)(2)

国土面积38.5万平方公里的挪威同样是一个国土呈南北狭长状分布的国家:智利的国土完全呈狭长带状分布;越南是狭长的中部地区连接着两头;相比之下挪威的国土形状犹如一把榔头——北部狭长的海岸线犹如榔头的把手,只在南部地区显得相对较为开阔。挪威的海岸线全长2.1万公里,近海岛屿多达15万个。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挪威全境,高原、山地、冰川占据了挪威国土面积的2/3以上。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挪威多天然良港,使其得以成为世界重要的海事国之一,同时挪威独特的峡湾风光也使其旅游业得以蓬勃发展,丰富的海洋资源使挪威得以成为全市最大的三个海产品出口国之一。随着人类破冰技术的日益提升使挪威北部北极圈附近的航线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在挪威也可以欣赏到极光、白夜等自然现象。那么挪威这种狭长的国土分布格局是否容易使其被拦腰斩断呢?如果单纯就挪威本身而言是没什么战略纵深可言的:二战中的挪威从1940年4月9日收到通牒到6月10日被占领一共只坚持了63天。然而从挪威目前所面临的地缘环境而言:其实被人拦腰斩断的可能性是相当低的。挪威所在的北欧地区同欧洲其他地区相比有一个较为鲜明的特色:专心于本国社会福利的改善而较少介入国际争端。我们可以看到北欧的几个国家在世界上都是以高福利闻名,但在国际政治军事活动中却较少见到这些国家的身影。可以说相比欧洲其他地区而言:北欧是一块较为难得的比较安定的地区。身处这种环境之中的挪威介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在目前看来其实并不大,况且挪威是北约成员国之一,因此受到北约集体防务体系的保护。作为渔业大国的挪威在北海地区同北海沿岸的英国、丹麦等国存在渔业资源方面的竞争关系,但这些竞争关系还不足以导致军事冲突。挪威身处的这种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使其得以充分享受到狭长海岸线所带来的资源、航运以及自然风光等多方面的利益,却并不用太过担心自己的国土会被拦腰斩断。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平原最多(世界上地形最狭长三个国家的地缘环境分析)(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