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翎

“作为一个寻常人,我的看法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但对自己却很重要。这说明我有自己的好恶、爱憎等等。假如没有这些,做人也没什么味道。”

以上摘自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杂文集的序言部分。我不敢说这话适用于所有人,但于我而言,一定是受益匪浅。

我身边喜欢小波的人并不多,不喜欢的理由无非是:故事太黄、文字太戏谑、想法太奇特。前面两个我不做评价,但我认为,“想法太奇特”并不能成为不喜欢的理由。

因为,我正是喜欢他的“特立独行”。

王小波一直特立独行(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1)

01 思维的乐趣

作为一个会写代码的文人,小波认为思维是何其重要。他说:“思维可以给人带来很大的乐趣,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可以剥夺这种乐趣。”

而享受思维乐趣的前提,必须是能“独立思考”。

如果你告诉我,一篇书评必须包含一、二、三部分,每个部分必须包含哪些内容,最后文章必须要提炼上升到人生感悟、成功法则、生活智慧等高大上的范畴。

要是不按照这种模式来写,我的书评就不能算合格,更不要谈获奖。

那现在,我面临两种选择:

1)逼着自己按照套路来写,努力一点还很有可能拿奖,但也很不爽。

2)管他合格不合格,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基本会落选奖项,但很爽。

假如我选择了1),按照小波和我一致认同的准则,做人也没什么味道。

假如我选择了2),我写下的这些看法也许会遭到别人的嗤之以鼻,更得不到什么奖励,但对我来说却很重要。

如此看来,我应该会选择2),因为,做人有味道比什么都重要。

王小波一直特立独行(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2)

02 有趣地说道

我在豆瓣上有一个很喜欢的书评大神,名字就不提了,暂且称呼TA为“大神”。

大神的文章看着并不华丽,也没有摆出学术权威的调调,而是用一些平常而有趣的事情引入TA想要说的“道理”。

收录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杂文集里的同名文章好像也在说着意味深长的“道理”。

小波一直说着一只猪的故事,但好像说的又不是一只猪,到底是不是猪,朋友们可以自行体会一下。

小波说的这只猪啊,真叫人心生羡慕。虽然是一头肉猪,但它每天总是跃出猪栏,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说到爱情,猪栏里的母猪它是看不上眼的,它喜欢找村寨里长得漂亮的姑娘。

高兴的时候,它会跳上屋顶晒太阳,会学汽笛叫;被众人围捕的时候,它一猪可以敌百枪,镇定且冷静地潇洒逃离。

朋友曾经拿这只猪被围捕的场面跟自己被众人围攻劝说去同窗会做类比。

我说:“你也太夸张了吧,不就是去个同窗会吗?”

“去或不去,都是我的自由,哪能围攻得了。”

在我眼里,朋友也是一只好样的猪。

至于我为啥会羡慕这只猪?估计是因为它做了一只猪不敢做的事儿,甚至做了一个人也不敢做的事儿。

我猜,这道理也不用明说了吧,这就是有趣地说道。

王小波一直特立独行(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3)

03 生活的设置

能独立思考,懂人生道理,也不一定能逃得过生活的设置。

正如小波所说:“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我们也知道,小波身处的那个时代有太多的限制,太少的包容,他“特立独行”的作风很容易被人们认为他是一个“怪人”,甚至到现在,仍有人认为他“想法太奇特”。

但“特立独行”的怪人并非只存在于小波的年代,我们现在也会看到很多这样的“怪人”,且总是会吸引异样的目光和不友好的评价:

事业有成,未婚未育的大龄女高管,被认为“人生不成功不圆满”;

辞掉高薪工作,回归田园作诗写文的已婚大叔,被当做“不现实没担当“;

在一波波新媒体文冲击下,仍保持独特写作方式的文艺青年,被认作“自命清高不入流”;

……

做一只猪很容易,难的是特立独行;安之若素很容易,难的是有勇气挣脱生活的设置。

我不清楚那些投来异样目光的人,内心深处会不会响着一个小小的声音:“啊……TA其实还挺酷的。”

王小波一直特立独行(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4)

我们心里也明白,自由生活是人类本性的追求,也是最正常不过,最自然不过的人性。

那些鸡汤文不是常说:“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吗?

说得容易,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估计写这些鸡汤文的人也没几个能做得到。

我不想喝这口鸡汤,我只是一个寻常人,无法完全无视生活的设置。

我只想在我有限的人生里,有独立思考的权利,能享受思维的乐趣,然后再明白一些道理,遇见一些有趣的人、有趣的事。

这样,人生才有味道!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