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1)

01

我们喜欢读小说,往往是因为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不论是主角、配角,甚至是背景、情节设定,都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

但它们却总是将自己隐藏起来,唯有用笔来抽丝剥茧,才能在一页页纸中找到自己。

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

是否真是如此,金庸也不知道了,既然他的个性已然写成了这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金庸也没法干预了。

作者似将一位朋友介绍给读者,告知其生平,至于人物性格好坏,则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甚至达到“见贤思齐”的效果。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能容纳读者的多样性,不光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更让这一千个读者成为其本身。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2)

言归正传,在张无忌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少年的迷茫。

年少时读郭靖杨过,也曾深受其性格影响,愿过单纯、洒脱的武林生活。

可到了张无忌这里,却忽然发现了世界的复杂。

这复杂不仅体现在是非善恶的界限上,也体现在人与人感情的复杂上。

我们本可以像孩子一样纯良,心中只有所爱之人,或是不拘礼法,逍遥快活。

但随着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射雕》三部曲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们发现快意江湖的生活似乎只存在于想象之中,最终还是要来到“人间”。

就如同一个少年终于跨出了门槛,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而面对扑面而来的世间诸事,他变得迷茫了。

也许此时的金庸,游走于人性和理性之间,最终以理性做出抉择,而把人性寄寓于小说之中。

当年一派侠肝义胆的金庸,忽然下了这样的决心,想必心中着实很苦。

张无忌的软弱拖沓、惘然若失,恐怕都是这种心态的展现。

《倚天》可以说是金庸小说的一道分界,自此以降,他的小说人性渐淡、理性渐浓,政治色彩俯拾皆是。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3)

02

我曾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金庸迷,是武侠迷,如今竟再也不敢如此狂妄自大了。

一如走来,我惊恐地发现,不同阶段,人的想法和对于任何作品的理解大有不同,甚至有时候是相悖的。

即我们也许会一次次推翻之前的论断,否定过去的自己。

比起金庸笔下的其他男主,张无忌似乎太过普通,甚至遭太多人嫌弃唾骂。

说他憨厚,远不及郭靖;说他聪明,又及不上杨过;说他豪气,前面一个萧峰挡着;说他女人缘好,莫非忘了段誉?

金庸笔下英雄太多,张无忌实在只是个武功较高的普通人而已,善良正直,优柔寡断。

却也正是因为这份普通,在众多英雄中毫不逊色。

少年英雄张无忌,出身名门,身兼武林正宗武当派、魔教第一大派明教的嫡传血脉。

无论在哪一派,都是妥妥地被宠爱、众星捧月的待遇。

且相貌堂堂、玉树临风。

万般宠爱下,非但没有丝毫的娇纵跋扈,反而长成了宽厚仁慈的性格。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4)

他自小便明白事理,记不住武功口诀,被义父打得伤痕累累,虽未必完全懂得义父的苦心,却知道义父是为自己好。

他重情重诺倔强又有骨气,性格虽软弱却也极为刚毅。

父母惨死时强忍悲痛也不哭给恶人看,重伤之下绝不哭喊求饶。

对胡青牛宁死不屈,陪着常遇春夜夜露宿,拖着重伤之身带着杨不悔万里寻父一次次以身代死,只身独挡六大派宁死不退......

他忠厚善良,凡事以和为贵,希望所有的仇恨都能化解,大家开开心心地做朋友。

他能看到蛛儿乖戾性格下的一颗真心,感念赵敏伤害后的赠药之德。

他屡屡救人于危难,哪怕一只猴儿也不肯相负。

他屡遭伤害,却以德报怨,宁肯天下人负我,也不轻负天下。

他尝尽人心险恶,却到最后仍以善意看人。

当他以身受灭绝师太三掌挽救素不相识的明教众人之时,我领悟到,原来这颗心的柔软不单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慈悲。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5)

03

很多年以后,我才终于明白为何《倚天》要长篇大论去讲述张翠山与殷素素的故事。

也许,正是由于父母间对立的身份所发生的一切,使得张无忌能够跳出世俗门派之见,去看待正邪善恶。

他指责峨眉派的残忍,他能忍去私仇化解武林残杀,他能将六大派与明教止息干戈看作是真正的为父母和义父复仇雪恨之道。

这样的观念不是早已高出世俗凡人了吗?

