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疆域的争夺多半是以战争的形式来进行的,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争不少,但真正能够称得上“决定天下战争”的也只有关原合战(即关原之战),作为自开启日本战国时代的应仁之乱以来,全日本的最大规模的内战,关原合战的结果直接导致了丰臣秀吉开创的统治二世而亡,而获得胜利的德川家康,则取而代之建立德川幕府,主导了日本265年的历史。那么关原合战是怎样决出成败的呢?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1)

关原合战兵力分布图,关原之战对阵图:西军各部队总体布出鹤翼之阵,而东军中织田、生驹、寺泽是游击部队。

被誉为“西方兵圣”的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也总是在某种政治形势下产生的,而且只能是某种政治动机引起”。其实应该还有一句,战争的胜负往往在战争前的准备上就已经注定。关原之战便是如此,这场作为决定日本命运的大决战就像项羽刘邦楚汉之争中垓下之战那样,在开打前就已经注定了胜负。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2)

1598年,终结日本123年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在京都伏见城逝世,享年61岁,继承人是不足6岁的丰臣秀赖。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3)

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时日本国内各大名的封地示意图

1598年,终结日本123年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在京都伏见城逝世,享年61岁,继承人是不足6岁的丰臣秀赖。由于年幼,所以丰臣秀吉离世前设置了五大老和五奉行制度来辅佐,以确保丰臣氏政权能够代代相传。所谓五大老就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五位大名,相当于明朝的“内阁”,是最高权力机构,成员分别是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辉元、小早川隆景,后因筑前国大名小早川隆景早逝而由会津大名上杉景胜继任。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4)

丰臣秀吉离世前设置了五大老和五奉行制度来辅佐幼主丰臣秀赖,以确保丰臣氏政权能够代代相传。

至于“五奉行”便是负责政权运作的工作人员,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成员分别是石田三成、浅野长政、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和增田长盛,是为文治派,以佐和山城城主石田三成为首。石田三成格外效忠丰臣家,其中长束正家与石田三成同一立场,浅野长政则从属德川家康一派,前田玄以和增田长盛两位则停留在大阪城,持中立态度。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5)

1599年五大老决策政务,五奉行执行命令,还顺利完成了从朝鲜撤军以及安置残兵的工作。图为万历朝鲜战争。

其实五大老和五奉行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以合议制度来抑制德川家康的抬头,以确保丰臣政权的继承。虽然德川家康为“内阁首辅”,主持日常政事,但二号人数能登国大名前田利家无论在威望战功和实力上,均可以与德川家康分庭抗议,所以在丰臣秀吉去世后一年内,日本国内的政局还是比较稳定的,五大老决策政务,五奉行执行命令,还顺利完成了从朝鲜撤军以及安置残兵的工作(即万历朝鲜战争)。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6)

德川家康“陷害”前田利长使其返回加贺国封地,自己则进驻大坂城(丰臣政权的中心)主持政事。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7)

五大老的二号人数能登国大名前田利家无论在威望战功和实力上,均可以与德川家康分庭抗议。

但1599年前田利家积劳成疾病逝,五大老制度的平衡迅速被打破,虽然前田利家的长子前田利长接任,但根本比不上父亲的威望和资历,要知道前田利家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两朝都受宠信的大臣(参考康熙初年的索尼)。于是德川家康“陷害”前田利长使其返回加贺国封地,自己则进驻大坂城(丰臣政权的中心)主持政事,而其余的五大老,如安艺国大名毛利辉元,虽然实力不弱,但能力平庸,比他爷爷战国第一智将毛利元就差十万八千里...。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8)

关原合战中东西两军的态势:绿色为西军诸成员,黄色为东军诸成员。

至于备前国大名宇喜多秀家,此人曾是丰臣秀吉的养子,又是前田利家的女婿,能力和战功均不错,但太年轻,当时仅二十多岁,资历上远不能与德川家康相比。至于会津大名上杉景胜,其封地在日本东北的福岛县,距离当时日本的政治核心近畿太过偏远,而且还是关原合战导火索“直江状”的当事人,德川家康出兵上杉景胜的理由就是“谋反”(即擅自筑城和扩充军备),再加上又被支持德川家康的奥羽大名伊达政宗(今宫城县)和越前国大名结城秀康牵制,对关原合战影响不大。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9)

上杉景胜被支持德川家康的奥羽大名伊达政宗(今宫城县)和越前国大名结城秀康牵制,对关原合战影响不大。

德川家康方面,完全是这场战争的策划者,东军的总大将,整场战争中自始自终都控制的全局,也是丰臣秀吉死后日本实力最强的大名。其实力来源于四点,其一是活得久,德川家康与前田利家一样都是历经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两朝老臣,其一生贯穿整个日本战国史,与前两者并列的“战国三杰”名气也是靠自己打出来的,足智多谋,前两者都挂了,自己还活着,这点堪比司马懿。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10)

