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大凡临过王羲之《兰亭序》的书法爱好者,或咏诵过《兰亭序》的人,都见过曲水流觞这个词。最初见这词,除查了一下觞念shang酒杯的意思外,也只是把它当作古文中的一个词,仔细地临,认真地摩。之后,还是看了关于《兰亭序》的有关文章,才使曲水流觞由抽象逐渐具象了些。知道这是古时候,临水饮酒吟诗作赋的一种游戏。感觉古人既有创意,又浪漫无比。再写这四个字时,似乎感觉都与过去不一样了呢。1600年前那个风雅趣意的世界到底何情何景,有朝一日定实地朝圣。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诸山麓。春秋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汉代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文人雅士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盛会,并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因此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

兰亭素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享誉国内外。圣地一游,乃今生幸事。

今日兰亭依旧惠风和畅,竹影婆娑。进得这方圣地,顾不上欣赏康熙所书《兰亭序》碑刻的遒美健秀,匆匆一瞥鹅池中的白鹅,直奔“流觞亭”而去。此亭旁边就是一直以来心想往之的“曲水流觞”。曲水现址为清代移建,1980年重建。长78米,宽0.8米。原先想,来到此地,可以重现永和九年临流泛觞的场景。可眼前这不足一米宽的曲水,竟与自己早先设定的模样相差甚远。一直以来,以为既然是引流而下,起码得有点规模吧。不然,怎承担起那“清流激湍”呢。尽管有“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但受先入为主魔力的左右,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脑子里将之前的设想,与眼前所见对比印证。感觉,倒是叶露盈绘本版的《兰亭序》里描绘的“曲水流觞”,比较符合之前的想象。

一曲佳人人未远(一曲水一流觞)(1)

反复打量了一番,感觉还是眼前这个宽度,比较适合“列坐其次”,“一觞一咏”吧。这日,虽不及三月三的春风,但初夏的风更温暖肆意。原本弯弯曲曲的小溪上,42人列坐两旁。而环顾四周,除了竹影摇曳,溪石灵动外,游人几无,简直是宁静的邂逅。没想到,南方之行最后一站的最后一景,上天竟给自己呈现了一个寂静的兰亭,柔软的江南。

虽不能饮觞中美酒,也不会诵醉人诗文,眼前的一切已经让人陶醉。天马行空地臆想,当年的三月三,晋人一手拎着宽袍大袖,一手从冰凉清澈的曲水中取出流觞。赋出的诗,似乎从这曲水中流出。作出的文,似乎从这宽袍大袖里跑出。“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却一杯酒,一首诗,一清流,一天地。乐哉,幸哉,“可乐也”。

虽不是觥筹交错的竹签,用高雅的诗文作筹码,既符合诸位名士的身份,又贴合晋人儒雅风流的文化生态。晋人士大夫那些无处安放的心,在这曲水之间得到雅致的安放,在流觞中得以安逸的沉淀。

永和九年三月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孙统等42人,举办了兰亭聚会。其中包括他的儿子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涣之、王献之。游戏类似现在的击鼓传花。文人雅士沿溪而坐,羽觞顺蜿蜒溪水漂流而下。杯停处,其人取酒一饮而尽,且赋诗一首。作诗不成者,罚酒三觥。一觥相当于半斤酒,三觥就是一斤半酒。所以,不胜酒力的人,基本上罚酒一次就倒下了。酒量好的罚酒两三次估计也酩酊大醉了。好在老酒度数不高,呵呵。

曲水流觞之间,名士们诗兴泉涌。共作诗37首,成册名取《兰亭雅集》。东道主王羲之,被公推为《兰亭雅集》作序。

书界领袖趁着微醺,手握鼠毫,28行324字,如龙蛇一般,一气呵成。冠绝千古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横空出世。

人们说,曲水流觞成就了《兰亭序》,二者就此结缘。

曲水流觞的前世,叫春浴,也叫祓禊(fu xi)。祓本义为洁,禊为祭。最初为临水驱邪祈福的仪式,后演变为春游活动。因是采兰沐浴,后来屈原把这叫做浴兰场,到了汉代,巳春浴之后,人们开始临水宴饮,吃饱喝足就玩起了游戏。把熟鸡蛋放入河中,任其漂流。流到谁面前,就可以拾而食之,叫临水浮卵。传说,拾到的人,家里一定儿孙满堂。后来,临水浮卵变成了曲水流觞。流觞用的酒杯叫羽觞,长这样:

一曲佳人人未远(一曲水一流觞)(2)

最著名的曲水流觞就是永和九年这次。至此,上巳节的曲水流觞游戏就流行了下来。

这之后,历朝历代,均崇尚兰亭风雅之事。北宋在皇家园林金明池修建流杯渠。元代在太液池畔的兴圣宫中,建有流杯亭。清代圆明园、潭柘寺、恭王府,也修建流杯亭。故宫不仅许多器物刻有曲水流觞图,乾隆还在紫禁城宁寿宫花园一角,按照王羲之的典故,建了一座禊赏亭。亭内地面上刻有流杯渠。渠水来自亭西侧假山后掩蔽的水井。

一曲佳人人未远(一曲水一流觞)(3)

时空变幻来到了现代,曲水流觞演绎到今天,每到三月三,文人墨客齐聚一堂,模仿当年王羲之等文化雅士,列坐曲水两侧,流觞停杯,饮酒赋诗,以重现永和九年那场“醉”。据说,日韩把酒改为茶,取名曲水流茗,也颇具创意。

乐水者智,乐山者寿。王羲之借修禊之礼,创建了曲水流觞的高雅风尚。曲水流觞伴随着《兰亭序》的问世也名声大噪。曲水流觞因《兰亭序》不朽而不朽,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瑰宝。它充分反映了古人崇尚山水的文化特性,由此还诞生了山水诗和山水画。从此,山水诗声色大开,万古流淌。

仔细体会曲水流觞这个词,太耐人寻味了。尤其这个曲,它里面既有中国人的内敛和含蓄,也迎合了千变万化的水。因为故事是在水的流动变化中发生的。这与我们写文章写字讲究变化,都是一致的。仅就书圣《兰亭序》中的“之”来讲。全文总共21个“之”,字字不同,各呈美态。仅就这21个“之”字的奥妙,书法前辈们就洋洋洒洒无数篇。可谓一字迷倒天下人。

一曲佳人人未远(一曲水一流觞)(4)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序》中这寥寥几句关于曲水流觞的描写,文字虽少,却可听出书圣笔下的流水清音,感怀其中的隽永意蕴。

不禁感慨:一曲水,一流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