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是什么地方(天下潞城有几多)(1)

说起"潞城",人们自然会想到我们的家乡.可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潞城"命名的地方还有好多。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潞城",现将本人收集到的一些乡镇以上建制的"潞城"介绍如下.望与大家共同商榷.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潞城街道办事处

潞城街道办事处原名潞城镇,位于常州市东郊,是常州市戚墅堰区2007年“撤镇改街道”后新成立的办事机构,潞城街道办事处现辖潞城村、东升村、光明村、曙光村、政新村5个村委会。辖区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18900人。省级经济开发区——常州市戚墅堰开发区就座落于潞城街道办事处境内。

潞城街道办事处交通十分发达。西接常州市外环路,东接沪宁高速公路,南临沪宁铁路、312国道和京杭大运河,北傍长江黄金水道及国家开放口岸常州港。境内也形成了三纵五横的道路交通格局。明代诗人刘勉之有诗云:毗陵东隐潞城村,山明水秀令子系;竹林清封周氏仓,野桃相拥邓家园。改革开放以来,原潞城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逐步以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化乡镇。工业上,已经形成了以电线电缆、电子电机、食品加工、化工、纺织、机械制造、光学仪器等多种行业并存的格局。连续6年获得常州市工业十强乡镇称号。常州新加坡城、安凯特电器有限公司、超明食品有限公司等大项目、大公司均落户潞城境内。农业上,着力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示范园区不断涌现,芦荟园、早园竹、草莓种植等规模都很大。

广西田林县潞城乡

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位于广西西北部右江河谷上游地带,与滇、黔两省交界,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和土特产资源

潞城瑶族乡辖:潞城、旺吉、红旗、营盘、丰厚、八洞、平板、弄读、各烟、丰防、渭祥、平合、三瑶、那帮14个村委会,78个自然屯,118个村民小组,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潞城瑶族乡 17768人,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盛产水稻、生姜、油茶、玉米、杉木、油桐、八角、板栗、桃果、李果、柿子等。潞城乡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处于低纬度,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热量丰富,雨量适中,气候温暖,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霜期短,雨热同季。但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地势的变化,地貌的各异,气候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也较大,形成许多不同的小气候,为农林牧业生产提供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历年平均气温 16 ℃~ 21 ℃,最热为 7 月份,平均气温 22.3 ℃~ 27.6 ℃,最冷为 1 月份,平均气温 7.3 ℃~12.7 ℃。年平均无霜期为 246 天。全年太阳辐射为 10085 千卡 / 平方厘米。该乡有淀粉厂、油脂厂、红砖厂、木材加工厂等企业,租赁、运输、商业、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该乡有百古营盘和灯草塘2个景点。.

山西省陵川县潞城镇

陵川县潞城镇是2001年撤销侯庄乡、潞城乡后合并设立的,区划调整后潞城镇辖44个行政村,16582口人,面积144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设在潞城村.

潞城镇境内有丹河支流和小潞城河。丹河支流发源于陵川县潞城乡境内,向南流入晋城泽州,注入丹河。是丹河东部最大的一条支流。长约40多公里,河床宽约10米。流域面积13.29平方公里。小潞城河发源于陵川县北四渠,流至潞城汇入廖东河。长7.5公里,河床宽约10米。潞城镇气候凉爽,气温宜人。年平均气温7—9℃,夏季最高气温仅26℃,是人们避暑消夏、休闲度假、寻幽访古的理想境地。

潞城镇景色宜人,文化灿烂。处于陵川旅游热线的中心位置,“一山一区一景一寺一址”闻名遐尔,是旅游观光、寻古览胜的好地方。“一山”为举世闻名的围棋发祥地棋子山;“一区”为灿若云霞的槐树岭金秋红叶主景区;“一景”为景致奇绝的古陵川八景之一义门“锦屏朝霞”,“一寺”为白玉鉴人的隋代古庙郊底白玉宫,“一址”为陵川县县委第一次会议天池会址。

潞城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北纬35°37′——47′,东经113°13′——27′,位于县境中部,陵修线(陵川——河南修武)贯穿全境,陵辉线(陵川——河南辉县)檫界而过,是陵川与河南、陵川东部与西部进行经济贸易的必经之地。

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

潞城镇地处首都百里长安街东端,全镇境域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近4万。潞城镇辖1个居委会、54个村委会。距首都机场20公里,距天津新港10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北京六环路、京津公路、宋郎公路纵贯境域南北,京哈高速、通胡公路、武兴公路横跨境域东西,与境内密布交错的乡村公路相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潞城镇地处大运河、潮白河、运潮减河三河环绕之中,绿园清波,人杰地灵,是通州区重点水源保护地,水资源充足,环境格外优美。通州区运河文化产业带、北京东方文化产业园区、大运河高尔夫球俱乐部、大运河生态庄园以及大营生态旅游度假村的组合,使潞城镇成为水不断流、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现代化城市的后花园。

潞城镇西北部18平方公里,是通州区"十五"规划中河东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武夷、太合日盛等多家房地产公司入驻开发,将逐步发展成为建筑面积近640万平方米,集居住、服务、娱乐为一体的国际化新兴市镇,建成后将有15万人口入住,是未来通州乃至北京的一流居住区,为潞城镇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打开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潞城镇是北京市重要的绿色、安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000亩,林果花卉达3000亩。特种养殖、种植是该镇富民的重要产业,饲养的乌鸡、肉兔、肉牛等近百个新特畜种,以及种的爱宕梨、丰水梨、红缇、中华圣桃等,大大丰富了首都市民的的饮食文化生活。以北京市大运河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依托城市发展需求的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每年向首都市场提供2亿公斤绿色农副产品。并同时建成了集生态旅游、食品加工、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最有意思的是潞城镇好多村名与我市的村名相同或相近,如辛安屯、古城、南刘(流)等,具体这些村与我市有没有关系,还有待考究。

山西省潞城市

我们的家乡是全国独一无二命名的县级"潞城".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这里对潞城市也作一些介绍.

