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1)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2)

▲ 裹卷。摄影/李立洪

-风物君语-

多彩贵州,多味黔菜

请一个贵州人吃饭,选择很多。如今的贵州人口味挺宽,北京的铜锅涮肉、四川的串串香、东北的大鹅,都有机会宾主尽欢。唯独不要为了迎合他的口味,给他吃贵州辣酱"老干妈"。八成不买账,气氛很快就凉凉。

长久以来,贵州偏居西南边陲,低调发展,少有高调亮相之时,以至给外地人一种刻板印象——黔地萧条,发展缓慢,黔菜朴陋,口味单调。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3)

▲ 每年夏天端午节时,黔东南施秉县都会举办独木龙舟赛,这桌凉拌茄子就是为龙舟赛准备的。摄影 / 冯四方

都是错觉!其实黔菜活力十足、横冲直撞,大菜小吃花样百出,既有酸辣腥冲,亦不缺甜美温和,只是不常与外人道罢了。贵州的酸辣香甜,唯有亲身体验,方能领悟。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4)

自己做的辣,吃起来才过瘾

贵州的辣,是穿透灵魂的辣,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常年阴天,人的骨头缝里都是潮的,容易风湿。辣椒燥热,是食材也算药材。

贵州名椒十几个品种:大方线椒、乌当辣椒、小河辣椒、绥阳朝天椒……味道、香气各有千秋,惯得贵州人嘴刁,对辣椒口味极尽挑剔。当地辣酱市场竞争激烈,难有哪种辣酱独领风骚,很多人更是喜欢亲手炮制,烧、腌、泡、蒸、擂、炸,专椒专用,不厌繁琐。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5)

▲2019年10月9日,贵州毕节辣椒丰收。图/视觉中国

毕竟,对黔菜来说,有了辣椒就有了半壁江山。辣椒做好,饭就做好了一半。

贵州人尤爱糟辣椒。无论贫富,只要是自己做饭的人家,就拥有一个装糟辣椒的泡菜坛子。糟辣椒的制作在八、九月,取刚熟的小辣椒,加姜蒜、花椒、白酒、糖盐,放进泡菜坛子腌制,口味酸甜清爽,与湖南泡椒近似,但是更温和,最适合做菜提味。不管烹饪主题是什么,糟辣椒都可以插上一脚。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6)

▲2018年8月11日,贵州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村民在制作糟辣椒。图/视觉中国

辣椒油自然也是自家炸的才好。贵州的红油讲究,先用姜蒜和花溪辣椒一起舂成有黏性的“糍粑辣椒”,再放进熟植物油中小火慢熬,中间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醪糟或腐乳,熬好再浸泡一夜,成品味道奇香。

贵州人炮制辣椒时有惊人的想象力。他们可以视辣椒如酒,把烘干的辣椒徒手搓成辣椒面,用调料腌好,陈上足足三年再拿出来拌菜;也能把辣椒当饭,用糯米和红辣椒一起舂成粉,腌好后做成“面辣子”,放点油煎成饼,是菜也是饭。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7)

▲ 2020年1月,一份即将为鱼香肉丝奉献味道的贵州辣椒酱。图/视觉中国

贵州名菜不少,脆皮鱼、辣子鸡、状元蹄……无论怎样煎炒烹炸,最重要的步骤都是用大量辣椒为菜注入灵魂。外地人常以为辣子鸡是川菜,干香有嚼劲,寥寥几块鸡被埋在一堆干辣椒里,其实满拧。贵州辣烧,吃的是滋润而非干香,辣子鸡讲究皮酥肉糯,油而不腻,必用糍粑辣椒提神。乱用辣椒或口感干硬,都算失格。

喜欢清爽口感的朋友,首推泡椒板筋。贵州人吃的是猪板筋,以宽油爆炒,放大量泡椒,辅以青蒜,口感Q弹,酸辣醒胃,大街小巷常见,外地人觅食,不妨多吃几家,板筋口感香糯、泡椒爽脆的,就叫地道。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8)

