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国外,由于消费者对罐头认知比较成熟,罐头的消费量很大,比如欧洲人每年人均消费罐头54公斤,美国人每年人均消费罐头90公斤。但在中国,每年人均消费罐头仅有3公斤,似乎过人对罐头的消费并不感冒。

相较之下,时下盛行的冷冻食品固然方便,却因为电源和设备问题而受到限制,在一些野外活动的时候也就没有那么便利。但是罐头问世已有大约两百年,虽然时间不长,却足以改变人类的生产行为与饮食习质。你知道罐头是怎么来的吗?

为什么罐头灭菌时涨罐(解决食品保险问题的罐头)(1)

罐头的产生一定离不开拿破仑,可以说如果没有拿破仑就没有罐头。而这不是说是拿破仑发明了罐头,而是拿破仑"催化"了罐头的产生。

1809年,世界贸易繁荣兴旺,拿破仑的大军在欧洲各国四处出击。兵法有言"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打赢战争的关键的关键。但生活在船上的海员们,因为长时间吃不到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品而饿死,他们中间有的人还患了严重威胁生命的坏血症。拿破仑当然想改变这个现状,于是用12000法郎的巨额奖金,向人们征求一种可以长期贮存食品的方法。

为什么罐头灭菌时涨罐(解决食品保险问题的罐头)(2)

为了得到这笔奖金,很多人都投入了这项研究活动中。这其中有个法国人,他叫阿佩尔。他是经营蜜饯食品的,曾经在酸菜厂、酒厂、糖果店和饭馆当过工人,后来成为一名厨师。不过,他在贩卖果浆、葡萄酒等食品的时候,发现这些食品里有的很快就变坏了,但有的却不那么容易变坏。在一次偶然,他又发现,将密封在玻璃容器里的食品适当加热,这些食物就不那么容易变质,他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于是,阿佩尔对食品长期贮存的方法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经过十年的艰苦研究,他终于在1804年获得成功。而他的方法就是:将食品处理好,装入广口瓶内,再将它们全部放在装有沸水的锅里,加热30~60分钟后,趁热用软木塞将瓶口塞紧,再用线加固或者是用蜡将瓶口封死。这样的方法就能较长时间的保存食品并且不易腐烂变质。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罐头的雏形。于是,最早的罐头就出现了。

为什么罐头灭菌时涨罐(解决食品保险问题的罐头)(3)

阿佩尔的玻璃罐头问世后不久,英国人彼得·杜兰特的锡罐头横空出世,并在英国获得了专利权。比起易碎的玻璃罐头,锡罐头有着不易破损的优良性能,但其实两者的原理还是一样的,但是即使是这么好的锡罐头也免不了出点问题。早期的锡罐头是锡、铅合金,在食物本身具有酸性的情况,铅会进入食物。超过一定量的铅含量就会造成铅中毒。

1862年,法国的生物学家巴斯德发表论文,阐明了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于是,各地罐头工厂开始采用蒸气杀菌的技术,使罐头食品达到绝对无菌的标准。时间巨轮滚动到了19世纪的末期,当时德国的化学界呈井喷式发展,大量的化工生产方法从德国进入世界各地。铝的便宜制法也在这一段时间里出现在德国拜尔实验室里。很快,人们就意识到这种可塑性强、不易腐蚀的金属的优良性能十分适合于制造罐头。美国人在1915年制造了第一个铝制易拉罐,同年铝制的罐头也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

就这样,原本因为保鲜问题而无法大量出口的食材,都被制成了罐头,开始了漂洋过海,营销世界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