而全书中唯与他曾有相同观点的,是当时已然九旬高龄的武当宗师张三丰。

他胸有大爱,所以心怀不忍。

他的这种至善的性格,大概源自于他童年的纯净环境和身旁那些温润如玉的君子长辈吧。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6)

但却正是这份悲天悯人的心性,造成了他性格中的巨大缺陷。

他救了无数中山狼,每每将自己置于险境。

事遇紧迫,他总不愿逆旁人之意,总是舍己从人。

他始终割舍不明内心情感,甚至妄想过坐享齐人之福。

他被世人诟病的核心,便全在于他的这份心软。

无论是遇见哪个妹妹,只要感受到对方的一丝好意、一饭之恩,便由心而生一股“只要你有难,我就是拼了死也要救你;当然若你平安,我便愿意照顾你一辈子”的“纯洁”情意。

于是,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这四个血肉丰满、精彩各异的女子因为张无忌的优柔寡断而生出的各种故事共同担起了《倚天》的这份精彩。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7)

04

虽然金庸在后记里写《倚天》里的爱情并不美丽,因为美丽的爱情需要纯粹的背景色,譬如《射雕》里非黑即白的世界观,譬如《神雕》里趋于极端的男女主人设。

但《倚天》的人物最有血肉,也最现实,因此爱情自然就不够美。

所以,我一度觉得写到这一阶段的金庸,作品的基调渐渐变作了——天凉好个秋。

感叹金庸先生对于人性、男女情感描述地如此细腻而到位,那些爱恨情仇,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

是女人们太善妒,既然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就应该彼此友好、精诚合作一起去照顾这位英雄才对吗?

还是这些英雄确实也有不妥的地方?

情深意重、知恩图报,对天下人——当然包括天下女子好,你情我愿、真情实感、彼此照顾,难道不对吗?

也许有一种男人本来就是情窦晚开吧,就像张无忌,到了最后,才明白自己的心意。

在此之前是真的不明白,所以只是对所有有缘的女子都好。

于是,在我理解,张无忌对这些可爱可怕可敬的女子,都爱,大约又都不够爱吧。

所谓不知取舍,其实是因为心中并没有哪个是自己特别珍爱、特别要守护的东西。

就像走在十字路口,你说,我哪条路都想走,也都可以走,其实是因为心中并无真正向往的方向。

或者如女人进了服装店,看到琳琅满目,说我都喜欢,左右为难,其实是因为这些衣服里,并没有一件是真的打动自己“弱水三千,毫不犹豫取一瓢饮”的而已。

眼前的“三千水”,其实都只是差不多的水,并没什么不同,所以才无法取舍、无法抉择吧。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8)

但是,你说张无忌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所爱,所以才情有可原,惹来无数情债,我却并不赞同。

就好比现实生活中的人去相亲,如果遇到的不是自己心动的人,应该是从一开始就有界限地相处,或者明确拒绝。

而不是反向操作,给对方暧昧不清的信息,更甚者主动积极地与所有相亲对象都热情联系、深情互许。

之后却又在某一天很坦然地跟对方说:

对不起,我并没有想要跟你怎么样,只是想对你好而已......

如果哪个人敢这么玩,那一定会挨板砖的。

边界,不是到最后才建立,而是从一开始,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即使开放到如今的现代社会,想来仍然没有哪个三观正常的男人女人会真的认为同时约会几个对象是一件妥当的事吧?

张无忌的错,不在于他情窦晚开,明白自己的心意晚。

而在于,他从一开始,在与这些女子相处的时候,便不知界限,彼此没有分寸。

于是,这位少年英雄“肆无忌惮”地敞开怀抱,一一收下了所有女子的深情厚意,每一个都答应,每一个都真心真意。

甚至一直相互鼓励、互许终身。

实在是真情有余却智商情商完全不在线。

张无忌有一颗柔软的心,天性只记得别人对他的好处,而且越想越好。

于是,自然而然原谅了别人的过失,别人之所以对他不起,往往也是为了爱他。

想到后来,把别人缺点过失都想成好处,即使心头还留下一些小小渣滓,也会想:

谁没过错呢?我自己还不是曾经对不起人家?

这四位姑娘,个个对他曾刻骨铭心相爱,他只记得别人的好处,别人缺点过失全都忘记了,于是每个人都是很好很好的......

终于,每一个姑娘都只变成了情爱世界里的“三千分之一的弱水”,自此只得被这份爱恨情仇生生困住了所有。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9)

05

我曾经以为,善良是一个性格,后来我终于明白,善良其实是一种选择。

当一个人没有能力的时候,他只能选择善良。

其实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普罗大众所谓的善良,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软弱无能,面对不公与强权我们无能为力。

我们的选择与其说是善良,不如说我们害怕承担作恶的后果,或者说根本无力作恶。

但当你拥有足够大的权力和暴力的时候你还能控制得住自己不作恶么?

