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在昨天的央视春晚中,成龙、陈伟霆、邓论一起带来励志歌曲《我奋斗 我幸福》。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1)

《我奋斗 我幸福》唱响了对幸福的诠释:只有奋斗而来的幸福,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2)

说来奇怪,别人下了春晚舞台,第一件事是发微博;陈伟霆下了春晚舞台,第一件事却是——剪——头——发,还发了视频。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3)

视频中,陈伟霆说,当时是晚上11点46分,离12点只有十几分钟。虽然头发很短,但也必须剪,因为妈妈说,赶在大年初一前剪头发,来年会有好运,会财源广进!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4)

真是听妈妈话的乖孩子!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5)

过年时,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的习俗,其实,“正月剪头死舅舅”属于误传。

这一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前后,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

当时,清朝命令所有人必须剪发,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

饱饱陈伟霆听妈妈的话,按妈妈“正月不剃头”的教导,赶在大年三十的最后几分钟,剪头发,求好运。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6)

都说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 除了生活条件好了,不必等到过年改善生活,少了对年的盼望和期待外,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好多关于“年”的习俗,怕麻烦,能免则免,能省则省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7)

今年是大年初一,是走亲访友大拜年的日子,关于拜年的一些习俗,快告诉孩子:

为什么要拜年?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物,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出来,挨家挨户地残食人群。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在门口,然后关上大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才不会被“年”吃掉。

后来人们为了吉利,初一一大早,就起来拜年,互道祝福。

由此,拜年的习俗就流传下来。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8)

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春佳节,有的必须叩头致礼,称为“拜年”。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9)

给谁拜年?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祝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祝福健康平安,快乐成长。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10)

这属于感谢性的拜访,感谢一年领导师长对自己的支持、帮助,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祝福。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11)

感谢一年来同事朋友的友爱互助,借拜年送去祝福。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12)

拜年的形式

从古到今,拜年的形式变化翻天覆地。

从之前的三叩九拜、叩头施礼,到后来的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再到如今的视频拜年、红包拜年,拜年的形式越来越现化,越来越数字化。

科技引领生活 ,连拜年的形式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13)

拜年的手势是怎样的?

这个最有讲究。

传统的拜年手势,自古注重男女有别。

标准的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

女子则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这和中国自古“男左女右”的传统一脉相承。

如果手势做错了,意思会有很大差别哦!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14)

拜年用什么礼品?

“徐老师,过年给孩子老师拜年,走的时候,老师让我把所有东西带走,请问,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太没人情味了?”

说实话,我觉得,孩子的老师真不错,非常好!

老师没有顺水推舟,接受礼物,还很照顾家长的面子,只是让家长在走的时候,才把东西拿走,说明老师很有心、很细心也很贴心。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15)

没有第一时间拒绝,让老师和家长能愉快聊天,不至于尴尬、没面子,没有接受家长的礼物,说明老师对家长的心意已领。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也许觉得,自己教书育人都很正常,不需要过多的客套和礼物,也一样会尽职尽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这样的老师,真的让人敬佩,真的很难得!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16)

试想,如果老师收下礼物,尤其是很贵重的礼物,家长心中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个老师很势利,只有家长送礼,才会对孩子好”。

这样的老师,家长信赖吗?

这样的老师,家长放心吗?

给老师送礼,老师没收,我觉得,家长没面子,事少,由此试出老师的人品和操行,事大。

春节拜年,重要的是祝福、是心意。家长应该暗自庆幸,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不是?

大年初一拜年正确方法(大年初一大拜年)(17)

“生活即教育”,别忘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拜年的这些习俗,都可以拿来和孩子分享,让孩子涨姿势哦!

#宝贝过大年##红红火火过大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