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阳春百日寒(千寒易除一湿难去)(1)

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听周围人说自己身体“湿气重”。那么,“湿气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怎么排除身体内的湿气?本期,我们请瑞来春国医馆的主治医师杨纪明来谈谈湿气的话题。

文/图 记者 白丽

症状

胃胀虚胖眼皮肿 舌大面黄头昏昏

春夏之交,天气反复变化,加之厦门临海的地理环境与气候,很多人感觉身体不适。你知道吗?这很多都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内湿气重的原因导致的。

如何判断自己的体内是否湿气重呢?杨纪明罗列了以下症状:胃胀恶心,食欲不佳;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面色晦暗、发黄;四肢沉重,昏头昏脑无精打采;虚胖、水肿;还会有发热、怕冷怕风、流清鼻涕、大便溏稀等表现,女性还会白带异常、分泌物增多等。

原因

贪食冷饮生瓜果 垃圾食品堆湿气

杨纪明称,中医把湿气分为内湿与外湿。外湿指地理、气候环境、饮食等产生的湿气;而内湿就是我们常说的脾湿。

他说,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们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水液,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能量。

但是,人们经常过量食用的垃圾食物,含有人体无法合成及代谢的添加剂,虽含量低,但长期食用就会在体内形成堆积,阻碍经络的畅通。再者很多人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致使体内湿气代谢不去,长期积聚。

杨纪明特别强调,在炎热的夏天,本来可以利用大自然出出汗将体内的湿毒、垃圾代谢出来,但我们常住空调室内,自然代谢紊乱,湿气便日积月累地驻留于体内了。

危害

湿气重致代谢异常 吃再多的补品也无用

杨纪明介绍,湿有各种情况: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无法发挥作用。

杨纪明称,湿气重的危害从近期看是肠胃道及眼睑浮肿等表现,但从长远来看,会导致血糖血脂代谢异常,他说,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痛风等疾病,其实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调理

“四君子汤”“理中汤”

服用1-3个月可健脾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民间还有“湿性缠绵”的说法,意思是说,一旦体内聚集了湿气,去除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杨纪明称,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导致病总好不了,甚至产生许多的疑难杂症。治病要去根,根源就是人体内的湿气,而去湿气的关键是“健脾”。

杨纪明给出的健脾基础方是因人而异的“四君子汤”或“理中汤”。前者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以补气为主;后者去茯苓加干姜,温阳健脾,增强代谢能力。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服用1-3个月。

此外,杨纪明还建议辅以适当的运动及食疗,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代谢。而最佳的祛湿食材有红豆、薏米、莲子、芡实、山药、茯苓等。

专家名片

杨纪明 主治医师,对“虚症”有独到的认识,二十多年中医临床经验,精于中医辨证论治,擅长亚健康、慢性疾病的调理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通晓中医养生。擅长失眠、三高、痛风、甲状腺等内科疾病及妇科、男性科、肿瘤科疾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