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藏书之风盛行福建私家藏书的发展与福建历史文化的进程基本同步福建私家藏书,滥觞于隋唐宋代以降,人文昌盛,私家藏书之风,勃然兴起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宋代福建藏书家达107人,其中藏书万卷以上者就有:吴与、郑樵、郑侨、郑寅、林霆、傅楫等20余人目前已知编纂家藏书目的有:方略《万卷楼书目》一卷、莆田李氏《藏六堂书目》一卷、吴秘《家藏书目》二卷、吴与《漳浦吴氏藏书目》四卷、郑樵《夹漈书目》一卷、郑寅《郑氏书目》七卷等6种,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历代经典文书导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历代经典文书导读(福建古代私家书目)

历代经典文书导读

私家藏书之风盛行

福建私家藏书的发展与福建历史文化的进程基本同步。福建私家藏书,滥觞于隋唐。宋代以降,人文昌盛,私家藏书之风,勃然兴起。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宋代福建藏书家达107人,其中藏书万卷以上者就有:吴与、郑樵、郑侨、郑寅、林霆、傅楫等20余人。目前已知编纂家藏书目的有:方略《万卷楼书目》一卷、莆田李氏《藏六堂书目》一卷、吴秘《家藏书目》二卷、吴与《漳浦吴氏藏书目》四卷、郑樵《夹漈书目》一卷、郑寅《郑氏书目》七卷等6种。

元代,福建私家藏书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明代开始,福建私家藏书经历了近百年来的沉寂后,逐步复兴而繁荣。见于文献明确记载的明代福建藏书家有104人。当时除了江、浙两个藏书中心外,福建的藏书家人数已均位居全国第三,仅次江、浙地区,而藏书的数量与种类亦大为增多。藏书家除了自校藏书外,还大规模地编撰私家书目,这是明代福建藏书家迥然不同于前人的最突出之处。如黄居中《千顷斋藏书目录》六卷、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二卷、林春元《述古堂书目》二卷等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目录学著作。

清代康熙统一台湾之后,福建动荡不安的局势开始稳定下来,从而为私家藏书事业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清代的福建私家藏书,无论在藏书的规模、数量、种类、区域分布等方面,均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中,有文献记载其藏书活动的藏书家多达200人,藏书楼(室、斋)有100余座。

清代福建私家藏书事业的鼎盛,大大促进了福建私家书目的发展,见于文献记载的就有二三十部。尤为著名的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郑杰《注韩居藏书目》四卷、陈徵芝《带经堂书目》五卷、林则徐《云左山房书目》一卷、陈乔纵《陈朴园藏书目录》、谢章铤《赌棋山庄藏书目录》一卷、杨浚《冠悔堂书目》不分卷、陈棨仁《读我书斋藏书书目》一卷、龚易图《乌石山房藏书目录》五卷与《大通楼藏书目录》五卷、陈宝琛《闽县陈氏赐书楼书目》一卷等等。

古代藏书家对于藏书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法度。藏书多了,形成书山,不免错混颠倒,杂乱无章,难以查阅。为了便于管理与平时的阅读,就必要对所藏编目管理,使之门类清晰,有条有理。来新夏先生在其所著的《古典目录学》一书中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目录工作,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技术性的图书登录工作,而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着眼”,所以私家藏书目的编纂,除了上述这些便于藏书管理的功用外,还体现了各个藏书家的学术研究及其目录学的成就。

珍贵的文化典籍遗产

福建古代藏书家在收集整理藏书的过程中,历来有“条其篇目,撮其旨意”的目录学优良传统。他们将自己收藏的典籍一一著录,目录大多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但不乏标新立异者。每种书的著录项目,大致有书名、卷数、作者、版本等,有的还因书究学,叙录要旨,品评鉴赏,抒发胸臆,并记得书缘由。诸此,都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典籍遗产。例如:

宋代著名史学家、藏书家郑樵,一生究心图籍,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访书所得,家藏日丰,达万余卷,乃将天下古今书籍,分类著录。其所著《通志·艺文略》载古今图书,别于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独具匠心,分“经、礼、乐、小学、史、诸子、天文、五行、艺术、医方、类书、文类”等十二类,实为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史上的一大突破。郑樵卒后,因其子尚年幼,遂将藏书传给从子郑侨。郑侨卒后,藏书又由其子郑寅继承。郑寅所编《郑氏书目》七卷,即汇录了郑氏三代之所藏。该书目将郑氏藏书分为“经、史、子、艺、方技、文、类”等七类,盖亦祖述郑樵之例,颇有新意。

与宋代相比,明代福建私家藏书在目录体系上亦颇具创新。如《红雨楼书目》四卷,虽按“四部”法分类,但著录方法裁篇别出,小类、子目之列,有所不同。而陈第的《世善堂藏书目录》著录图书近2000种,载及许多不见于同时及后世书目的典籍。该《目录》分设“经、史、子、集、《四书》、各家”六部十三类,亦冲破了“四部”分类法的传统,在我国的目录学史上颇负盛名。

清代的福建私家藏书目,更具有突出的文献史料与学术研究价值。例如:黄虞稷在其父黄居中《千顷斋藏书目录》六卷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全面著录了上至明代十六朝帝王将相的著作,下至文人墨客、平民百姓的野史杂记,总计著录明人著作达14000余种,其收录之富,体例之严,冠于明代以后诸家目录。所附载的宋、辽、金、元四代著作2400余种,将南宋末以至明代数百年间学人士子汗牛充栋之著述,条分缕析,灿然大备。这种补充前史缺失的试探,开启了清代学者为正史补修《艺文志》的先河。事实上《千顷堂书目》还成了《明史·艺文志》的底本,以一种私家藏书目录而成为一朝国史艺文志的底本,在历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充分显示了其在目录学史上重要的地位。该《书目》在分类编目上的成就也十分显著,对我国古代的目录学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既是研究明代文献的必备之书,也是中国目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此外还有:郑杰的《注韩居藏书目》,共录书2456部,计35400多卷,这些图书大多数是郑杰所藏的珍贵书籍,寻常之书,大多不录。该《书目》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所录每部书后都详细记载了作者姓名、卷数、版本、藏印及其存佚等情况,对于考查福建古代珍稀典籍的流传情况,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林则徐的《云左山房书目》一卷,由其子林聪彝编成,目分“经、史、子、集、文、志”六门,于传统“四部”之外,自“集部”析出“文”门,专录科举时文;又自“史部”析出“志”门,著录各省方志。晚清的龚易图《乌石山房藏书目录》与《大通楼藏书目录》,所著录的是在不同时间所搜集且分藏不同地点的图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通楼藏书目录》还著录了各藏书家的印记、题跋、手墨等,更增加了该《目录》的史料价值。陈宝琛的《闽县陈氏赐书楼书目》,则分为“丛书、经、史、子、别”五大类。大部分只著录书名和册数,少部分注明版本、校者,其中“子部”与“别集”中,以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居多,且有相当数量的清代禁毁书,还有部分关于日本和时事的“经世致用”之书,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思潮,这与陈宝琛晚年的政治活动和所处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福建古代私家书目,既真实地记录了藏书家各自的藏书规模、特色及其管理,而且还体现了藏书家的典雅藏书旨趣、因书究学心路、辨章学术功用、目录分类思想等等藏书文化与成就,其学术文化功绩和社会历史贡献,业已铭刻于八闽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