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别的同学怎么样,对我来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对公差的理论知识是很模糊的状态。

这个应该也和工作内容有关,之前做的是钢结构类型的,所有的图纸基本上不用标注公差,也就轴需要标注配合和公差,总之,没有系统的了解公差。

后来做了产品的结构设计,出完三维图、导出二维图、外协报价、加工跟进、表面处理要求、产品组装整个产品出来的过程都需要自己参与,因为碰了钉子,才考虑公差标注的重要性。

我还是习惯一问一答的方式写帖,问出简明的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不是模棱两可)。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存在公差这个概念?(先说我自己的理解)

我的理解:公差就是“理论上的误差”,

解释:比如你要做一个直径为30mm的轴,让机床加工出来,给你一个直径为35mm的毛坯料,这样需要你用车床加工掉5mm(单边车掉2.5mm),才能得到30mm的轴,这样很容易理解。但是,怎么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直径30mm的轴?这个是非常困难的,注意"非常”这个副词,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不可能做到。我们现在做个加工过程,35mm,我们先单边车掉2mm,这个时候是31mm的直径,再单边车掉0.5mm,就得到了直径30mm的轴。同学们要知道,车刀在加工轴的同时,自己本身也在磨损,所以说没有理论上的绝对值,比如你标标注的是正公差,比如说是30 0.01,这个就不是绝对值的概念了,这就是范围的概念,意思是30到30.01这个范围的轴都是合格的。这样的话就可以指定加工工艺,根据机床的加工精度、选择什么材质的刀具、加工几次、每次的进刀量是多少、加工几次需要对一下刀、加工几次需要检查一下尺寸,这样加工出来的轴都是这一个范围内的轴。

公差基础问答(系统的了解一下关于公差的理论知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