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2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战国时代。其中又以公元前475年为界线,前段为春秋,因孔子曾编订《春秋》一书而得名;后段为战国,因当时七个较强大的诸侯国相互混战而得名。<br> 春秋时,王室衰弱,诸侯势力崛起,同时中原诸国又受到周边少数民族威胁。于是各大国在“尊王攘夷”口号下,争当霸主。春秋300年间出现了所谓“五霸”。关于“春秋五霸”,一说为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是哪些(何为春秋五霸何为战国七雄)(1)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是哪些(何为春秋五霸何为战国七雄)(2)

宋襄公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是哪些(何为春秋五霸何为战国七雄)(3)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是哪些(何为春秋五霸何为战国七雄)(4)

楚庄王

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通常认为是后者,因为宋襄公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霸主,而秦穆公势力也未曾影响至中原。

战国时期,原来的晋国被三个大臣瓜分为韩、赵、魏三国,齐国政权被田氏取代,东北的燕国逐渐强大,再加上南方的秦、楚两国,构成了七雄角逐的场面。所谓“战国七雄”即是指战国时期七个势力强大的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是哪些(何为春秋五霸何为战国七雄)(5)

战国七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