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宫廷戏的影响,总觉得抄家获罪,是由于后妃失宠,就像甄远道被贬与甄嬛失宠联系、年羹尧失势同时华妃失宠、安陵容失宠后安比槐也丢官丧命一样。《后宫甄嬛传》里的情节,大部分是合理的,但要把它推广开去,用它的思路解释《红楼梦》,就未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贾元春最终失宠到底是因为什么(贾元春从什么时候失宠)(1)

要说元春失宠,先得看看元春得宠。元春得宠过吗?很难说。当初进宫,并不是由于她的美貌过人,而是“因贤孝才德”;进了宫的职位,是“女史”这样一个分不清女官或是嫔妃的名号。她得宠吗?

后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不管是“尚书”也好,“贤德”也好,从名号中就可以看出元春的晋封,是由于才学品性。这能证明她的得宠吗?就像《后宫甄嬛传》里的敬嫔,无宠无子多年,只是为了平衡华妃势力,也有可能忽然被册封为妃。

贾元春最终失宠到底是因为什么(贾元春从什么时候失宠)(2)

元春省亲是作品中最大的盛事之一。能这样“衣锦还乡”地省亲,是否证明元春的得宠?贾琏说过“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墅呢。又有吴贵人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同期至少有三名后妃省亲,还不算娘家不在京城、或者在京城却没有直系亲属的。这能证明元春的得宠吗?

贾元春最终失宠到底是因为什么(贾元春从什么时候失宠)(3)

既然不能证明得宠,也就不存在失宠之说。有人拿忠顺王府索要戏子说事,证明元春失宠。他们似乎忽略了长史官说蒋玉菡的一句话:“一向好好的在府”:蒋玉菡本来就是忠顺王府的家伎。就像贾府之中,潘又安离家出走,“如今打发人四处找他呢”。贾府并没有顾忌潘又安是否逃到忠顺王、北静王府上,就不去追查吧?

贾元春最终失宠到底是因为什么(贾元春从什么时候失宠)(4)

有人拿夏太监的敲诈来说事。但夏太监派人来要二百两银子时说过:“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敲诈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止于最近一段时间。这能证明失宠吗?又何止是夏太监,当初元春省亲过后,派小太监传送灯谜,之后说“太监记了,领茶而去”。什么是领茶?端着一杯茶离开?不怕泼洒吗?喝一杯茶再走?有这闲心吗?不怕忘记了贾环的答案吗?还是领了“公公辛苦了,这一点小意思,喝杯茶吧”而去?贾府对内监,肯定有常例的付出,是敲诈,还是赏赐,只是说法不同而已。至于元春得宠失宠,与此并没有直接关系。

贾元春最终失宠到底是因为什么(贾元春从什么时候失宠)(5)

又有人拿孙绍祖虐待迎春说事:如果贵妃没失宠,他敢虐待贵妃的堂妹吗?但是从议婚到出嫁,虽然匆忙,也不止一天两天,至少是几个月的时间。难道在这过程中,孙绍祖就没打听过元春是否得宠?还是原想着娶宠妃的堂妹,娶回去才发现宠妃失宠,于是家暴妻子以泄愤?这也太不合情理了吧?

贾元春最终失宠到底是因为什么(贾元春从什么时候失宠)(6)

再说贾府抄家,是否与“失宠”有关?但是如果元春不失宠,皇帝严厉追究宠妃的娘家,不是更显得大公无私吗?《红楼梦》一涉及皇家,势必歌功颂德、诚惶诚恐。在写贾府获罪的时候,是用“皇帝因不宠爱妃子而迁怒其母家”好呢,还是“外戚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大公无私好呢?

贾元春最终失宠到底是因为什么(贾元春从什么时候失宠)(7)

总之,元春是贾府盛筵的富丽堂皇的背景。有这背景,盛筵更热闹些;没这背景,盛筵也还要继续。到了盛筵难继的那一天,你指望背景出来挽大厦于既倾?那未免太高估元春的本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