浊漳河是上党境内的最大河流,河分三源:浊漳南源出于长子县发鸠山;浊漳西源出于沁县漳源村;浊漳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树沟。南源和西源先在襄垣县甘村交汇,又东至襄垣县合河口与北源交汇,始称浊漳河。浊漳河又东南经黎城、潞城、平顺,在平顺县东北部的下马塔出山西省境。在先秦时期,浊漳河被称为“潞”,汉以后才有“潞水”、“潞川”、“浊漳”等别称。路,古训为“大”,那么,潞当时以其水势大而得名,《说文》云:“潞,冀州浸也。”山西省历史上的政区地名潞县、潞城县、潞子县、潞州、潞安府等皆本于此。

古史记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炎帝的后裔参卢受封于今潞城市一带,建立了潞国,他的子孙遂以“路”为氏。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附近长治市百谷山神农庙、长子县神农泉、熨斗台炎帝庙、高平市炎帝陵等众多炎帝文化遗迹的历史渊源。

到商代武丁以后,商王朝与西北部的鬼方、土方、昌方等邦国的战争时有发生,这些邦国都分布在山西的南部,其中鬼方的一支叫西落鬼戎就活动在今潞城市一带。《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后汉书·西羌传》也印证了这一史实:“及子委历,遂伐西落鬼戎。”陈梦家等先秦史专家认为“落”即“潞”,并指出:“武丁卜辞中所见的多方与诸国,尤其是与商王国敌对的方国,多在晋南,即汉代的河东郡,一部分在上党郡。”“这些部族有些一直保持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即殷以后称为‘北戎’、‘北蛮’、‘赤狄’的;有些则混和了不同程度的中原文化,或其社会已进步到了高一级的形式。如隗姓的隗、潞———鬼方、狄。”

到春秋时期,随着人们对狄人的认识,把狄人分称为赤狄、白狄、长狄等部族。其中赤狄又以其所处的地名分为潞氏、甲氏、留吁、铎辰、蔷咎如等族群。据考证,赤狄人最鲜明的特色是崇尚红色,身着红衣,故名赤狄,这显然是受到华夏文化的影响,华亦赤也。从晋献公到晋景公在位的近百年间,赤狄与晋国的冲突、交往从未间断。晋成公为了和赤狄中最强大的潞子国(即潞氏)表示睦邻诚意,曾把自己的女儿伯姬嫁给其国君潞子婴,通过和亲换得暂时安宁。公元前594年,潞子国权臣酆舒逼迫国君绝晋之好,并诬伯姬以罪,杀害了她,又装作不小心打伤潞子婴的眼睛,潞君力不能制,只好求救于晋国。晋景公听说自己的亲姐姐被杀,怒不可遏,便欲立即发兵讨伐潞子国,众大夫一齐劝谏道:“不行,酆舒有三大优势,不如等他退位以后再作打算。”这时只有大夫伯宗支持景公出兵,他从晋国长远利益考虑阐明道理,罗列了狄人酆舒的五大罪状作为征伐理由:不祭祀祖先,一也;嗜酒群饮,二也;强占黎侯国土,三也;杀我伯姬,四也;伤潞君的眼睛,五也。这年六月,晋景公派大将荀林父兴师问罪,在曲梁(今潞城市石梁村)大败潞军,随之杀酆舒,灭潞国。第二年,晋又派大将士会伐灭甲氏、留吁、铎辰。公元前588年,最后击溃赤狄余部,才彻底清除了赤狄侵扰,将上党地区统归晋国疆域。到现在潞城市的古城村还有春秋潞子国都城遗址,续村有潞子婴墓,石梁村有曲梁之战古战场,潞祠山有潞子婴祠等潞氏文化遗存。

战国时期,潞子国故地称为“潞”或“露”,为韩国上党十七邑之一。当时,潞、露二字可通假,当前仍有存世的韩国方足露布,其地望即今潞城市。西汉初,在潞子故都城置潞县,属上党郡。西晋时期,潞县一度为上党郡治所。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改潞县为刈陵县,县治在今黎城县古县村,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69年),又从刈陵县划出南部区域置潞城县,县治设在今潞城市区。“潞城”县名始此。唐末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权臣朱温为避其父朱诚名讳,改潞城县为“潞子县”,同时还有翼城县改“浍川县”,晋城县改“丹川县”,黎城县改“黎亭县”等等。五代唐时才都恢复了原名,潞子县也复名为潞城县。

1954年4月,潞城县与长治县合并为潞安县,县人民政府驻长治。1958年11月,撤销潞安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长治市和黎城县。1962年3月,恢复潞城县。1994年4月26日,撤县设潞城市。潞城市现辖2个街道、4个镇、3个乡,总面积615平方公里,人口约23万。(王富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