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在网络平台提问——

朋友是律师,我有一个案子求他打,他和我说能赢,然后(我)不再关心。结果,(律师)准备不足(官司)输了,我如何面对这个朋友(这里的朋友指的是“律师”)?

小编注:括号内的内容为小编添加,意在让语句通顺。

亲密的人再见无话可说(不要傻傻地分不清)(1)

就这个问题而言,官司输赢究竟跟律师态度、能力有多大的关系,目前无法判断。鉴于提问者没有给出更多的与案件有关的信息,资料严重不足,我也不能掐指一算。所以,暂且不予讨论。

但是,我想说的是——

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一个案子“求他打”;

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一个案子“被人求”。

真正的朋友,不会责备朋友“准备不足输了”;

真正的朋友,不会拍胸脯打包票地说“能赢”!

真正的朋友,即使官司输了,也绝不会抱怨朋友办事不力,更不会在这里提问之“如何面对”;

真正的朋友,即使官司赢了,也不会邀功请赏,更不会在朋友圈子里搞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真正的朋友,一笑泯功过,大不了再来点啤酒或者饮料!而当事人与律师之间的关系,就是当事人认可律师的态度与能力,律师接受当事人的态度与付费。

亲密的人再见无话可说(不要傻傻地分不清)(2)

在此,我还想问一句——

朋友,你真的理解“朋友”“律师”两个词吗?

小编注:

1.第一个“朋友”仅仅是一种尊称,类似于“您”“令堂”之类;第二个“朋友”才是真正意义下的朋友,周华健歌唱下的《朋友》。

2.律师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如同医生、教师,但又不同于医生、教师。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职业,一种维持生计的技能,不同之处在于律师没有人发工资,有案子就挣钱吃饭,没案子就饿起肚子,而医生、教师却有公司、老板、国家支付薪水。

有些人,傻傻地分不清自己究竟是朋友还是当事人——

有些人,见人就喊“兄弟”,逢人就(向别人介绍)说“这是我兄弟”。

事实上,真的是兄弟吗?你与他之间是有血缘关系,还是有周华健《朋友》歌词下的“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尤其是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有些人那“兄弟”是叫得声声响。

有些人,把朋友和当事人分不清,他们只要遇到一个人就称之为“朋友”,但反问过自己没有,你认识的律师真的愿意交你这个朋友吗?

有些人,傻傻地分不开自己的公事和私事——

你有私事需要帮忙,朋友心甘情愿,乐意帮助;你有公事需要协助,朋友偶尔支持,情深义重。但是,朋友支持公事的次数有限,不能每次都打着“朋友”的旗号,让朋友免费为你的公事出力,你(或公司)该出钱的时候不能吝啬。比如,一公司老总,之前聘请律师代理过他们公司的一个劳动纠纷的案件。事后,这位老总对律师很朋友,今天“帮我看看公司的一份合同”,明天“帮我看看公司一份协议”。第一次,律师看了,因为这算是人情,或者说算是打过交道之后的一份福利;第二次,律师看了,因为律师还碍于一份面子,不想驳回老总的颜面;第三次,律师说“对不起,我现在没有时间。如果您不急,请过了这段时间再说……”

即便是私事,也不能在职业上蹭朋友过多的服务。注意,这里所称的“职业上”不能等同于“生活上”。生活上,朋友帮你照看一下小孩,你请朋友吃一顿饭,都属于朋友之间的交往。但职业上的问题,那就拿出一个应有的职业态度说话,该提钱的时候一定要提钱。比如,一公司财务,仅仅是因为公司支付律师费的事情被律师找过一回,可他却把律师当作朋友。今天“我家修建自建房有纠纷,你帮我出出主意”,明天“我家大姨出车祸了,你帮我想想办法”。第一次,律师应了,因为看在老总的份儿上;第二次,律师忙了,“对不起,我现在没时间……”

问题是,你究竟是律师的朋友,还是律师的当事人?

真正的朋友,也许不会经常联系,但只要见面,那就打开了话匣子。遇到粗犷一点的男人,可能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孙子,(你长)胖了哇!”

真正的朋友,也许不会挂在嘴边,但一旦遇困,不等对方开口,朋友就过来嘘寒问暖,助你一臂之力。

哪怕是一般的朋友、同学,在不过分的情况下,他都会非常乐意地帮助你。

问题是,你究竟是不是律师的朋友?

如果你把律师当朋友,你就不会责备朋友“准备不足”“(官司)输了”,也不会问“我如何面对这个朋友”,更不会在网络平台上求得答案。当然,支付律师费没有,支付了多少律师费,这些问题更不得而知。

反过来说,如果律师把你当朋友,你也不用“求他打”,他都会全力以赴。如果你给了律师费,那律师作为朋友更无话可说,哪怕是输,也不能输在态度上!

小编注:其实,相似的事件并非发生在律师这一个职业身份上,其他职业可能同样会遇到类似的尴尬。

亲密的人再见无话可说(不要傻傻地分不清)(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