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178)】1939年,毛泽东46岁。


1939年7月9日,毛泽东向陕北公学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的同学讲话。他说:

送给同学们三个法宝。

第一个法宝是统一战线

现在时局特点是妥协投降分子要闹分裂,我们就以抗战的进步、全国的团结、坚持统一战线来对付。一定要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长期合作,凡是可以多留一天的,我们就留他一天,能够争取他半天一夜都是好的,甚至留他吃了早饭再去也是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略的,又是策略的。从规定革命力量的相当布置计划,决定无产阶级的主要打击方向这一点来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略的,它规定战略任务,调动同盟军。

第二个法宝是游击战争。你们不要看轻这“游击战争”四个字,这是我们十年艰苦奋斗中得来的法宝。斯大林说,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中国现在的革命,要把日本打出去,没有武装斗争,其他就没有办法。

第三个法宝是革命中心的团结。这是指共产党要与共产党的同情者好好地团结起来。没有革命中心的团结,别的法宝就不能使用。

这应该是毛泽东第一次运用三个法宝的典故。

毛泽东第一次谈(毛泽东第一次谈)(1)

究竟是7月7日还是7月9日?

但这一次运用“三个法宝”的典故,有很多说法,出处不一样。

梁衡先生在《文章大家毛泽东》一文中是这样讲的:

1939年7月7日,他对即将上前线的华北联合大学师生讲话,以《封神演义》故事作比: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打神鞭等这三样法宝。现在你们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陈思在《毛泽东与<封神演义>》一文中也引用这个典故:

1939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两周年纪念日,华北联大在延安举行开学典礼,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以他特有的广征博引方式讲话,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下面这个文摘也是:

毛泽东第一次谈(毛泽东第一次谈)(2)

还有一个比较广泛传播的选择题,也是认为7月7日是第一次讲“三个法宝”典故:

毛泽东第一次谈(毛泽东第一次谈)(3)

查王东方著《中国革命的延安之路》内明确记录:

1939年7月9日,毛泽东到桥儿沟为即将出征的华北联合大学师生们送行,当场发表了即席演讲。他引用了《封神榜》的一个故事作比喻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送给他杏黄旗、方天印、打神鞭三件宝物,姜子牙用这三件法宝打败了所有的敌人。今天你们也要下山了,要去前线跟日本侵略者作战,我也赠你们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游击战争和革命团结。”接着,毛泽东生动地把“打神鞭”比喻为统一战线,把“方天印”比喻为游击战争,把姜子牙的“杏黄旗”比喻为革命团结,并说用这三个法宝可以将一切妖魔镇压下去。这是毛泽东关于党的“三大法宝”的最初表达。

查华北联合大学,1939年夏,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等四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开赴敌后抗日前线,坚持华北抗战,开展国防教育。 是年9月到达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县城南庄。初设社会科学、文艺、工人、青年四个部。成仿吾任校长,江隆基任教务长。

毛泽东与《封神演义》

毛泽东小时候经常读传统小说,《封神演义》当然在其中。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多次到杭州。有一次,毛泽东爬玉皇山。那时,山顶上有道观,还有道士住在观内。观内供有周武王、姜太公、哪吒、玉皇大帝等塑像,都是《封神演义》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毛泽东一个个仔细看过供奉的神像,边看边问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封神演义》你看过没有?”对方回答:“在家读中学时看过。”毛泽东问:“你知道殷纣王为什么被周武王打败?”对方答道:“纣王宠信妲己,乱了朝政。”毛泽东说:“不对。纣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军事上采取分兵把守、消极防御的办法。而周武王用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办法。所以纣王败了,周武王胜了。”毛泽东又说:“看来蒋介石没有看过《封神演义》,要么看了没有真正看懂。

1958年10月,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讲话指出:“把商纣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坏人是错误的。”他说,史书上把纣王描写得如一个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恶人,太过分了。连孟子也为他打抱不平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桀纣之恶未有为此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均归焉”。纣王宠爱妲己、剖开比干心,这两件坏事,使他得到了一个大暴君的恶名,于是天下之恶就都归结到纣王头上了,好像他什么善事都没有做。

其实纣王这个人聪明能辩,尚武能文。他打起仗来是很有英雄气概的。商朝晚期,江淮之间的夷人强盛起来,威胁商朝,纣王的父辈曾经几次对东夷用兵,获得了胜利,但没有击退东夷向商朝的扩张和冒犯。纣王当政后亲率大军东征夷人,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俘虏了“亿兆夷人”,由此击退了东夷的扩张,保卫了商朝在东南方的安全。而且纣王对东南的经略,使中原文化渐渐发展到了东南,这对我国历史是有贡献的。毛泽东说,“商”这个词就是做生意的意思,它标志着商朝已开始有了商品贸易,到纣王时已成为当时最富强的、文化程度最高的奴隶制国家。

“三个法宝”再阐释

10月4日,毛泽东为10月20日创刊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写《发刊词》,指出:

毛泽东第一次谈(毛泽东第一次谈)(4)

“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十八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理解,集中十八年的经验和当前的新鲜经验传达到全党,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而避免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这篇发刊词编入《毛泽东选集》。

这次毛泽东把“游击战争”改为“武装斗争”,将“革命团结”改为“党的建设”,并正式确定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为党的“三大法宝”。“三大法宝”内涵的变更,反映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不断升华。从此,“三大法宝”成为了武装全党的思想法宝。

参考文献:

《毛泽东年谱》

王东方:《中国革命的延安之路》

陈思:《毛泽东与<封神演义>》

梁衡:《文章大家毛泽东》

朱继东:《毛泽东“三大法宝”思想及其意义》

周晓; 张德友:《毛泽东“三大法宝”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杨京京 :《从“三个法宝”到“四个全面”:党领导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逻辑》 福建理论学习

赵振辉:《毛泽东三大法宝理论在当代的思想价值 》

晓星:《“三个法宝”的最初讲述 》

毛泽东第一次谈(毛泽东第一次谈)(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