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高校原副院长被判十年(法治人物厉害了)(1)

历时多年,他带领同伴走遍江西山水,发布了江西首份生态法治“绿皮书”;面对当下环境问题,他提出自己的独立思考,为江西生态“把脉”;针对风险多发的食药领域,他潜心于立法研究,推动完善相关立法。

他是王柱国,江西财经大学的一名法学教授。他表示,“绿色崛起”的核心在于,如何寻找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途径。

安徽一高校原副院长被判十年(法治人物厉害了)(2)

王柱国

●1974年3月生于湖南株洲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西食品药品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行政法学会理事,南昌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特约监督员,法治江西智库研究员

●曾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课题若干

发布赣首份生态法治“绿皮书”

6月23日,南昌突降暴雨,行人匆忙躲避。在路边,始料未及的王柱国则赶紧将公文包顶在头顶避雨。这一毫不迟疑的娴熟动作,其实记录了他常年在外调研的辛苦。

“在外搞调查研究,不可预料的事情很多,但为了完成生态法治的全面记录,必须硬着头皮上。”王柱国笑着说。

今年3月,由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法律研究中心编纂的《江西生态法治发展报告2016》正式发布,这成为了我省独立研究机构发布的首份生态法治“绿皮书”。

据了解,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法律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门关注江西生态法治发展的独立研究机构。

报告分为实地调查、学术研究、典型案例和生态法治4个篇章,从多个方面深入关注了我省生态法治建设情况。

作为报告的主要参与者,为完成该报告,近年来,王柱国带领研究人员深入到我省各地考察。

在调查敏感问题时,由于一些政府部门避而不见,王柱国不得不拿出江西行政执法特约监督员的身份。

最终,他们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王柱国带领研究人员通过记录、报告和思考,针对一些生态问题,总结和累计了许多有益经验,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对策。

谈到发布该份报告的初衷,王柱国表示,是因为发现我省在推进生态法治方面有着很多经验,有必要对此予以记录和报告,以保存历史。

“此外,‘绿色崛起’的核心是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而对我省的生态法治实践进行记录,既是要发掘其中蕴藏的智慧,也是以启迪来者以更好地实施生态法治。”王柱国说。

“以绿皮书的形式对我省江西生态法治进行全面、动态的报告,目前我省还没有先例,全国也属少见。”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规处处长万祥裕表示,该份报告意义重大,不仅起到了记录历史、保存资料的作用,还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可以更好地推进我省生态法治建设。

为江西生态法治“把脉”

“近年来,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江西是环境良好的省份,所以我们主要以此为调查研究方向。”王柱国说。

鄱阳湖是世界重要湿地之一,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鄱阳湖砂石滥采现象严重,而治理滥采、盗采砂石的执法手段又无法律保障,最终导致鄱阳湖砂石滥采、盗采屡禁不止,已危及防洪安全。

2016年8月,省水利厅委托江西财经大学对《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草案)》进行立法评估,王柱国接下了这个担子。

经过深入调研后,王柱国提出了几点建议:应建立统一管理、综合执法新模式;建立采砂船配额制,控制采砂船数量;大幅提高非法采砂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建议“非法采砂入刑”;加强立法完善与解释法律,解决采砂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困境。

2016年9月《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通过,条例中吸收采纳了王柱国的部分意见,创新了制度和措施,以化解保护困境。

事实上,江西拥有数量众多的湖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显然成了湖区政府面临的双重任务。

而在王柱国看来,《南昌市军山湖保护条例》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后,不仅一改因养殖业和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湖体污染,还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军山湖治理的经验表明,依法治湖是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轮动效应的前提和关键,建议地方政府积极行使地方立法权,实现依法治湖。”王柱国说。

除了水生态之外,近年来空气生态也聚焦了许多目光。王柱国通过调研发现,工业园区工业废气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是造成我省大气污染最重要的原因,而目前治理工业废气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工业园区集中供热。