张无忌可以。

张无忌就是一个有能力,但依然选择善良的人。

我们普通人看到一只蚂蚁,可以根据自己心情的好坏来决定它的生死。

以张无忌的武功,武林中大部人也不过都是蚂蚁,更何况这些人还直接或间接地害死了他的父母,他在光明顶上依然选择了原谅。

事实上张无忌一直被欺骗和背叛,但他都选择了原谅。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10)

尤其是张无忌对小人物的宽仁悲悯,如今读来不免心生感动。

比如,张无忌和韦一笑驰援武当,韦一笑抢了人家的马匹,他心下不安。

比如,万安寺救援,要用韩姬引诱鹿杖客,张无忌顾全她的名节。

比如,朱元璋杀死了大都押运各大派人的车夫,张无忌心存不忍。

再比如,从灵蛇岛归来,周芷若要杀死同行的采参客,张无忌少见大怒。

......

从一个教主、领袖的角度看,这些未免妇人之仁。

但是,客观来看,当我们都觉得小人物无足轻重的时候,一个大英雄能有这份悲悯,难道不可贵吗?

可以说,张无忌的善良,是无差别对待的。

当然,这点和现代的价值观有所冲突。

现代人讲究“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否则就是傻,是烂好人,总之不推崇。

但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里,你无法否认他的儒家仁义、浩然之风。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11)

06

人至中年,历经无数,终于看懂了张无忌的过人之处。

张无忌这个人,抛却盖世武功、身份权势这些障眼法,他大概是金书男主角中活得最真诚的一个。

所谓真诚,不光指对读者和书中其他人物,还指对他自己。

从始至终,指导张无忌做出各种决定的,一直是他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感情。

所以他总被评价为性格平庸、原则性薄弱。

他不像传统的英雄一样隐藏真实感受并且自我约束。

那些所谓的侠义之道、民族大节、正人君子的种种守则,对张无忌构不成约束。

他了解并尊重这些守则,但真正行事时,并没真的把他们当成圣旨。

张无忌所看重的,永远是人,他在乎的人——武当的人,明教的人,所有对他情深意重的人。

如果他真的把国家民族像郭靖萧峰一样时时放在心上,一开始压根就应该跟赵敏划清界限,根本不至于一直纠缠不清。

但张无忌的态度非常简单明确:卖国投敌是不会做的,光复汉室是要做的,跟赵敏在一起也是要的。

抗元是抗元,谈恋爱是谈恋爱。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12)

遇到关乎人生的大事,这种简单的心态,就成了张无忌最了不起的地方。

因为他能够举重若轻,能够理所当然地轻松放下许多常人难以接受或割舍的恩怨。

那些往往被大多数人看重的名利与权势,他全然不放在心上。

这样的轻松心态,杨过没有,郭靖也没有。

甚至被奉为神的谢逊,也是二十多年的恩怨过去,又经由空见和少林三僧不断地点化,才放得下。

但张无忌似乎生来就有。

令狐冲初时心里装着华山派,杨过少年不忿郭芙黄蓉对他的态度,胡斐想着为父报仇......唯有张无忌最简单。

身为武林“富二代”的他,成长在充满了残忍暴戾、尔虞我诈、恩将仇报的环境中,仍然坚守大仁大义。

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不想立身扬名,功成名就后亦不贪恋权力名位。

拿得起,放得下,进退有度。

现在的人总说不忘初心。

能有几人,穿过纠缠留初心几分?

这世上万丈红尘,张无忌,他是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之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曾经也一度觉得他黯淡无光,但如今细想,还真想不出谁能达到他这个境界。

于是,《倚天》有点“反英雄”的味道,其实这又何尝不是金庸骨子里的思维。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13)

07

张无忌渣吗?

曾经,答案是肯定的。

诚如大部人所言,别说赵敏和周芷若,包括另外两位,张无忌一个也配不上。

如今,再问这个问题,我沉默了。

张无忌真“渣”。

“渣”到让周芷若捅一剑都还毫无怨言。

“渣”到以为赵敏杀了蛛儿夺走倚天屠龙还不忍心杀对方。

“渣”到被小昭骗了连句重话都不说。

“渣”到蛛儿丑成那个样子都要写上“爱妻蛛儿之墓”。

“渣”到让朱九真坑的掉崖都不愿复仇。

......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14)

杨过渣吗?

