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供案上摆放着精致的手工艺品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白云区各村祠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白云区各村祠堂(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

白云区各村祠堂

乞巧供案上摆放着精致的手工艺品。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何钻莹、秦松)“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昨日,第16届广州乞巧文化节在广州珠村开幕,当日,珠村明德堂里张灯结彩,巧姐们兴致勃勃地前后张罗,七夕气氛浓郁。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是首次向大众公开乞巧文化节的民间开幕礼——“迎七娘”仪式;此外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活动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举办。

巧姐制作微型工艺品,全凭一双巧手,今年的乞巧文化节展示的微型工艺品除了传统的米花、鹊桥等作品,还增加了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主题作品——“致敬最美逆行者”“垃圾分类靠大家”……

记者了解到,作为乞巧文化节的民间开幕礼,珠村“迎七娘”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一举行,旨在为亲朋祈求生活幸福美满、工作顺风顺水。据珠吉街文化站站长杨静介绍,在往届的乞巧文化节中,“迎七娘”仪式只是在民间进行,不向大众公开,而今年是首次面向大众公开这一传统仪式。

乞巧节期间,除了在珠村明德堂持续开展摆七娘、拜七娘等传统活动外,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也向市民免费开放。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传统摆七娘、睇七娘、拜七娘、七夕游园等线下非遗文旅活动项目的开展都面临挑战。本着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宗旨,作为乞巧文化节主会场的珠村采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活动举办模式。一是确保传统习俗的根不断,质不变;二是取消聚集性的动态七夕游园、七娘饭等活动,保留静态的摆七娘、广州乞巧文化展览等活动,开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三是精简规模,将以往的六台乞巧供案浓缩在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场所珠村明德堂进行展示,而开幕当天在明德堂呈现的正是集珠村巧姐智慧的一台“大七娘”,这也是广州乞巧文化节举办10多年以来珠村首次实现的六个团队“大拼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