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十人九湿,体内有湿的人确实非常多,但是情况有所不同,总的来说

湿可以分为內湿和外湿两类。

外湿是由于所处环境潮湿(比如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室内环境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引起的。

而内湿则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有运化水液的功能,若平素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而使脾失健运,运化水液的作用减退,水液停滞,留滞的水液弥漫体内而生的湿邪,便是内湿。

但无论是內湿还是外湿,湿邪都有其共同的特点:粘!

出汗,粘!

大便,粘!!

舌苔,粘!!!

体内有湿的人时常会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只大鼻涕精!浑身都粘乎乎的;拉个屎擦好几遍都擦不干净,冲完厕所回头一看还粘在了马桶上了;舌头伸出来腻腻的好厚一层舌苔……这些迹象都表明,你湿了!不过不要慌,受夏季空气湿度的影响,体内有点湿气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你在具备上面几点的同时又有了以下症状,就要引起重视了:

如果把我们的脾胃比作一个大容器,正常情况下吃进来的东西在容器里经过消化吸收后,会向下流入消化系统的下一环节,如图一;而体内湿气过重时,就像容器里的液体中掺杂了一些胶水,因为液体变粘稠,所以流出速度变慢,再向容器内注入新的液体时,就会因容量不足而受到阻碍,这也就是体内湿气过重时食欲会减退的原因。

湿邪常用祛除法(无论是內湿还是)(1)

2.便秘 大多数人都觉得便秘的唯一原因是“上火”,其实不然,在便秘的众多原因中,其中一个就是“湿”。体内湿气重的的人,一开始并不会便秘,反而会因为脾虚造成大便有点不成形,我之前也说过嘛,湿气是一坨讨厌的大鼻涕,在脾胃虚弱无人制约的情况下,湿气变得越发猖獗,阻遏气机,浊气不能下降,就造成了便秘。但是这种便秘不会像我们熟知的“上火”导致的便秘一样,排便时几乎要把某重要器官撕裂,而是会觉得便便像抹了胶一样,怎么都排不出来,好不容易出来了,还会出现上文中提到过的“擦不干净”和“粘在马桶上冲不下去”的现象。

3.带下 “湿性重浊,易袭阴位”,意思就是说,湿气这坨大鼻涕,不但粘腻,还重的很,专门往下走,所以湿气重的姑娘们常常会发现自己的白带比较多。

4.小便浑浊 湿浊下注,小便浑浊涩滞不畅,湿气导致的“小便浑浊”与“带下”的原因类似,都是因为湿性重浊。

看到这你应该也对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有了基本的判断,接下来咱们来谈谈祛湿。

湿性黏腻,祛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如何避免感受湿邪。从病因入手,要避免长期处在潮湿环境中,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我的一个朋友从小就脾胃不好,前一段时间搬家睡了几天地板,据她所述,当时所在的城市因为临湖而立,空气很潮湿,睡在地上被子都是潮的,10天以后她开始觉得食欲不振,胃部也有不适感,舌苔厚腻且有些剥脱。自觉身体不适后她就开始吃中药,断断续续吃了半年才觉得有点起色。所以你看,湿气这东西多讨厌,一旦看上你就死赖着不走;再有就是要尽量少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保存脾胃实力!

只要一提到祛湿,“红豆薏米汤”绝对是第一个被提及的,其实,红豆薏米粉仅仅只有一点利水的效果,基本没有什么大的作用,真正能祛湿气的是参茯散,这个参茯散的配方是:正确的祛湿名方是参茯散:参茯散由11位配方组成:鸡内金,人参,红豆,薏米,白扁豆、茯苓、桔梗、砂仁、山药,莲子,甘草,这是祛湿气最经典最有效的一个方子:

1)人参,解决气虚的问题。

2)鸡内金。主要解决脾虚,胃弱,本草纲目说鸡之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之所,而尤能祛湿。

3)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解决脾虚胃弱。

4)桔梗:宣肺,利咽,祛痰。解决肺弱,胸口闷的问题。

5)山药,莲子:滋阴补肾。

6)红豆,薏米,茯苓,白扁豆:利水渗湿。

7)甘草:调和诸药。

参茯散在某宝有成品,但是只有盒装的小袋装是正品,其他瓶装的均是假的。

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在与湿气作斗争这件事上,预防比去除更有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小心那些容易使我们遭遇湿邪侵袭的因素,这样才能干爽一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