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皇太极带着大军从沈阳出发,继续讨伐明朝,跟以往不一样的是,皇太极这一次并没有攻打山海关,而是借道蒙古,长途跋涉近千公里的路,跑到了明军防守薄弱的蓟门关,很快就攻入了京畿地区,并且四处抢掠,朝廷为之震动。

当此之时,北京几乎成了一座孤城,皇太极甚至摆出了攻城的架势,各地的将领也纷纷带兵前来勤王,比如袁崇焕、祖大寿等人。在这些勤王的人中,从山西而来的耿如杞虽然带来的兵不多,遭遇却让人唏嘘不已,几乎预示了明朝的灭亡。

此人和崇祯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亲自带兵勤王)(1)

崇祯皇帝

话说,耿如杞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在京期间担任户部主事,后来职位调动,升任遵化兵备副使,遵化地理位置重要,有畿东第一城之称。

当时,魏忠贤权倾天下,一些地方官极尽谄媚,不是盖生祠,就是对着魏忠贤的画像三叩九拜,这股风气也传到了耿如杞当官的地方。有一次,当地的巡抚刘昭率领全部文武官员,向魏忠贤的挂画行跪拜礼,耿如杞虽在其列,但只是做了半个揖,意思意思了一下而已。

魏忠贤知道这件事后,利用权势,大肆弹劾,硬是把耿如杞下了狱,还判了个秋后问斩的大罪。牢狱之中,耿如杞受尽了折磨,到了即将押赴刑场的时候,碰到天启皇帝驾崩,崇祯上位后,三下五除二把魏忠贤革职查办,并逼得自杀了,耿如杞这才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命。

此人和崇祯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亲自带兵勤王)(2)

太监

在崇祯皇帝的旨意下,耿如杞官复原职,但心有余悸的耿如杞并不想当官了,于是打了个报告,乞求告老还乡。当然,这个请求被崇祯皇帝驳回了。从这个层面来说,崇祯皇帝对耿如杞有救命之恩,也有再造之恩。

所以,皇太极围困北京城时,耿如杞从山西带着五千人马,匆匆忙忙地赶到了京畿,并向兵部报到,加入拱卫京畿、抵抗满清的一员。一般来说,地方军勤王都是临时接到命令的,且要求神速,所以军饷、军粮都由中央负责供给、安排,但是,勤王军队要领到军粮的话,必须要先确定驻防地点。

此人和崇祯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亲自带兵勤王)(3)

明朝官吏

结果,当时的兵部,不知道什么情况,让耿如杞带着他的勤王兵,三天之内换了三个驻地,通州、昌平和良乡,这三个地方相隔近200公里,相当于几千人马三天吃不饱、睡不好的情况下,每天都要急行军六七十公里,强度很大。

对耿如杞来说,既然来了勤王,就要服从兵部的指挥,他个人二话不说,一直执行命令,但手底下的勤王兵,却苦不堪言,在第四天又要调动的时候直接哗变了,开始抢掠地方,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了。这件事被崇祯皇帝知道后,他十分震怒,直接抓了耿如杞,并在两年后直接问斩了。可惜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