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音频按钮,为您语音播报本文

汤鸿霄,河北徐水人,环境水质学与环境工程学专家。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4~1985年在瑞士联邦水资源与水资源控制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环境咨讯委员会委员。

2011年9月,环境水质学实验室成立20周年纪念暨庆贺汤鸿霄院士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新大都饭店礼堂举行,汤鸿霄院士在会上做了《分析实践与综合集成——回忆与感悟》的自述报告,综述自己生平治学的道路和主要方法的体会。2019年9月,《汤鸿霄自传:环境水质学求索60年》出版,汤鸿霄院士在书中引子部分中回忆起了这段经历。

逝去的院士名单 科学与人生汤鸿霄院士(1)

汤鸿霄院士在研讨会上做《分析实践与综合集成——回忆与感悟》报告

在环境水质学实验室成立20周年纪念暨庆贺汤鸿霄院士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上,我做了一个长篇报告《分析实践与综合集成——回忆与感悟》。回忆是真实的记录,感悟则未必确切。以前我也应邀写过几次自述,都是横剖面的综合解析,这次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大抵算是历史性纵剖面的回顾。其中也有一些新思考和感悟,算是我活到80岁才自觉弄明白的一些人生道理。实际上,不但过去远没有做到“四十而不惑”, 而且即使到了80岁,仍然感觉对人生大惑不解。自己还是在迷宫里打转, 活得很累,疲于奔命且不能自拔。

我把自己的人生分为少年、青年、壮年至老年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主旋律分别是文化人、政治人、科技人,不过实际上可以说是“多元一体”。每阶段或许都有自己的愿望和选择,但更多的是由时代环境决定而被选择,似是身不由己,命中注定。因此第一个感悟就是人生虽有自我选择的可能,但其实那是很难如愿的。我并不自认为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但时代的巨浪总是推动和塑造着自己,归根结底总脱离不了时代环境,结果仍成为一个随波逐流的“社会人”而已。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是,在任何条件下我总是不甘人后,拼命奋斗,尽力向前而没有沉沦随俗。

美国华裔儒家学者杜维明曾给“公共知识分子”下过定义,大致是:关切政治并不从政,参与社会不以为职业,注重文化并不专研某一门学问。我当然不是所谓公共知识分子,更称不上儒家,但我的大部分人生轨迹确实是:关切政治和国内外时事,但自己不愿从政,虽然厌恶世俗礼仪,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人群而免除应酬;参与社会活动并以科研教育为主要职业,虽不经商但还要介入生产实践过程,还要同企业家打交道;名和利仍是动力,不过尽量取予有道,不触及心中道德红线;注重和爱好文化,好读书而欣赏文史哲,但缺乏深入钻研,限于时间而只能碎片式阅读,却不求甚解。所以,总的看来,我还是在一堆矛盾中过着社会世俗生活。杜维明等所谓理想的知识分子对我或许只是理念和幻想,比较真实的我还是“多元一体”的“社会人”,自称“杂家”而已。

其实,我所谓“文化人”时期只不过是我在童少年时期,自己向往将来成为某种文化人。那时处于日本及国民党统治下,我杂乱地读了许多文史书籍,但不求甚解,愤世嫉俗,期望国强民富,自以为作为文人墨客或许能够达到理想、目的。当我接触和接受革命思潮后,激情奔放,可谓身先士卒地投入群众运动,自然也免不了成为运动群众。我在大学毕业前后十余年,做一名业余兼职的“政治人”,从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到城建系党总支书记,历经各种起伏后,我成为一名中层干部。

经过政治运动起伏和面对某些干部的腐败现象,而且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批判后,我终于扪心自问:我的秉性、能力是否适合做“政治人”?与此同时,我实际被选择的职业是理工专业教师,这是祖国培养和自己安身立命的岗位。实践表明,从事政治非我的性格和志趣所能兼任。我逐渐因不舍讲课而成为“只专不红”的书记,可能为干部队伍所不屑容纳,遂逐步自我转化,遁入近似“科技人”的状态。

所幸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竟在被选择从事的“环境水化学” 学科中初步寻觅到途径。我归纳历年教学所得,编著出版了《用水废水化学基础》一书,确定了“环境水质学”的求索目标,于是从此安心,准备沿此道路前进而不动摇,立志在余生不再追求政治职务。

逝去的院士名单 科学与人生汤鸿霄院士(2)

《用水废水化学基础》精装版及平装版

1977年,我正式调入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全家回到故乡北京,不久又由情报室转入水污染化学研究室,成为全职科研人员,从而转化为真正的“科技人”。这对当时已46岁的我来说,不仅是职业身份和工作性质的转变,而且是人生目标和劳作贡献进入新阶段的截然变化。我在憧憬文化和激情革命中度过青壮年的宝贵岁月,后半生正值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和探索创新的奋起年代,我则处于继续学习积累知识,更要实践和自我塑造,适应做个“科技人”报效社会的时期。

逝去的院士名单 科学与人生汤鸿霄院士(3)

全家“遁入”环境化学研究所后留影(1977年)

首先是工作场景从教学课堂、工厂、工地按需求转向江河流域等自然环境。不过,我又不舍化学工程和水处理混凝剂的知识积累基础,于是同时结合进行着实验室及生产企业间的操作。这种二元交叉的活动性质贯穿了我此后长时期的工作内容,而且逐步接近多元化的边缘集成实践活动,成为我提出以“环境水质学”为学科目标的背景。

