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亲王和大臣们的相处是个敏感的话题,有的朝代亲王权力极大,有的朝代则小得可怜,导致双方之间的地位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定义,何为亲王?一般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皇帝的亲兄弟,还有一种是皇帝的儿子,其他的最多只能是郡王,超出界限往往意味着皇帝权威被挑战。

唐朝初年,李世民为加强李氏皇族对地方的控制,曾将二十一位亲王任命为各州的刺史,并规定子孙世袭。除此之外,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十四位大臣也垄断了相应的刺史名额。

李世民几次御驾亲征(李世民规定三品以上遇见亲王必须下轿行礼)(1)

为了体现亲王地位的尊崇,李世民还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在路上遇到亲王时必须下轿行礼。至于三品以下的更不用说了,估计得望尘而拜。

对于这个规定,很多大臣敢怒不敢言,在他们眼里,天下只有一个君,那就是皇上,除了皇上全都是臣,凭什么要低亲王一等。最终,两个骨头最硬的大臣出面了。

率先发难的是礼部尚书王珪,王珪既是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又是李世民的亲家,之前他还首创了一个规矩:公主下嫁后必须以儿媳之礼侍奉公婆。

李世民几次御驾亲征(李世民规定三品以上遇见亲王必须下轿行礼)(2)

所以,如果李世民到他家吃饭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王珪和妻子高高在上,宝贝女儿南平公主要洗手送上碗筷,站在一旁侍候。他的理由很强悍:如今皇上圣明,一举一动遵循礼法,我接受公主的行礼,不是为了自己的荣耀,而是为了成就国家的美名。

这一次,针对三品以上遇见亲王必须下轿行礼的规矩,他直接指出不符合礼法,予以驳回。李世民悻悻道:“你们都自我尊贵,随便轻视朕的儿子好了。”

还没等王珪陈述理由,更为生猛的魏征附议道:“亲王们的地位和三公相当,现在三品以上都是九卿、八座,为亲王们下轿行礼,实在是不合适。”

李世民几次御驾亲征(李世民规定三品以上遇见亲王必须下轿行礼)(3)

李世民忍无可忍,使出杀手锏:“人的生命长短难以预料,万一太子不幸早亡,谁知道哪个亲王不会成为你们的君主?怎么能轻视他们?”

魏征早就料到有此一说,回道:“自周代以来,都是子孙相传,不立兄弟,这是为了杜绝庶子觊觎皇位,堵塞祸乱的根源,治国者应该深以为戒。”

魏征说得很明白,即使太子早死,那也只能轮到太子的儿子,和其他的亲王没关系。他更借机提醒李世民,只有断了亲王们对皇位的念想,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得同意王珪的意见。从此以后,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员路上遇见亲王无需下轿,想打招呼就打,不想打招呼就当没看见,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