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入豪门”并非终点。

摩拜险胜为什么打不过ofo(ofo或沦为炮灰老对手)(1)

选择独立求生的小黄车正在经历艰难时刻,嫁入豪门的摩拜过得好吗?

12月12日外媒据媒体报道,摩拜准备剥离其估值在1亿美元的欧洲分支,正在与潜在投资者洽谈。报道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团没有任何形式的国际部门,只打算持有摩拜欧洲公司的少数股份”。

美团对此尚无公开回应。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数据监管机构正在对摩拜进行调查,怀疑其违反年初生效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GDPR出台后被誉为史上最严个人隐私保护条款,全球多家互联网巨头因此被调查。摩拜方面今日回应称“尚未接到问询,将积极配合”。

无论出售摩拜欧洲的原因与GDPR是否有关,摩拜所在的赛道已是寒冬。

共享单车行业几大玩家中,新晋者哈啰出行背靠阿里,深耕非一线城市增速凶猛,但渗透率与摩拜ofo仍有差距。小黄车ofo频传死讯,年关难过。滴滴出行,大难临头自顾不暇,旗下单车业务还不成气候。4月份投入美团怀抱的摩拜单车,似乎最具赢家资格。

行业数据与普遍观感类似。极光大数据的报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行业的整体渗透率同比下降了3.8%。其中,摩拜单车App以4%渗透率位居第一。

不过这冠军的辉煌主要靠小黄车后退的衬托,也面临追赶者的加速:位居第三的哈啰单车份额虽只有1.8%,同比增速高达20%,远超摩拜的1.8%,小黄车ofo则是负增长。

在哈啰单车的攻势和美团的收缩之下,摩拜能否避免小黄车般的没落命运?

摩拜这半年

委身美团之后的摩拜单车,动作减少、声音沉寂。

摩拜险胜为什么打不过ofo(ofo或沦为炮灰老对手)(2)

除去上述的违反GDPR调查及海外资产出售外,主要消息包括:股权变更完成,创始团队走人、起诉滴滴侵权,打响专利战、运营区域收缩引发用户不满、上线摩拜商城,尝试实物电商、历史上的巨额亏损和如今的持续亏损。

最近的股权变更是收购之时已经确认的规定动作。摩拜运营主体目前股权结构由美团创始人王兴、穆荣均两人分别持有95%和5%,创始成员全部退出。摩拜CEO一职仍由创始人胡玮炜担任,总裁为美团派出的刘禹,摩拜官网上的团队成员信息也仅有这两人。

战略收缩11月底爆出。北京青年报称北京摩拜单车运营区域从六环路缩小至五环路,运营区域的缩小让原先购买年卡和季卡的用户很头痛,并且原本可以停车的地方,变成了非运营区域,会被扣除5元调度管理费。此举被认为“摩拜也是在想方设法降低运营成本,熬过这个寒冬”。

10月,摩拜起诉滴滴和旗下青桔单车涉嫌专利侵权,涉及智能锁和座椅升降调节技术,索赔800万元,被称为“共享单车侵权第一案”。彼时滴滴收购ofo谈妥的传言再起,青桔单车回应“以法院最终生效判决为准”。截至目前,尚未见到关于此案的进一步发展。

美团发布2018中期业绩之际,摩拜单车App上线实物电商业务,借助有赞的技术支持,以摩拜生活名义开设店铺。销售产品除摩拜周边商品外,开辟了网易严选专区,售卖服装、家居、电子、护肤等。

对摩拜的电商探索,彼时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向时间财经直言“摩拜的流量并不适合电商变现。更多应该是提升用户粘性的目的”。12月12日,时间财经打开摩拜商城发现,品类缩减到19个,均为摩拜周边产品,网易严选专区也已经不见。

海外业务的收缩也早有迹象。9月8日,摩拜以盗窃导致损失增加为由,推出了首次试水欧洲市场的英国曼彻斯特市。

美团的摩拜

改换门庭之后的摩拜,低调和收缩是有道理的。持续的巨额亏损,已经上市的美团也耗不起。

摩拜险胜为什么打不过ofo(ofo或沦为炮灰老对手)(3)

美团登陆港股之后,摩拜的真实数据逐渐披露。综合美团招股书及2018中报数据,4月4日起26天内,摩拜亏损约4.07亿元。2018年4月至6月底,摩拜营收4.7亿元,亏损15.1亿元。2018年上半年,摩拜营收26.6亿元,亏损30.6亿元。

三个阶段的数据对比计算,每月亏损均为5亿左右,日均亏损超过1600万,相当匀称。即使在美团App内开辟入口之后,运营亏损亦未见明显收缩。

2018年的美团三季报中,摩拜业务和网约车、新零售等一起构成“新业务及其它”,具体数据完全未提。财报中仅有两处提到摩拜,第一处说明“摩拜业务改善了运营效率,该季度亏损额环比有所减少”。第二处则将该季度“新业务及其它”分部的销售成本增加,归咎于收购摩拜产生的物业、厂房、设备折旧。

美团收购摩拜并非出于看好共享单车行业。王兴的说法是,“摩拜是少有的真正的中国原创,是难得的有设计感的品牌,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另一位美团创始人王慧文更是直接点明“美团不是从出行角度看摩拜,而是从平台角度”。

既然只是一个为美团贡献用户、完善平台功能的的产品,美团在摩拜身上还会有多大力度的投入可想而知。“优先考虑资源投入产出比更高的领域”是美团目前对新业务的策略,摩拜显然不属于这一领域。

烧钱要停止,粗放式运营要转向精细化,不挣钱的海外部分卖出去也在情理之中,何况美团自己甚至都没有国际部门。改姓“美团”的摩拜退缩之际,正面强攻的哈啰并没有减小攻势。美团有挑战阿里的野心,但摩拜会是一个顺手的武器吗?如果小黄车沦为炮灰,摩拜还能扛多久?(时间财经 李拜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