张无忌属于不太会撩妹子,被动地被妹子撩,结果还落了个渣男的名号。

而杨过明明知道自己撩人的后果,但还义无反顾地撩,而且撩完就跑,误人一生。

于是——

程英写下“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陆无双给了他可以救命的锦帕,甚至愿意为他而死。

而杨过对郭襄的惊艳程度,不亚于《大明宫词》里太平遇见薛绍,都是“误终生”。

还有那耶律燕、完颜萍、郭芙,若不是最后有武氏兄弟和耶律齐“接盘”,恐怕又要生生多出几个“李莫愁”般的女子。

哦,还有一个公孙绿萼,宁愿自sha也不想让杨过为难。

虽然肉体上,杨过从未出gui,但是放任自己的行为对那些妹子造成的精神损害,完全是间接故意犯罪。

如果说杨过是个愚昧、反应迟钝之人,我可以理解他的“不自知”。

可杨过明明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啊,对于人情世故也了若指掌。

他难道不知道那些女孩的心意?

他难道不知道自己的那些暧昧举动会让那些女孩跌入自己的情网?

他难道不知道,最难消受“美人”恩?

他难道不知道,“情多累美人”?

还是他真的以为自己“平平无奇”?

然而就因为杨过和小龙女的鹣鲽情深,成了被无数人赞颂的爱情典范。

年少不懂事,又十六年苦等小龙女一人,真是洗得一手好牌,最后倒落个“无限专情”。

金庸把自己的15部作品除去《越女剑》,剩余14部连成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但书中那众多男男女女,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不是黄蓉与郭靖,杨过与小龙女?

我年幼之时,也曾独独觉得杨过和小龙女是天作之合。

此二人“天残地缺”的爱情实在太过震撼,一个失身,一个断臂,正是不完美的爱情才给人无限的感慨和祝福。

待到恍然大悟时,唯有感叹成长的代价太过残酷。

再提一个人——韦小宝。

几乎没有人觉得韦小宝渣吧。

为什么?

首先,韦小宝那一票女人,不是草包就是花瓶,总之没有一个有女主的特质。

而张无忌那四个女子个个光彩夺目,个性十足,每一个都足够在其他小说里撑起一个女主的人设。

其次,韦小宝将这件事处理得很好,本来在那个时代,就可以一夫多妻,韦小宝就大大方方地把所有喜欢的女人都娶回家,一个都不负。

再回头看张无忌,他之所以长久以来不招读者待见,不是因为他渣,恰恰是因为他不够潇洒。

张无忌最大的错误就是他太具备一个现代人的自觉。

张无忌是当时武林里武功最高、权力最大的人之一,相貌也是仪表堂堂的,而且是有实力当皇帝的人。

但是在爱情上,也许他思想上不够专一过,但其实他在行动上基本还是专一的,而且他骨子里遵循一夫一妻制。

真的,张无忌太难了。

金书给她四个这样出色的女子,而且还不是安排他都爱那四个,而是那四个都死心塌地地爱他。

所以他到底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一般人不会去想,因为我们普通人没有张无忌的人品,没有张无忌的境界,没有张无忌的烦恼。

所以不管是小说里他做的那个娶了四个姑娘的梦,还是电视剧里他说要是能和四个姑娘永远在一起的愿望,他都只是想大家都开开心心和平共处,不要为了他一个人争个你死我活。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15)

08

张无忌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他是真正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人品贵重。

他被世俗人嫌弃,被自大者看轻,说他优柔寡断,说他缺乏决断,说他不够心狠手辣。

多少帝王将相“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金庸太明白,权力面前,亲兄弟亲父子也不过如此。

男子与男子之间的情义,是人品上等的极致佐证。

张无忌这样的男子,何等珍稀可贵,一个男人如果有他这样的朋友,是要用来“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16)

讲真,金庸笔下的男主角,实在不必艳羡。

个个经历悲催至极,历尽人生诸般苦痛,有情皆苦。

若只看到扬名立万的爽快,那多半是读书不仔细或者阅历不够的缘故。

我是谁?我想要什么?

这些问题,在我们的一生中,大概会问自己很多次。

年纪不同,经历不同,心境不同,答案也不尽相同。

年少不懂张无忌,读懂已非少年心。

张无忌的成长之路(人至中年历经无数)(17)

~END~

(图/网络)

作者:咖啡里的云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到温暖和深情

推荐阅读:

“我偏要勉强”的赵敏,我偏偏不喜欢

周芷若的自白

生活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歌,这首歌叫“不悔”——杨逍&纪晓芙

书剑∣霍青桐: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笑傲江湖任盈盈∣心头的朱砂痣终会褪色,我信你终将与我笑傲江湖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笑傲江湖》岳灵珊&林平之

《天龙八部》萧峰&阿朱∣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王语嫣&段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