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并称“战国三杰”,其一生贯穿整个日本战国史。图从左到右是德川、织田、丰臣

其二是德川家康善于保持实力,1584年欲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率军直扑德川领地,双方展开“小牧·长久手之战”,兵力在不占优的情况下,连续折损丰臣秀吉两员大将:池田恒兴和“鬼武藏”森长可,但却选择臣服丰臣秀吉而非死战到底,并排出次男德川秀康作人质获得丰臣秀吉信任,后来1586年丰臣秀吉还将其妹朝日姬嫁与德川家康,作为正室,所以从关系上将,德川家康是丰臣秀吉的小舅子,根正苗红。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11)

小田原之战后,丰臣秀吉将其封地从三河国移封到原关东北条氏领地,得到了丰臣政权下外样大名中最大的领地。

其三德川家康在追随继承织田信长大位的丰臣秀吉攻灭在关东平原立足百年的北条氏之后(即小田原之战),丰臣秀吉将其封地从尾张平原的三河国(今爱知县东)移封到关东(今东京所在地),虽然德川家康失去了长年的根据地,但得到丰臣政权下外样大名中最大的领地,使所辖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这在山地占比在71%的日本,可以说是一块宝地(参见《日本地缘格局(一):谦逊有礼却又残忍黩武,日本民族为何如此矛盾?》)。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12)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这在山地占比在71%的日本,可以说是一块宝地。图引自地球知识局。

其四丰臣秀吉晚年发动的侵略朝鲜的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是以西日本诸大名为主,聚集了14万步军、8250人水军和700余艘战舰。但最终被中朝联军击溃,损兵折将导致丰臣秀吉集团势力被大大削弱,而未参与征伐的德川家康则坐收渔翁之利,实力持续增长。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13)

毫无政治头脑的淀夫人(丰臣秀赖的母亲)对于双方的战争竟宣布丰臣本家为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

于是自二号人数前田利家死后,五大老的“内阁”实际上变成了德川家康一家独大,已无人可制衡。这种失衡必然威胁到其他人的利益,关原合战的爆发已成必然。但却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即德川家康所在的东军与反德川的西军都打着效忠丰臣氏,进行“清君侧”的名义进行战争。原因就是毫无政治头脑的淀夫人(丰臣秀赖的母亲)对于双方的战争竟宣布丰臣本家为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14)

丰臣秀吉的侧室浅井茶茶生了丰臣秀赖,但丰臣秀吉去世那年,丰臣秀赖五岁,浅井茶茶才32岁。

要知道当时参与关原合战的双方成员中,绝大多数都是丰臣家的直属家臣,这里既包括西军中的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长等,也包括德川东军中的广岛藩大名福岛正则、福冈藩大名黑田长政、加藤嘉明、细川忠兴、田中吉政等人。而淀夫人的中立立场,让西军的实际领导者石田三成一下子陷入了师出无名的困境,东军中的武将派也不会调转矛头指向德川军,这是比财力和兵力短缺更为致命的一击。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15)

得不到丰臣本家支援的石田三成,只得散尽家财补贴军费,但依然捉襟见肘。图为《关原之战》剧照。

所以得不到丰臣本家支援的石田三成,只得散尽家财补贴军费,但依然捉襟见肘。尽管石田三成颇具智慧和胆视,但是缺乏威望和号召力,作为近江系文官出身,石田三成一直遭尾张系武官侧目(可参考明朝初淮安系武将与江浙系文官的矛盾),特别是石田三成在侵朝战争时的安抚朝民政策和赏金分配等问题触怒了福岛正则、加藤嘉明等人,使他与丰臣系直属家臣的关系严重恶化。在前田利家死后,关原合战前,就爆发了武勇派的加藤清正、福岛正则、黑田长政、藤堂高虎、加藤嘉明、浅野幸长和细川忠兴暗杀石田三成的事件。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16)

当丰臣秀吉和前田利家接连去世后,石田三成个人根本无法动员国内任何一位大名。图为《关原之战》剧照

所以当丰臣秀吉和前田利家接连去世后,石田三成个人根本无法动员国内任何一位大名,只好把关西最强的大名毛利辉元拉出来总大将,但毛利辉元能力平庸,还曾考虑加入德川一方,后被客卿安国寺惠琼说服才加入西军,大战期间也是出工不出力。总大将尚且如此,西军各大名的态度就可想而知。所以在关原之战中,西军中真正与东军奋战的只有石田三成、大谷吉继、宇喜多秀家和小西行长四军而已。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17)

关原之战中西军虽然号称10万人马,与东军相当,但实际上,西军仅有3万而已。

颇为关键的毛利辉元虽有15000人,但在打酱油,还有小早川秀秋的15000人马,虽然战前是西军,但在关键时刻倒向了东军德川家康,可以说关原之战中西军虽然号称10万人马,与东军相当,但实际上,西军仅有3万而已,而东军的10万人马却是货真价实的10万。所以这场战争的胜负也就早已注定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18)