▲ 贵州辣子鸡。摄影 / 学文映像

贵州人到了外地,常常吃不下饭,多是因为吃不到正宗的家乡味。想拯救异乡贵州人,辣子鸡、牛肉粉太难得,不如多送他们些调料,让他们做蘸水

贵州蘸水,就是辣椒为主的湿调料。蘸水的调配变化多端,放料自由,口味随心,但在讲究的贵州人心里,蘸水事大,无规矩不成方圆。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9)

▲ 炸豆腐丸子配蘸水。摄影 / 学文映像

水煮青菜,寡淡无味,但如果用手搓柴火辣椒配上干磨豆豉,浇上菜汤,那就是一碗绝顶优秀的蘸水。再平凡的水煮菜遇到它,都能摆出热辣撩人的姿态。贵州名菜“金钩挂玉牌”、“酸菜小豆汤”必用素辣椒蘸水,用煳辣椒面配上十几种无油调料做成的,口感劲爽,和炖猪蹄也是最佳cp。

还有糟辣椒蘸水、油辣椒蘸水、水豆豉蘸水……贵州人随口能说十几种。贵州人请客,一张饭桌上蘸水无数碗,口味是轻是重,是酸是辣,全凭自助,根本没机会因为口味打架。蘸水,是创造饭桌和谐的小天使。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10)

▲ 几乎被蘸水包围的酸汤牛肉锅。图/视觉中国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11)

万物皆可酸,三天不吃打窜窜

辣为黔菜之魂,酸为黔菜之身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外面的盐运不进来,自家又没盐矿,求生欲再强的人也吃不下饭了。黔南的少数民族灵机一动,剑走偏锋,以酸代盐,千百年吃下来,吃出了佳肴吃出了风格,吃出了“三天不吃酸,出门打窜窜”的生活经验。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12)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13)

▲ 上图:凯里苗族白酸汤。摄影 / 陈沛亮;下图:黔东南红酸汤。摄影 / 赖鑫琳

无论苗族、侗族,还是水族、布依族,几乎家家有酸汤缸、腌菜坛。酸汤,是贵州的头部调料,等级森严,派系复杂:以汤质可分为特级高酸、高酸、上酸、二酸、半清、半浓等;以味道可分甜酸、咸酸、酸辣、麻辣酸、甜咸酸等;再以原料分,又有姜酸、菜酸、豆酸、豆腐酸、鸡酸、鱼酸、蛋花酸……总之,万物皆可酸。

酸汤的酸是自然发酵酸,糯米、豆类在米汤货温水中发酵,很快就发酸。传统的老酸汤用大米熬汤,放在灶旁,每日搅拌,五、六天后,酸味逐渐温和,暗香扑鼻,味道比醋略淡,白酸汤即成。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14)

▲ 贵州的酸汤鱼火锅。摄影 / 学文映像

吃货们有一句话:全国酸汤看贵州,贵州酸汤看黔东南。不吃苗岭的凯里酸汤鱼,贵州的酸你就没法理解到位。

如今凯里人常去市场买酸汤,但本地餐厅的酸汤鱼,从不会从外面购买酸汤,都是自家熬煮,家家都有秘诀。夏季闷热,人总是容易烦躁,最好的药就是找一群朋友,煮一锅鱼,吃鱼涮菜,推杯换盏,毛孔逐渐张开,大汗淋漓,一顿饭吃完,通体舒畅,什么热天没胃口,天闷心里烦,都是鬼话。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15)

▲ 黔东南的酸菜鱼。摄影 / 陆宇堃

至于酸菜,自然是也是贵州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部分,酸白菜、酸萝卜,配上辣酱或蘸水,就能连吃三碗大米饭。只是,似乎略显平庸。

口味重的人,强烈推荐尝试水族酸肉,这是本地人也不一定全体接受的美食:选一整个猪头,刮毛切片,和盐、熟糯米一起拌匀,装进坛子,反扣在水缸里,然后,就静静地等待,如同等待一朵花开。日升月落,清水拥着糯米,糯米抱着猪头,慢慢地发酵。酸酸的味道越来越浓时,猪头就成熟了,取出坛子,用猪头肉蘸煳辣椒面,只觉得口感奇异——猪肉馅嫩又油腻,软骨爽脆,小米香糯,简直是来自另一个维度的美味。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16)

▲ 贵州黎平的侗族,还有一道酸菜扣肉。图/视觉中国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17)

贵州人理解的“香”是什么香?

