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5亿豪宅(伯延房家大院上)(1)

“育我菁莪”泽世长

武安伯延镇的民居建筑远近有名,当地之所以有“民间建筑哪里好,伯延民居数第一”的称号,散落在伯延村的160多座晚清至民国的民居大院功不可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色彩,精美的雕刻彩绘,无论从建筑规模、面积、数量、质量等方面,在冀南大地乃至全省、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伯延村的位置按风水来说相当上讲究,可以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真是占尽了上山、上水、上风、上土。它南依鼓山做屏障,北枕洺河为玉带,东、西两面是土地肥沃的小平原。除此之外,山脚下自南向北的九条自然沟壑弯弯曲曲就像九条龙,流至伯延村后汇集成一条大沟壑,当地叫龙生九子,九九归一。这条沟壑东西看又像一个大元宝,叫十面来财,汇聚于此,富可敌国。由青砖灰瓦构成的伯延老村像一个头东尾西的大乌龟,而解放前伯延村在南方做绸缎生意,在东北做药材生意发了大财的朱、程、房、徐的四个大户,他们各自的宅邸院落分别建于大乌龟的四只脚上。人们认为,他们之所以能走出武安走向全国各地能把买卖做大,就是因祖宅建在乌龟的脚上,按照过去做买卖的说法这叫走得远,又叫“腿长”。东头的朱、程两家是乌龟的两只前脚,西头房、徐两家是乌龟的两只后脚,而老村中心的文庙、关帝庙和财神庙正在乌龟的脊背上,这样的村庄建筑布局正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上风上水。

伯延老村的房家大院不是同一时期建造,而是先后延续了上百年,可以说是无意之举,到了家族最鼎盛的清末民国初期,大规模的宅院扩建,几经延续,房家大院就形成了“品”字型布局。

商周5亿豪宅(伯延房家大院上)(2)

商周5亿豪宅(伯延房家大院上)(3)

“品”字布局格调高雅

在武安伯延老街的西南角,有一大片占地近百亩“品”字型的城堡式古建筑群,布局独特,规模宏大,号称“房家过道大院”。庄园形成于乾隆年间的中后期,大规模扩建是在晚清至民国初年。整座庄园有大小院落33座,房舍600余间。

房家大院的特点之一是城堡式布局。一条南北走向的“西大房家过道”街道和两条东西走向的“北房家过道”胡同和“南房家过道”胡同把房家大院分为三片,以街道为界,街道以西是"西宅区",北房家过道两侧是"老宅区”,“南房家过道”两侧是“书房区”。西房家过道的南端和北端建有南北两个高大的门楼,俗称两大门之间还有一座节孝牌坊。无论住在庄园里哪座院落的人进出大院,都得辗转到西大过道,而这两座大门是进出庄园的唯一通道。除此之外,北房家过道的西端也有拱券式的门楼,叫北过道大门。南房家过道的西端也有拱券式的门楼,叫南过道大门。而南,北过道里的院落是房家家眷内宅生活区。曲折幽深的院落,森严的两道大门设置,再加上每座院落独立的门楼防御,外人是很难进入内宅生活区的。每到夜晚降临,各大门一闩,更夫、荷枪实弹的看家护院者在门楼和房顶上来回巡逻走动,给大院里的人带来很大防御安全感。在世道不稳,战乱频繁,家族富足的年代里,这种城堡式封闭性十足的布局显然是出于安全防范心理需要。

特点之二是高雅的文化色彩。封闭幽深的院落那是时代的局限,在房家大院内部有限的空间里,幼受庭训,饱读诗书的主人房锦云(字尚炯),和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的儿子房续尧(字德三),把传统的儒教、道教、佛教文化思想精髓,与和谐诚信、文明进步的现代价值理念完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镶嵌在建

筑物上精美的匾额刻绘、砖雕、木雕、石雕上得以充分体现展示。在房家大院的南大门上悬挂有一块大匾额,上书“敦厚乡邻”四个大字。匾正中上方盖有大总统印,是民国元年(1912)孙中山为了褒奖房鸿熙的老舅徐安玉在政府部门工作实绩突出而颁发的。字大如斗,十分显赫。在房家大院的北大门上同样也悬挂有一块大匾额,上书“育我菁莪”四个大字,是民国七年(1918)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题的匾额。是褒奖当时房家的当家人房锦云捐巨资修复北大教学楼而派专人送至伯延房家的。从这两块匾额中可以看出房家在当时全国的名望和地位。

