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写作方法(冯骥才说文学创作需要敏感的体会)(1)

读完这本书就不难理解,为何冯骥才能够写出《俗世奇人》这样生动有趣又充满传承意义的佳作。

冯骥才原本是一位画家,在WG期间因为一切个性创作都受到排挤,所以不得不弃画从文。即使是写作也不能明着来。本书中冯骥才讲述了他在WG中把文字写在一块块小小的纸条上,写好后就塞到墙缝里秘密保存。

在开始写作后,冯骥才将画家的敏感转移到了写作上。在书中他说道:“我觉得自己有如一个过滤器,朝朝夕夕不停地把耳濡目染的、千变万化的、丰富庞杂的生活吸收进来,经过一个十分特殊又繁复的过程,化成一部部作品。”

此外冯骥才在文学作品的作用上的看法似乎与沈从文有着相似之处,他认为文学作品不能是自说自话,自我宣泄,应当是能够影响到大众的。沈从文也主张文学作品应当干预生活,甚至干预心灵。

这样的观点让人不能不想到比如日本的意识流私小说,比如太宰治、梶井基次郎等,又比如欧美垮掉的一代的作品,比如《猜火车》、《麦田里的守望者》等。这些作品大都是在自说自话,其中哀伤的基调也难以给读者什么启发、振奋之感。

此外本书收录了冯骥才对于短篇小说的非常有价值的文学批评,他认为短篇小说贵在结尾之处的变化和转折,比如莫泊桑、契诃夫等,他们的短篇是真正的短小精悍,比很多中长篇更有可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