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到了1973年,这一年的4月,交通部委派原部机关党委书记刘海燕,以及原西南交大党委书记顾稀、铁道部高教处处长张毅组成选址小组来到江西,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华东交通大学选择校址。3个人由南往北去了赣州、鹰潭、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地,起初想法很简单,就是仿造唐山铁道学院西迁的做法,把校址选在偏僻的地方。当年吕正超出于三线建设的需要,把西南交大校址选在峨嵋,于是选址小组很自然地把校址选在了庐山脚下。他们回来向江西省革委会做了汇报,结果立即遭到否定,理由是在庐山脚下建大学物资供应难以保障,几千人吃的粮食都成问题。

过了几个月,顾稀与徐恒茂等再次来到南昌,在城市周边查看了几个地方都不中意,大家感觉这样找下去太盲目。8月的南昌酷热难耐,尤其在夜里,扇子不能离手,始终难以入眠,正不知所措,电话铃声响起,打来电话的人是原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吴允中,这段时间他一直陪同选址小组的人四处奔走,这天晚上突然想到黄知真曾说过昌北有一个林场占地几千亩很适合在那里办学,他等不到天亮,就迫不急待地把这个情况告诉给选址小组的同志。第二天,一行人来到昌北,他们站在一处高坡上举目四望,只见起伏的山坡连绵不绝,东边赣江历历在目,南边有500亩湖面,西边是南浔铁路,双港公路从中穿过。地域宽阔,有发展空间;临近大城市,交通相对便利;需要安置的人口较少,这里正是他们要找的理想地方。之后,选址小组向上级做了汇报,这一次便顺利地通过了。北郊林场所在的这片地域,早年江西省想建一所大学,就曾看中了这块地,但限于财力不得已放弃了。据说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也曾想在这里办学也没有成。这里与办学有缘,现在终于有了归宿。

华东交通大学实景图(华东交大两度选址)(1)

八十年代建设中的400亩孔目湖水面

华东交通大学实景图(华东交大两度选址)(2)

八十年代建设中的华东交大校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