在这后半生,工作场景的变换对我身心潜移默化的影响便成为巨大和根本的因素。

我在北京这个文化中心眼界大开,接触到全国环境界的精英学者, 讨论着与国家建设直接有关的论题,提升了我的学术思想境界,并且投入更广阔的环境污染控制实际领域。

首次出国和在瑞士联邦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研究所(EAWAG)的研究实践,使我得到摆脱一切事务的乐趣,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实验,见识和掌握了调试操作先进仪器的技巧,有了真正“脱胎换骨”成为“科技人”的感觉。

逝去的院士名单 科学与人生汤鸿霄院士(4)

中国科学院环境代表团访问EAWAG

幸遇国际水化学权威学者斯塔姆(Stumm)教授及若干国际知名学者,直接接受他们的指导,当面向他们请教,与其讨论学术及科研路径细节,使我把对苏联、日本的已有知识与西方会议报告文献上的理解相互印证,自觉萌生了全面涉猎科学的新意念,不时激发我创新立异。

我见识到若干国际环境研究中心的仪器装备设施水平后,禁不住痛感祖国的国力不逮,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够与其并驾齐驱,此时自卑与自傲的心态并存且与日俱增。在实验室调试和操作各种现代仪器,使我增强了实践检测鉴别数据资料的能力。

在有限的条件下,我终于主持建成略有特色的中等规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并集合组织起尚称精干的研究团队。团队合力完成了数项国际和国家的重要环境课题项目,在环境水质学领域开辟了新模式,提出了几类新概念,以各项成果在国内外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并编著了相关书籍。

遗憾的是,我参与十数年的蓟运河汞污染、湘江镉污染、鄱阳湖铜污染的考察规划,与全国环境界一起,集体综合提出了控制治理方案,但大多都限于国家财力未能完全兑现实施,只能以大量数据资料当作历史文献留存。

所幸的是,我致力多年实践研发,结合国情建立聚合氯化铝现代化生产厂,终于在团队通力合作与外商合资经营下于唐山建成投产。它的固体粉状喷雾干燥生产模式在国际独具特色,随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多地, 产品规模扩大出口行销东南亚。研究领域贯穿着基础理论—形态鉴定—生产工艺—优化模式等水处理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系列,形成有特色的一条龙研究-生产链。

1995年,我有幸被推荐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进入我人生的又一新阶段。这时我已经64岁,实际已接近暮年,但我仍壮心未已,奋力不负这偶得的礼遇和头衔,拼尽全力度过80岁前这力不从心却貌似辉煌的十余年。我的工作场景和活动内容显然又有相应的变化。一方面,我要继续完成研究团队未了的科技项目任务,但离开了实验室仪器台,只能凭着读文献掌握动态科研方向,凭着经验检查学生们的数据曲线图谱来改进并发表论文,尽力把分散的分析成果综合为验证创新的前导,并以此成为我的优势强项,不断充实、发展着我的环境水质学和水质微界面学科观念;另一方面,我还要责无旁贷地应对纷至沓来的鉴定评审会议,发表一知半解的评论签署,亲自做PPT去做大会报告,即时应答国内外学者的咨询交流,以这些作为我撑持外界需求压力的手段。

逝去的院士名单 科学与人生汤鸿霄院士(5)

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合影(1995年)

在此期间,我还有幸在钱正英、钱易两位院士的指导和协作下,参加了全国,尤其是西北水资源的战略咨询项目与现场考察,重温了我青年时期曾经跋山涉水、如今公路和铁路畅通的云贵川青地区。还随团访问考察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水资源再生利用系统的实践模式,并受到莫大启发。这两次大规模活动显著提高了我对国家水资源环境污染现状的实感和控制方略的思考,初步产生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辩证关系的哲学概念。

凭借团队集体历年来的辛勤劳动成果,我们又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奖、美国SCI经典引文奖等一系列奖项,为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我在纪念会上做完报告,说了几点人生感悟走下讲台时,听见观众席上不知哪位听众评论说:“思想家啊!”我不禁为之愕然。我想如果这是褒义的赞许,可能他对我的感悟有所同感;如果这包含着贬义的批评,则恰触到我的软肋。纵观自己一生所为,作为科技知识界分子,除了建设水处理混凝剂工厂尚算是属于硬件行为外,大部分活动都致力于发展多元学科综合思想软件研究领域,也不知其社会贡献为正为负能值几何。即使建设生产工厂也仍是团队主要出力,而我自己主要参与谋划组织构思模式而已。总体上,我自认为不过是个强于思想而弱于行动的知识分子,这才应是我最重要而猛回头已百年身的感悟!

本文摘编自《汤鸿霄自传:环境水质学求索60年》(汤鸿霄著)引子部分第二节,内容有调整。语音播报为智能生成,如有疑问请以文本为准。科学创造未来,人文温暖世界。在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与您共同关注科技史、科技哲学、科技前沿与科学传播,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人文在线,创造有价值的阅读!欢迎关注、点赞、留言、转发、参与赠书活动,联系邮箱:kxrw@mail.sciencep.com。

今日好书推荐

逝去的院士名单 科学与人生汤鸿霄院士(6)

汤鸿霄院士是我国环境工程与环境水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授、博导,长期从事环境水质学、环境工程学和用水废水处理技术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造诣精深,德高望重"不是显赫的地位,也不是远扬的声名,而是一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出众才能和人性光辉,汤鸿霄院士正是如此。

他的科教人生诠释着永开先河、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逆境不馁、守之弥坚的顽强意志,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科学态度,勤耕不辍、甘于奉献的无私品格,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有序,对汤鸿霄院士的成长、学术贡献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记录、梳理和再现。此书不仅可供相关专业的人员阅读,亦可供立志科技事业的工作者阅读。对尚在求学成长的青少年,更是一本读之有益的人物传记。

逝去的院士名单 科学与人生汤鸿霄院士(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