东军的10万人马却是货真价实的10万,这场战争的胜负也就早已注定。

至于曾为丰臣秀吉养子的小早川秀秋为何会倒戈一击,根本上还是因为大谷吉继、石田三成给予的关白(相当于中国的丞相)保证,就是一张口头支票,因为丰臣秀吉通过丰臣秀次之死已经向世人表明,只要亲儿子丰臣秀赖在世,丰臣家任何一位养子都不能坐上关白大位。而德川家康许诺的高一倍封地和俸禄则显得更有吸引力。当然这种背后反叛的行为,在战后也招致西军众人的指责和讥讽,1602年就郁郁而终,又因无嗣,其55万石领地被没收。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19)

关原合战中各势力的关系图

关原大战后的分封与处罚

关原合战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德川家康获得胜利,德川家康取代丰臣家取得统治权,三年后天皇下诏封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开幕府,日本历史进入江户时代。不过由于参与战争的东军大部分是丰臣系的直属家臣,所以德川家康不得不赏赐他们大量封地,而且还被迫将彻底消灭丰臣家拖延到了1614年,即池田辉政、加藤清正等人死后。不得不佩服德川家康的长命(享年73岁)。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20)

重新分封诸侯大名,德川家康的领地从256万石“飙升”至400万石,成为无可争议的王者。

重新分封诸侯大名,一是对东军诸将的奖励,德川家康的领地从256万石“飙升”至400万石,成为无可争议的王者。而一直中立的丰臣秀吉继承人丰臣秀赖的领地从222万石骤降至65万石,与寻常大名无异。小早川秀秋得到宇喜多秀家旧领的备前国和美作国,合共五十五万石。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21)

前田利长由于在战争期间支持德川家康,虽然没能赶上战役,但封地由83.5万石扩大为119.27万石。

前田利长由于在战争期间支持德川家康,虽然没能赶上战役,但封地由83.5万石扩大为119.27万石,不过前田利长得到的主要是前田利家死后与弟弟前田利政分家后,弟弟被除封的部分(前田利政支持西军)。前田利长也成了除德川家康本身“天领”之外唯一一个领地超过100万石的大名,甚至比后来“德川御三家”(指当时除德川本家外,拥有征夷大将军继承权的尾张德川家(九子德川义直)、纪伊德川家(10子德川赖宣)、水戸德川家(11子(德川赖房)三支分家)的任意一家还大。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22)

西军总大将毛利辉元是关西最具影响力的大名,德川家康也不敢做得太绝,只削减到仅剩下长门、周防二国。

至于对西军诸大名的处罚格外严苛,其中石田三成、小西长行、安国寺惠琼被处死,宇喜多秀家、长宗我部盛亲、安国寺惠琼、前田利政等人的领地被没收。西军总大将毛利辉元由于是关西最具影响力的大名,德川家康也不敢做得太绝,只是将毛利家的封地由121万石削减到37万石,仅剩下长门、周防二国(即长州藩);另外一个大佬上杉景胜则转封奥羽米泽,领地从120万石减至30万石,佐竹义宣常陆水户的54万石转封奥羽久保田20万石。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23)

西军的“前敌总指挥”宇喜多秀家没收领地并流放到东京以南287公里的八丈岛,安稳得渡过了55年,享年83岁。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24)

八丈岛受黑潮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8度左右。有“常春之岛”之称。

至于对抗德川最活跃的“前敌总指挥”宇喜多秀家,不但出兵最多,而且还从伏见城一直打到在关原主战场,德川家康自然不会轻饶。除了没收领地还要处死,但在小舅子前田利长和岛津义弘的求情下免除死刑,流放到东京以南287公里的八丈岛(属伊豆群岛),并在前田氏和前家臣旗本花房氏、明石全登的支援下,安稳得渡过了55年,直到1655年才病逝,享年83岁,而那时德川家康的孙子德川家光也已经去世了。

日本战国合战图(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25)

德川家康肯定想不到,250年后覆灭德川幕府的正是毛利家的长州藩和岛津家的萨摩藩。

唯一没有动的是萨摩大名岛津氏的领地,算是一个特例。一来岛津义弘仅派了1500人参与西军,基本上是在围观;二来黑田长政、加藤清正等人与岛津家的私交甚厚,百般求情德川家康也不好驳面;三来德川家康也忌惮萨摩军的恐怖战力,所以60万石的领地被保留,仅在政治上受到打压。只是德川家康肯定想不到,250年后覆灭德川幕府的正是毛利家的长州藩和岛津家的萨摩藩(即西南四强藩倒幕运动)。

上期回顾:日本的政治中心为何从近畿京都转移到关东的东京?天皇对此很憋屈

备注: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转发。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