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和12月,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革命之火被蒋介石扑灭后,毛主席在江西井冈山上的小部队,就成了星星之火。

而这火星,将成长为燎原之势。且这火势,很快就起来了。

刚来井冈山不久,接连几个县城就被毛主席攻占,这使得国民党江西当局目瞪口呆,大惊之余出兵,对井冈山进行第一次“围剿”。

1928年初,敌人来了。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以正规武装对抗正规武装(以前以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为主)。

我们无法确定之前以书生和农民运动示人的毛主席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学会打仗的,但就在此刻,毛主席惊人的军事天才开始展现。

有可靠资料表明,此时他就提出了著名的游击战的十二字方针:

“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

(后来,朱德总司令和毛主席一起再次总结游击战作战原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

在这个方针下,面对敌强我弱,毛主席针对两路敌军较少的那一路展开进攻,制定出了晨雾发动突袭,围三缺一的计策,这一招就化解了这一次“围剿”。

第一次与正规军作战,毛主席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了好成绩,全歼敌军一个营和县靖卫团,俘虏近300人。

这种从没打过仗,第一次指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并制造了今后20年克敌制胜法宝的人,在军事领域应该称之为——军神。

这么好的战术,国民党蒋介石想不想学呢?

他想学,很想。

第二次国共合作打日本鬼子时,他就找到了这个机会。

谁推荐蒋介石(蒋介石也觉得好)(1)

(一)国民党也想过打游击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第一次是共同对抗北洋军阀)。

他们装备好,人数多,组织还健全,那既然游击战术这么好,他们打游击会不会更得心应有?

不仅很多军事爱好者这么想过,实际上当时国民党不仅这么想过,还这么做过。

1938年,国民党在武汉开了一次军事会议,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就说了,既然八路军能在敌后展开游击战,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那我们也能这么做。

(这里顺便说一句,抗日战争时期国军的贡献非常大,作为大国子民,我们应该要承认这一点。)

于是大会决定,黄河以北的国军部队就不要过河了,就地展开游击战,这个建议看上去无比美好,缺枪少炮的八路军能做,我们这些武装精良的国军也能做,于是蒋介石宣布:

“二战期间,以游击战为重点。”

为了打好游击战,国民党在1939年还在湖南开办了一个游击战干部训练班,还很虚心地请教了游击战鼻祖——八路军。

既然请教了,我党全力支持,也不能掖着藏着了,毕竟小日本太嚣张,就让叶剑英元帅领头,带着一批了解游击战的教员去给国民党的干部培训。

但叶帅一开讲,直接说出了游击战的精髓时,国军干部们就直摇头,大呼:“学不来学来。”

谁推荐蒋介石(蒋介石也觉得好)(2)

(二)游击战的精髓

叶帅说的游击战的精髓是什么呢?

——游击战讲究的不是单兵装备的问题,而是怎么组织的问题。

怎么讲?

你想,小股部队到敌后不仅要骚扰、消灭敌人,重点是要能时刻判断形势:

什么时候是敌人前进了,我就要退了?哪个时刻是敌人“驻”下了,我就要去骚扰了?什么时候敌人疲惫了,我就要往死里打了?等等等等。

这都得一线官兵自己判断。

这是打仗的时候,不打仗时呢?

还要能以单兵去发动当地群众,离主力部队那么远,吃什么?补给哪里来?都得自己想办法,如果可以的话,还能说服年轻力壮的人一起干革命。

最重要的是,打散了还要能自己找回来,找到大部队,而不至于就地散了回家了。

毫无疑问,要做到以上,就得要求一线官兵有较高的文化和政治素养。

文化素养能保证有能力时刻自己判断形势和发动群众;

政治素养能保证找不到大部队了,还能自己找回来。

个体的素质,才是游击战能成功的内核和精髓。

国民党军官一听,为何直呼学不来?

谁推荐蒋介石(蒋介石也觉得好)(3)

(三)国军为何学不来?

我们得从自古以来的建军方式讲起。

明朝时戚继光的戚家军那么威猛,为何?

发明了对待倭寇的特殊战法鸳鸯阵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戚家军的人员组成,他招兵主要要求有两点:

1、只收农民,不收城里人。

2、皮肤白皙,眼神灵动、动作轻快的不要。

为何只收农民?因为城里人或多或少都有家产,有家产就有顾忌,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不会卖死命。

为何皮肤白皙眼神飘忽的不要?因为有这个特点的人大多心思活泛,下命令了他会自己思考,一思考就会质疑命令,你还得来回解释,战机就在顷刻之间,你这一解释黄花菜都凉了。

由此,戚继光把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招进来,组成了戚家军的原始班底。

这帮人执行命令彻底,又能打,还有鸳鸯阵的加持,打得倭寇哭爹喊娘找不着北。

说白了,戚继光招兵的政策是什么?

——是“愚兵”政策。

你看后来的曾国藩,他为何能组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湘军?

这与湖南人霸蛮的性格也是息息相关的。

蒋介石虽不是湖南人,却也信奉的也是这一套,毕竟他无法突破传统思维(想看毛主席是如何突破传统思维的,文末点击链接查看),他有一句名言:

“打仗打的就是将领。”

你看他从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开始,就非常懂得笼络学生,天天有事没事找学习好的同学谈话,家里有什么困难啊?需不需要我来解决啊?

他为何要这样?

因为他奉行的就是那句话,打仗打的就是军官将领,军官最重要,士兵自古不重要。

谁知道军校里的这些年轻娃娃,将来会不会成为优秀的将领呢?

所以,他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笼络。

效果好不好?

非常好,你看后来那些称他为校长,死心塌地为他个人效忠的高级将领们,就是这时候种下的因。

谁推荐蒋介石(蒋介石也觉得好)(4)

国民党对士兵呢?

当然也是愚笨政策,在战场上只要执行命令就可以了,不仅不需要教育,还很怕他们受了教育产生各种思想,思想一开放,队伍就不好带了。

这样的建军方式,恰恰和我们解放军这边的政策完全相反:

1、解放军的游击战:

底层逻辑就是需要基层官兵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没有文化怎么听得懂革命的意义?没有思想觉悟怎么发动群众?

你看我们解放军,一有空就搬个小板凳开堂授课。

2、国民党的传统战:

底层逻辑就是需要基层官兵没有文化,甚至要愣,直接愣头青最好,有了文化有了思想,我这自上而下的统治还怎么玩?

你看国民党,一有空就抽烟喝酒大吃大喝。

谁推荐蒋介石(蒋介石也觉得好)(5)

(四)总结

国共双方的建军方式的底层逻辑不同,决定了国民党不可能学会游击战(为何有人说海底捞你学不会?道理也就在这里,商业的底层逻辑不一样)。

退一万步讲,他要真学会了,或许都不用我们打了,因为军队逻辑一变,就都成了我们解放军了。

双方一开战,国军就放下枪,握着我们解放军的手——同志,你好啊!

然后,老蒋可能就直接转身向台湾走去了....

(完)

点击阅读:三湾改编:毛主席的创新思维,颠覆掉了几千年的铁律


参考:

1、《毛泽东自述》;作者:毛泽东。

2、《为什么是毛泽东?》;作者:任志刚。

3、《解放军为什么能赢?》,作者:徐焰少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