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佳节都有美食匹配。春节有年糕、糍粑、春卷等;元宵节煮汤圆;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腊八节熬腊八粥;大年三十包饺子,吃团圆饭。可清明节在人们心目中就是祭奠先人的节日,伴随的只是对后人饮食苛刻要求的寒食节。

腊肉煎蒿子粑粑好吃吗(一份裹着浓浓乡情的特色美食)(1)

老家在武陵山脉的东端仙阳湖畔,属土家族聚居地。每年清明节我都回到这里,为已逝的先辈扫墓,给他们敬香焚纸,磕头作揖,一路泞泥,满身汗水。只有这样,好象才实现了心灵的回归。走到堂兄家里,刚一落座,堂嫂端上一盘蒿子粑粑,加上浅半碗土蜂蜜。我先品尝了一个。这粑粑松脆、柔软,有着特别的香甜味!

腊肉煎蒿子粑粑好吃吗(一份裹着浓浓乡情的特色美食)(2)

听堂兄介绍过这特别的美味。面粉糯米掺粘米,稻谷自家种。稻田冬季种的红花草籽,稻草和油菜秸秆全还田,追施的是熟化了的畜禽粪。全程不打农药,只是在绿肥翻耕前和稻禾分蘖后期撒施了两次熟石灰。灌溉用的是小溪拦坝流进的山泉水。粑粑蒿生长在漫山遍野,采在春分至清明季,茎尖柔软、叶片嫩绿。

腊肉煎蒿子粑粑好吃吗(一份裹着浓浓乡情的特色美食)(3)

在我记忆的峰巅,还是1965年,母亲刚生下老弟。满月酒收到了几箩筐篙子粑粑。有高粱做的呈紫红色,有荞麦做的带微苦味,最多的是稻米粉做的糯而香甜。每个成品正面由雕刻木模压制有各种花纹图样。植物图像梅兰竹菊、作物雕刻稻麦粱粟、动物造型十二生肖、隶书文字福禄寿囍,镌刻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记。

蒿子粑粑是熟制品,冷的比较紧实坚硬。加热方式多样,可锅煎、油炸、汤煮,也可放在饭甑蒸的米饭上层同时汽蒸。最省事的是围座在火炕旁,放在用柴火烧出的滚烫灰烬中烤热。烤好一个,用火钳夹出一个。稍微冷却后用手拍掉灰尘,撕成小块噻在嘴里,真是有一种蒿香扑鼻、落口消融的美味!

腊肉煎蒿子粑粑好吃吗(一份裹着浓浓乡情的特色美食)(4)

2000年9月我调到长沙,从2001年清明回家祭奠先人,堂兄第一次送我100个蒿子粑粑,说了一满肚子客气话,还是打半折带了50个回家。从此每年都得领受50个这份情意。2020年清明节,因新冠疫情断航,我隔在了多伦多。我到华人超市大统华买了10个青团烤来吃,没有找到老家蒿子粑粑的原真味。6月份回到长沙的当天,一份外包泡沫盒冷藏内面真空装的50个蒿子粑粑就快递到了家里,成了回来后居家隔离期间的第一款老家美食。

蒿子粑粑在传统生活中当作点心食品,在现代生活中可成了清明节前后餐桌上的主食。每年清明节,夜宿堂兄家里,邀齐五服兄弟,围炉夜话,满堂春意。半夜加餐宵夜酒,圆桌围座,桌中央摆着一大盘煎得两面金黄的蒿子粑粑当主食。随即端上了腊猪脚、鲜河鱼、嫩春尖、老土鸡。堂嫂从红薯窑中搬出一坛苦荞酒,开盖劝兄弟们喝好不喝醉。堂兄找出了祖爷爷传下来的斟酒器和酒杯。

兄弟们欢聚在一起,吃粑粑,喝热汤,饮美酒。边吃边喝,边喝边叙。那亲情喝汤如喝蜜,那豪情饮酒象饮水。子时已到,昨日已去。大家越吃越清醒,好象越喝越不醉。有的无话不说,有的默默无语,有的自斟自酌,有的悄悄擦泪。满满的亲情,好象把兄弟们捆绑在一起,一夜的团聚又留下了新的记忆。天亮了就要各奔东西,大家期待着每年的清明回乡再相会。

(本文作者系湖南省政府原参事、湖南省农科院二级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