黔菜之香,并非是你想的那样。黔菜的香,可能是一把折耳根——鱼腥草的根须,微微发苦,气味如同上锅清蒸不久的鲤鱼,带着潮湿的腥气。

折耳根是黔菜中神奇的存在,它的身份取决于它的身量。切碎了,就是调料,吃面、吃凉菜、吃小吃时抓一大把,食物的味道就变得特别“贵州”。如果切长一点,就是配菜,可与青菜爆炒,好看不说,嚼着也起劲。它是餐盘里最敬业的男二号,既能让主角发光发热,又能凸显自己的实力。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18)

▲ 苗家人的折耳根炒腊肉。图/视觉中国

贵州人爱吃豆腐,有一道“恋爱豆腐果”是大街小巷的热门零食。将包浆豆腐烤得鼓鼓囊囊,塞进满满的调料——酱油、辣椒面、葱花、姜米、蒜泥、醋随你口味,关键是要实打实地塞满切成小段的折耳根。豆腐焦而嫩滑,折耳根爽脆,浇上半碗辣椒水,辣味、腥味、豆腥味原本都太过刺激,融合一处却成了负负得正,有了美妙的层次感和异香。

如果初尝觉得实在难以下咽,可以选择二尝、三尝,习惯了这个味道,就能领会折耳根的精髓。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19)

▲ 包满折耳根的豆腐果。图/ 图虫·创意

黔菜的香,也可能是薄荷叶的香。薄荷俗称狗肉香,口味清凉,性坚韧,纵然遭受煎炒熬炖百般蹂躏,亦不失清新气息,在宽油的炸锅里走一大圈,归来仍是少年,实在令人感动。故而贵州人炸排骨时,有时会顺便抓一把薄荷摆在盘里,好看解腻,一盘油腻的排骨也脱了半身俗气。

凉拌薄荷也是极好的,辣椒、酱油配薄荷,热辣与清新毫无违和,堪称双面夏娃。或者直接切碎了洒进蘸水里,蘸水嘛,里面放什么都是正义。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20)

▲ 兴义羊肉粉,也要放点薄荷叶。摄影 / 苹果

如果有人喜欢吃泰国的冬阴功汤,想必是很喜欢当中的香茅草。贵州人常用一种香油,名曰木姜子,香气与香茅草极其相似。因其中也含有香茅醛和柠檬醛,可以为河鲜去腥提鲜,做酸汤敲虾,或是酸汤鱼砂锅粉时,木姜子油是点睛之笔。

不过,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木姜子那种难以形容、哗众取宠的味道,是黔菜中比折耳根更恐怖的存在。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21)

▲ 砂锅粉。图/ 图虫·创意

曾见有人在网上问,去贵州要带点什么特产回家好?下面有本地人热情回复:带两袋脆哨回家,路上当零食,老舒服了!

何谓脆哨?猪油渣是也。只不过是在肉丁出七成油时,加了醪糟、白酒、酱油、醋烹饪,入口又香又脆,可干吃可凉拌,可配肉可配饭。贵州的脆哨炒饭、凉拌软哨都是经典懒人菜,家家户户离不开。

只不过,一想到原料是猪油,很多人就敬谢不敏了。毕竟天天吃高盐高辣就很罪恶了,要是连猪油也吃了,等于直接对身材弃疗了。但是贵州人不管,猪油又如何,香就行了。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22)

