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便是好汉。——曾国藩。

5月进入中旬,对于广大高三学子来说,都在做高考前最后的冲刺。

这当中,有人跃跃欲试,有人稍显惆怅。

考得好,固然欣喜;考不好,那可能就需要你一个人面对了。

如果不用参加高考,直接上清北,这样的好事相信很多人都会欣然接受,可偏偏就有人“剑走偏锋”。

北京曾有一个男孩主动放弃保送北大数学系的机会,他,就是少年李泰伯

16岁考北大状元(京城少年放弃保送北大)(1)

学霸:我不想被动接受书本的知识

很多父母认为,好的名字会带给孩子好的运气。

中国自古就有取名寻出处的传统,一个拥有厚重文化积淀的好名字,会让人平添几分敬意,李泰伯的名字便取自《论语·泰伯第八》。

泰伯的父亲为周部落首领,作为长子本应该继承王位,但是泰伯却多次避让、将王位让给弟弟季历。

泰伯因此以品德高尚著称,深受天下人崇敬。

由此可见,父母对李泰伯的成材寄予了厚望。

16岁考北大状元(京城少年放弃保送北大)(2)

李泰伯从小阅读兴趣广泛,他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是史铁生,书架上永远摆着一本《史铁生散文》。

史铁生告诉了我什么是爱、什么是力量、什么是生活,我相信他的文字和精神会成为我们民族的标志。

在父母的精心栽培下,李泰伯喜欢画画、弹钢琴,爱听莫扎特的曲子,高兴的时候还亲自谱曲给爸爸作手机铃声。

他不仅喜欢读书、爱好广泛,社交能力也很强。

每年一到寒暑假,同学们都泡在图书馆或者上补习班,而他则选择出门游学。

上海世博会期间,他在那里“逛”了两个月,除了感受各国科技和文化的魅力,旅行的经历也在启发一个少年追逐梦想的野心。

16岁考北大状元(京城少年放弃保送北大)(3)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开卷有益,但是却不能“死”读书,旅行过程中收获的经历不仅可以开拓眼界,还能涵养一个人的气度与格局。

在学校,除了各门功课出类拔萃,李泰伯同时担任班长和学生会主席,他还和老师们一起开办了《模拟联合国》的选修课。

他说:“我不想被动接受书本的知识。”

少年的才华与野心让他一度赢得了人大附中校长的称赞:

李泰伯是德、才、貌三者集于一身的领袖级人才。

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

16岁考北大状元(京城少年放弃保送北大)(4)

拒绝保送:年轻人应该多经历些挑战,我也有信心接受挑战

高考前,由于在数学方面的过人天分,李泰伯曾收到了北大抛出的橄榄枝——保送北大数学系。

但是,这位天才少年却拒绝了这个在所有人看来梦寐以求的机会。

他说:“获得保送资格时,我对未来还没有清醒的规划,况且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多经历些挑战,我也有信心接受挑战。

果敢、坚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李泰伯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16岁考北大状元(京城少年放弃保送北大)(5)

李泰伯用高考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判断,他摘取了当年北京理科状元的桂冠。

语文138,数学146,理综279,英语140,总分703分。

高考结束后,李泰伯打算出国留学,当他将各种奥数、英语竞赛获奖证书以及省市三好学习的荣誉递交到大洋彼岸后,没想到美国11所顶级高校却无情地拒绝了他。

“至刚易折”,这应该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低谷期了吧。

回忆起这段经历,李泰伯却说:“感谢拒绝。”

少年的气度不一般!

16岁考北大状元(京城少年放弃保送北大)(6)

随后,李泰伯申请报考香港大学,在去港大之前,按照惯例要先在清华委托培养一年,这一年,他成功获得了香港大学64万的全额奖学金。

进入港大后,他又向哈佛大学递交了入学申请书,没想到最终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

再去美国之际,他又放弃了作为港大交换生前往耶鲁大学学习一年的机会。

在美国读书期间,李泰伯同样作为交换生进入英国剑桥大学进修。

跟李泰伯沾边的这些国际名校,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啊!

16岁考北大状元(京城少年放弃保送北大)(7)

曾有校友这样感叹道:

“欣赏!泰伯兄四年游学清华,港大,麻省和剑桥,占尽了东西方名校。生在亚洲,学在美洲和欧洲,还在非洲从事教育活动。古往今来,堪称中国第一才子。敬佩,真的非常敬佩!”

李泰伯不负众望,四年前,他又考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

16岁考北大状元(京城少年放弃保送北大)(8)

那个曾经扬帆远航的少年终于抵达了梦想的彼岸,祝福每一个不屈不挠、坚守初心的人。

李泰伯的成长经历带给我们的启示

01自我选择效应

人的一生,要面临很多选择,李泰伯小小年纪,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抉择。

既是选择,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心理学上将其称为“自我选择效应”。

今天的生活是由3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3年后的生活,这就是自我选择效应。

“自我选择效应”以及李泰伯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

人生遇到十字路口,要学会理性判断、积极应对,凡事有因果,不管做出何种选择,我们都应坦然处之,而不是自怨自艾。

“不犹豫、不后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6岁考北大状元(京城少年放弃保送北大)(9)

02学霸特立独行的学习方法

谈到学习方法,李泰伯说自己做一道题,最重要的是能够“触类旁通”。

比如做英语完形填空,他做完后,会自己再挖几个“空”,这样多练习几次之后,再做同样的题型时就很容易上手,既准又快。

看来,掌握做题的方法远比刷量更重要,李泰伯在学习过程中异于常人的方法被他看作是高考取得高分的关键。

天才少年李泰伯的分享,希望广大学生党能够借鉴、应用。

最后,祝福每一位高三学子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良心写作、持续奉献优质好文,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分享关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