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的才算家?有人说“有房有车,有情有爱就算家”。有人说“夫妻恩爱,孩子聪明可爱,有奔头才算家”。还有人说“老人健康,儿孙媳妇懂事孝顺才算家”。什么样的家才算家?千万个人有千万种说法。家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怀,是一段时光。

所以民间有很多关于家的俗语比如“成家容易养家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等非常的多。有个俗语说的是“家无三声不算家”字面意思看很好理解。就是家里少了三种声音就不能回家了。关键的是俗语中有数字的出现就会有很多争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因此也就没有准确的说法了。人们站的角度不同,说法就不同。

农村俗语家无三声不成家,家无三声不算家(1)

民间对“家无三声不算家”中的三种声音普遍认为是“孩子的哭闹声”、“妻子的唠叨声”、“锅碗瓢盆的撞击声”。如果没有这三种声音就不能算家了。那么民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1. “孩子的哭闹声”,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认同孩子除了是家族血脉的延续之外,同时也是一个家族的未来。民间还有那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管家族的富裕,富有,如果没有血脉的继承,这些财富就没有人持续去打理,一旦人去世了什么也带不走,这些财富也只能跟着天消云散了。尤其是在过去的农耕社会,劳动力显得如此重要的年代,只有不断地扩大家族的人口,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在当时是个很现实的现象。

作为家族的希望,孩子从刚出生的第一声哭声起,家里人就开始规划他们的未来,他们也在哭闹声中慢慢成长,这个声音彰显着一个家的生机,父母们都希望他们将来有出息,但是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孩子的努力程度不同,孩子成人后会走上不同的道路。

比如我们熟知出自《西京杂记》中凿壁偷光的故事,说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的烛光读书,最后成为了西汉有名的学者。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是孟子的母亲搬了三次家是为了给孟子更好的学习环境.。虽说孩子是家族的未来,但是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不管怎么说,一个家不能少了孩子,一个家不能少了孩子的哭闹声。

农村俗语家无三声不成家,家无三声不算家(2)

2. “妻子的唠叨声”, 翻开历史,在我国的历史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受到儒家“礼教”思想的影响,很多时候是处在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下的,那个时期大多是男主外,打拼事业,女主内,纺织,照顾老人孩子。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对于外出打拼的丈夫几乎是不管不问的。只是等丈夫在家的时候会唠唠叨叨的,会抱怨孩子不听话,家里少了什么,在家怎么辛苦等等。当然偶尔说一下作为丈夫可能还能忍忍,但是时间一长再加上干活一天累,难免就会出现争吵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家庭不和谐了。

这种唠叨自然不可取,但是作为一个家如果缺少了这样的声音也是不行。没有声音的家庭让人觉得人气足,家势不旺。其实我们可以说些其他的,比如孩子学习了什么啊,邻居家哪些喜事啊,聊聊在外做工累不累等这样的比较缓和的事情。当然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应该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互相包容,守着家和万事兴的准则。正如《诗经》中说的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意思是“夫妻关系如同日月运行,应该相互体谅包容,岂能因为一点琐事就赌气分离?”因此不管怎么说妻子的唠叨声也是一个家应该有的,因为家里需要声音,需要人气。

农村俗语家无三声不成家,家无三声不算家(3)

3.“锅碗瓢盆的撞击声”,人们常说,一个家应该有烟火气,那怎么体现一个家有没有烟火气呢?自然就是厨房里发出的声音了,锅碗瓢盆是厨房必备的物体,人们在厨房做饭、炒菜、洗碗等忙碌时,是避免不了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音自然就发出来了。这些东西发出美妙的声响预示着这个家,家庭和睦,不缺少吃的,过着富裕的生活。相反的是如果厨房没有这些声响,隐喻着居住在这个家里人懒散,生活不好等不好的事情。所以一个家是不能缺了这样的声响的。

当然对于现在人而言,这些声响更像是居住在城市里的生活,其实还有很多声响,比如在农村,除了这三种声响外还有其他的声响是家里不可缺少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农村普遍现象是家家都会饲养着家禽,有家禽就会有叫声,比如鸡鸭鹅、猪牛羊、猫狗等,从天快亮公鸡的打鸣起,到鸭鹅催促主人开门放他们出去觅食的声音,在到猪牛羊喊叫催促主人喂食的声音,中间还时不时夹杂着猫狗叫声,汇聚了农村家庭早起忙碌的一派景象。

农村俗语家无三声不成家,家无三声不算家(4)

所以这句“家无三声不算家”的俗语中说得声响,我认为并没有准确的说法,我们怎么理解都能说得过去。你们觉得呢?有道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