▲ 贵州脆哨粉。图/视觉中国

在贵州住得久了,做菜放调料下手特别狠,这大概是南方特色,把调料当菜吃。贵州有一道集众调料之大成的小吃,名叫丝娃娃,吃惯了这道菜,你就是半个贵州人。

丝娃娃在贵阳街头小吃排第一名,人气经年不衰。吃法如春卷,将蔬菜切成细丝,米皮裹成个“宝宝”,一口一个。卖家通常给顾客一个大盘子,里面整整齐齐摆着十十来碗碟,放着五颜六色的海带丝、酸萝卜丝、绿豆芽、折耳根、脆哨、腌大头菜……一摞米皮直径十几公分,卷好菜丝,配店家的特色蘸水。蘸水里通常有糟辣椒、柠檬、酱油、木姜子油、酸汤……

一口丝娃娃吃下去,贵州半数的特色调料就进了嘴。爱上这道菜之日,就是你爱上贵州之时。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23)

▲ 丝娃娃,让人忍不住怀疑,一张薄饼真能卷得了这么多?图/ 图虫·创意

每一桌黔菜,都少不了一道“小甜甜”

贵州的甜,是少女的甜,质朴、清爽,不加矫饰。

黄糕粑,是贵州最单纯的甜食。大道至简,连糖都不加,只需蒸一碗糯米饭,拌上豆浆包紧竹叶,上锅蒸一夜,再捂一个白天,糯米就会发酵泛黄,变成甜食。黄糕粑的吃法也随意,或煎或烤,冷食也可,一点不矫情。

贵州人爱吃糯米,常用糯米做成甜粑粑,但是并不一定放糖,比如糕粑稀饭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24)

▲ 糕粑稀饭,是贵州花溪青岩的名吃。图/视觉中国

贵州小吃街的糕粑稀饭销量特别高,类似的吃法别处倒没见过:热腾腾的糯米糕出锅,盖一层荸荠粉或藕粉,热水兜头一浇,兑上玫瑰酱,撒一成芝麻花生和果脯碎。乍一看,有些天地未开的混沌样子,勺子搅一搅,依然看不太出来原材料,总之外表让人不尽满意,但是入口惊喜。这黏糊糊的热粥,口感意外的清爽,顺滑软糯,满口留香。吃完一碗,还想再吃,真是该死的甜美。

贵州人偏好以花朵、果脯托甜,玫瑰酱就在黔菜江湖大行其道。青岩玫瑰酱出名之后,连带着,青岩的玫瑰糖、玫瑰茶、玫瑰蜜饯都好卖了。青岩的玫瑰糖在当地颇有口碑,与别处不同,是麦芽糖腌的玫瑰,属于“浓香型”。真心讲,酱不错,糖一般,真正不能错过的是玫瑰冰粉

很少人知道的贵州美食(看完贵州人的美食)(25)

▲ 加入桂花、玫瑰花和红枣的冰粉,想不想来一碗?图/ 图虫·创意

西南地区多爱冰粉,正宗的是用冰粉籽做的手搓冰粉,加芝麻、西瓜、瓜子仁、红糖水,淋上玫瑰酱。冰粉滑溜溜,甜蜜蜜,冰凉凉,吃完酷辣酸爽的贵州菜,再吃一碗冰粉,整个人笼罩在一种日月同辉的光芒里,幸福得几乎要当场晕倒。

黔菜的甜也是米酒的甜。贵州人管醪糟叫甜酒酿,多用来调味。做蘸水时,甜酒的香能升华整碗调料,白糖则使队友庸俗,做酸汤时,传统的做法往往不加糖,只放大量甜酒,放糖的不够香,做鱼的时候能吃出来。

人们常常说,重盐重辣会令味蕾迟钝,所以口味太重的人对味道不敏感,可这个道理在贵州人身上完全讲不通。一天三顿辣的他们,对于不同的味道有着精准的分辨和要求,这实在让人困惑。

- END -

文|逗逗龙

编辑 | 十四

封图摄影|

版权所有——地道风物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