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秘的鸟现身南漳(我国最大鸟儿连续两年来汉)(1)

2021年冬天拍到的卷羽鹈鹕。

颜军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赵银斐 叶婷)10月20日、22日,武汉观鸟志愿者在沉湖湿地两次发现卷羽鹈鹕的身影。这是继去年10月结伴前来过冬之后,卷羽鹈鹕再次来到武汉这处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打卡”。

25日,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鸟类稀客”连续两年“用脚投票”选择沉湖湿地,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高度认可”。卷羽鹈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全球分布只有2万只左右。它们体长1.60~1.80米,体重可达15公斤左右,是中国现生鸟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20日,听闻卷羽鹈鹕“驾到”,武汉市观鸟协会副会长魏斌拍到一只卷羽鹈鹕埋头打盹的镜头。

三天后,新成立的沉湖湿地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杨睿等人在巡护过程中再次发现了一只卷羽鹈鹕的身影。

杨睿告诉记者,当时这只白羽大鸟站在一片荷叶后面,背对镜头,正在梳理羽毛。他忙用手机抵近高倍望远镜的目镜,拍下一段短视频。因为距离较远,湖面又有水汽,图像也不太清晰,但他同样如获至宝。“看到它时我很惊奇,也感到特别幸运。”他说。

颜军称,这是16年间卷羽鹈鹕第6次光临沉湖湿地。

颜军2005年开始观鸟生涯。2006年3月,他与该协会的鸟友们首次赴沉湖湿地调查鸟类资源时,第一次看到了卷羽鹈鹕。他回忆,当天中午在徒步调查几个小时后,他们在湖面发现了一只卷羽鹈鹕。大家顿时兴奋异常,长途跋涉的疲劳一扫而光。他用省吃俭用买的一架美能达300毫米长焦相机拍下了卷羽鹈鹕的照片。

此后,颜军成了沉湖湿地的常客。2008年、2011年、2015年的冬天,他都在沉湖湿地发现了卷羽鹈鹕。此后,它们销声匿迹,直到6年后再次现身沉湖湿地。

2021年10月,武汉鸟友在沉湖湿地总共发现了5只卷羽鹈鹕。它们在这里过完整个冬天,直到今年3月才离开。

“卷羽鹈鹕消失的6年,正是沉湖湿地退养还湿、恢复生态力度最大的几年。”颜军说,这应该不是巧合。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沉湖湿地拆除养殖“三网(围网、拦网、网箱)”;2019年,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种植、养殖全面退出,退养面积近7.8万亩;2021年,修复退化湿地2.1万亩。

此后,沉湖湿地鸟类数量明显增长。2015年冬,沉湖湿地越冬水鸟只有3万多只。2021年1月,增至7.7万只。今年1月,增至8.5万只,位居全市湿地第一,全省第二。

颜军说,卷羽鹈鹕个头大,食量大,活动空间需求大,对环境的安全性要求也较高。“它能待在沉湖湿地,表明在这里日子过得还不错。”

来源: 长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