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这个赵氏孤儿其实说的就是赵武,世人尊称其“赵孟”,史称赵文子。很多人对赵武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他的祖父赵衰曾协助春秋时期霸主之一的晋文公当上国君,是当时的重臣。《史记》对赵衰有着极高的评价:“文公之所以能重返国家并称霸一方,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赵衰的计策。”所以,赵衰当时在朝廷中的权利很大,文公甚至让其代为治理朝政。

赵氏孤儿讲述的是哪个时期的故事(赵氏孤儿的故事是真的吗)(1)

赵衰的儿子名为赵盾,在晋襄公去世以后,赵盾拥立灵公登上王位。但是,这位新国君却有着残忍嗜杀的性格,赵盾曾多次上书进言劝其仁爱却难以改变新国君的秉性,反而,使新国君产生了暗中除掉他的心思,这个故事最早记载于《左传·宣公二年》一书中。

赵盾由于一些原因与当时的国君晋灵公之间产生了矛盾,导致晋灵公派出杀手要杀他。幸亏,赵盾平时为人良善乐于助人,结下了很多善缘,很快,便有人向他透露了这个消息。赵盾无可奈何下选择出逃,但是,没等到他逃出国境,他的兄弟赵穿竟然怒而将晋灵公杀死并拥立晋襄公的弟弟为新任国君。

赵氏孤儿讲述的是哪个时期的故事(赵氏孤儿的故事是真的吗)(2)

之后,赵盾得以重返朝廷任职,一切相安无事,但是,他却默默背下了弑君的罪名。赵盾去世以后,其子赵朔继承了他的职位。晋景公三年,晋国出兵救援赵国,赵朔为大将军。由于此次出征,所以,赵朔迎娶了赵庄姬,庄姬是晋成公的千金。

而有关赵家一门被灭族的记载则出现在《左传·鲁成公八年》一书中。由于,庄姬与他丈夫的弟弟关系暧昧,赵家族不得已而出面加以干涉,最终,导致庄姬在背后向晋侯说赵家的坏话,而与赵家有仇怨的大臣们借此次机会,将赵家铲除,一家三百多口尽被武将屠岸贾诛杀。之后,庄姬将赵朔之子藏在宫中,此子成人后重返朝廷,这个唯一幸存的孩子就是赵武。

赵氏孤儿讲述的是哪个时期的故事(赵氏孤儿的故事是真的吗)(3)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晋世家》一书中有关这段故事的描写与《左传》差不多。但是,他在另一书《史记·赵世家》中,却用很大篇幅讲述了这段轶事,就是人们比较熟知的赵氏孤儿的大致内容。赵家一门被歹人设计灭门,只余下一个孩子幸免遇难。之后这个孩子被程婴所救,在歹人的追杀下活了下来。这个孩子忍辱负重,待成年后为赵氏一族报仇。

但是,在其他的历史著作中只能找到关于赵家灭门一事的只言片语,却丝毫未提及追杀孤儿及孤儿被救一事。而关于司马迁撰写的此故事的来源,据相关人士分析,司马迁著书之时不仅参考了历史资料,还大量吸取民间野史,因此,故事中的许多细节可能由各种民间传说组成的。

赵氏孤儿讲述的是哪个时期的故事(赵氏孤儿的故事是真的吗)(4)

那么,司马迁所记载故事的真实性到底如何呢?

其实,《史记·赵世家》中记载的赵家被灭族一事中有许多虚构的成分。首先,支持赵氏遗孤的历史事实是不够的,《史记》中关于赵朔的描写并不多,但是,他继承了父亲的地位,于晋景公三年时,他在与楚国的战争中任大将军,他的政治地位明显高于他的诸位兄弟。

但是,自此以后,历史资料中关于赵家的记录却再没有提起过他。有很大可能性赵朔英年早逝,而后,其妻庄姬与其弟产生暧昧关系,按照时间推断,在景公十七年的时候赵朔不应有一个刚出生的孩子。 其次,《史记·赵世家》中关于赵氏被灭门一事的时间与其他史料记述有所出入。

赵氏孤儿讲述的是哪个时期的故事(赵氏孤儿的故事是真的吗)(5)

很多历史著作均记录赵家被灭族一事的时间是在晋景公十七年,而且,还记录了赵家一族在晋景公三年之后参与了很多历史事件。因此,赵家被灭族的时间不可能是《史记·赵世家》所记载的晋景公三年,因此,可以推断这个故事有所失实。

最后,根据《左传》中关于赵家被灭族一事的描述,其故事起因是赵朔的妻子与其弟通奸,而赵家出面干涉,于是,庄姬在背后向晋侯说起赵家的坏话,最终,造成了赵家一族被灭。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出于避讳,他在史记一书中从不记载与通奸有关的故事。于是,他将赵家的这段故事重新改写,以顺应当时的文化环境。

赵氏孤儿讲述的是哪个时期的故事(赵氏孤儿的故事是真的吗)(6)

春秋时代的政治环境十分混乱,当时主要有三大势力:王室,公室以及卿大夫,而晋国的国君与卿大夫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赵家被灭门的最主要因素便是政治纷争,赵家一门长久的把持着国家权利自然引起晋国公室的不满。晋国国君不能接受强权被旁人所把持,为了改变这一政治形势,所以,才有赵家被灭族一案。

参考资料:

『《赵氏孤儿》、《左传·宣公二年》、《左传·鲁成公八年》、《史记·晋世家》、《史记·赵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