在南房家过道的门楼正上方,青石雕刻有“止于至善”,背后砖雕“敦厚义礼”八个楷书大字。这八个大字可以说是房家主人房锦云为人处事、诚信经商行动指南最具体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教育子孙做人做事道德标准的精髓。“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一生所做的事,无论是在外诚信经商、还是在家与街坊邻居和睦相处,以及灾荒年自设粥棚赈济灾民,无论是本家族还是外姓有困难的人,受过他帮助接济的街坊四邻何止千千万万。过道里一个院落的二层小楼就是房家子孙读书习礼的学堂和藏书楼,为建藏书楼,房家曾花白银五千两。这八个大字每天与房家主人和子孙打着照面,时时提醒告诫他们做人的道理与道德标准,可见主人在教育子女上的良苦用心。过道尽头是由一整块青石雕刻成的大影壁,高4米,宽3米。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在全国的民居大院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它之所以名气大,是因为这块照壁上刻有30多个人物与20多种花草图案。主体人物是正中雕刻有松竹梅福禄寿三星图,内四周为八仙图案,左右是姿态各异飘飘欲仙的八仙,当地人称明八洞仙,上下雕刻有八仙用的法器,俗称暗八洞仙。外四周雕刻有荷花、牡丹、桃子、石榴、柿子、蝙蝠等。最下面雕刻有渔夫、樵夫、耕夫、书生等,就是传统的儒家教育“渔、樵、耕、读”。雕刻的每一个人物无论从姿态到面目表情以及反映内心世界都是眉目传神,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块照壁的最特别之处,是另有机关:影壁后空,通地下密室。揭开两个圆形石雕松叶,即露出两个拳头大小的枪眼。人们躲在照壁后的密室里,将枪架在上面,露出枪头,攻击闯入的土匪。如此巧妙的机关设计外人是很难提防的。

两堂一院彰显豪华

在这座城堡里,“育德堂”“常怀堂”“柜房院”为庄园的主题建筑,也就是老宅区。站在房家北大过道西大门门楼前,镶嵌在青色灰砖墙上的九座重檐歇山式门楼映入眼帘,由近及远,近处的门楼高大,远处的门楼精小,古道的尽头是一幅砖雕影壁。门楼的结构造型尺寸定制晚清风格明显。过道北边一溜是坐北朝南5处宅院,全部是一进二制式,是房家的长子房三成的“育得堂”。从西往东依次是“育德堂院”“同仁堂院”“承德堂西院”“承德堂东院”和“陆安堂院”。过道南边一溜是四处宅院,是房家次子房五成的“常怀堂”。从西往东依次是:“柜房院”“德茂恒院”“大下院”和“大上院”。这四个院落中,“柜房院”是并肩两院,坐东朝西,院门外就是“西大过道”,其余的三个院落坐南朝北,均为“一进二”。这九处宅院的门楼都是抱厦脊檐,砖雕木刻彩绘也都很精美。值得一提的是,每座院落的青石门墩雕刻的内容各具特色,既有传统寓意吉祥的狮子滚绣球、麒麟送子、鹿回头、牡丹、石榴、寿桃、蝙蝠等,又有镇邪避妖的钟馗、秦琼、尉迟敬德等。雕刻表现技法既有浅浮雕又有深浮雕,还有镂空雕,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花草都具有极强的动态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每个院落的上房前脸都带明柱出厦廊檐,砖雕木刻彩纹精美,富丽堂皇。这九处宅院起始于房三成和房五成,距今已有160年以上。

最值得一提的是“柜房院”,它是设在老宅区西端的一个院落,且向西大过道开门。它是房家账房院兼会客厅和宾馆,掌管着全国各地各个分号的账目来往,主人在此会见各分号的掌柜,商谈买卖上的相关事宜,各分号的掌柜与客人当天不走也可以住下。整日噼里啪啦的算盘声,使各个分号巨额的商业利润远远不断地流向伯延房家老宅,用“日进斗金”来形容是毫不夸张的。把贸易、金融、会客、住宿等与家居内宅恰当隔离开来。这样既方便主人接待外客又避免家眷受惊扰。这样的布局谋划,体现了房氏商家以诚待客人情味十足现代商业管理理念,现在看来是颇费心计的。(未完待续)

□孟祥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