“虽说我省已对集中供热进行了相关要求,但如果要更加顺利地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保障整治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对工业园区集中供热进行立法。”王柱国建议,可以在现有法规或规章中增加集中供热的规定,也可以专门制定《江西省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管理条例(办法)》,对集中供热的实施目的、实施条件、实施方式、实施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保护“江西蓝”。

食药立法研究呵护百姓健康

2016年5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江西财经大学对《江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条例(草案)》进行立法评估。不出所料,仍然是王柱国负责整个立法评估工作。

“‘四小’是安全事故易发地带,但能满足群众的食品需求,还能促进就业,因此不能一律禁止,而应该让符合条件的‘四小’进入市场,引导其规范发展。‘四小’进入市场后,又会产生政府如何监管的问题,以及‘四小’与生产经营企业的公平竞争问题。因此,《条例》设置好相关制度就非常关键,这些重要的制度需要进行重点评估。”深入调研后,在评估报告上,王柱国写道。

根据该观点,王柱国提出了完善食品摊贩的备案卡制度和学校周边区域规划的建议,许多建议获得了采纳。

“食品药品监管的体制机制及法律政策、食品药品监管的行政执法、食品药品有关法律纠纷等问题,都迫切需要提高食品药品法律政策研究水平。”王柱国如是说。

其实,《法治江西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也明确了推进社会领域法治建设,提出:“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体系,推动建立食品药品追溯制度,实现从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的全程严格监管。”

有鉴于此,2014年12月1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江西财经大学共同发起,建立了江西省食品药品法律研究中心,王柱国任主要负责人,这成为了地方首个食品药品法律研究中心。

此后,该中心受委托完成了多项课题研究,并提交了相应的咨询报告,包括:《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监督研究》、《<药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基层实施情况研究》、《食品药品监管社会管理调研报告》、《电子监管立法研究》等。其中,许多建议得到肯定和采纳。

王柱国说,除了提出监管政策措施的建议外,中心还参与食品药品法律咨询和论证工作,解决食品药品重大、疑难案件纠纷,为食品药品行政执法提供指导和服务。

目前,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委托,该中心还承担了《涉嫌食品药品犯罪移送标准研究》政策性课题,为制定“涉嫌食品药品犯罪移送标准规则”提供理论支持并起草草案。

对全国首例省级特定问题调研获赞

6月24日,省人大常委会成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依法对全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由于全国和省一级层面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从未运用特定问题调查权,省人大常委会此次依法使用属全国首例。

2016年8月,王柱国接受省人大常委会的邀请,作为专家,参与江西省“四小”食品安全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并撰写《地方人大特定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对于这次开创性探索,王柱国认为,有必要对本次江西省特定问题调查的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以丰富和完善特定问题调查的理论和制度。

“开展特定问题调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赋予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责。但与人大行使的其他监督方式相比,特定问题调查这一监督的‘重型武器’却几乎处于‘沉睡状态’,且县、市、省各级人大对该制度的运用呈现出层级越高、运用越少的现状。”王柱国分析道。

这次特定问题调查,重点调查了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四小”的监管情况、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情况。而通过调研,王柱国在报告中从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此次特定问题调查的各个方面。

他认为,这次特定问题调查开创了一种新的启动模式,即特定问题调查不为追责而设,而是为科学立法和有效执法做论证;这次特定问题调查方案的制定方式颇具特色,并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针对该调研报告,省人大常委会也表示认可,主要领导做了肯定性批示,认为这对我省地方人大常委会今后开展特定问题调查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和参考。

多年以来,在立法、执法、守法、普法等各领域,在推进江西依法治省、促进社会和谐及公平正义、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传递法治力量、构建法治社会等各方面,他们都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法治人物”。

所有经报道人物,均自动推荐参加当年度“江西十大法治人物”评选。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推荐您身边的“法治人物”。

384525005

联系邮箱:384525005@qq.com

内容来源:新法制报(文/图 首席记者 郭俊)

0791—86847195

荐稿QQ:384525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