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6日讯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开辟,原产西域的葡萄经由阳关传入中国,“葡萄美酒夜光杯”,更是将葡萄嵌入敦煌的灿烂历史,静待千年以后的伟大时代;2000多年后的今天,古阳关下再次演绎了这样的传奇。1996年,最先试种栽植葡萄的阳关镇成为敦煌市第一个“葡萄专业镇”,也成为该市第一个农民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富裕镇。

敦煌葡萄在哪里种植(葡萄成为敦煌信使)(1)

中共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卖葡萄”:让千万游客走进葡萄地,把电商做出来,让葡萄进宾馆进饭店进景区,千方百计让百姓发家致富。

凭着万年不息的冰川融水、北纬40度的优越地理位置、会呼吸的沙壤土质、最适宜的日照温差,敦煌以葡萄为主优质特色林果面积已经突破20万亩。敦煌市坚持“为城而农、为游而农、为文而农”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正着力打造可休憩的田园、想走进的农家、能带走的佳品,成为大美丝路上集文化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于一体,可观光、可休闲、可度假的理想之地。

10000年雪山融水,1000里大漠绿洲,300天的艳阳高照,20度的昼夜温差,会呼吸的沙质土壤……让浸染着文化光泽、搭乘着旅游快车的敦煌葡萄,走出敦煌,走向世界。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甘、青、新三省区交界处,人口20万,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汇流之地。1986年,敦煌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鲜为人知的是,敦煌还处于北纬40度国际公认的葡萄栽培黄金纬度带,四周被戈壁沙漠包围,是生产优质安全水果的最佳区域,也是全国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四个地区之一。

历史上的敦煌曾是“华戎所交,一大都会”。据大量史料考证,敦煌是最早将欧亚葡萄传入中原的第一站。唐代敦煌遗书中就有“葡萄城”和“葡萄渠”的记载。而“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千古绝唱,更是敦煌葡萄栽培历史悠久的有力例证。

敦煌葡萄在哪里种植(葡萄成为敦煌信使)(2)

敦煌葡萄,逐渐成为敦煌的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截止目前,敦煌葡萄年产量20万吨,产值10亿元,鲜果的外销量占总产量的95%以上。品质优良、色泽艳丽、含糖量高的敦煌葡萄已远销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武汉、广州、拉萨、哈尔滨、银川等30多个大中城市,赢得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葡萄产业已成为敦煌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更值得称道的是,在敦煌优越的自然条件下,葡萄栽培已经达到一年定植,二年挂果,三年见效,四年丰产的超常规发展的模式。

敦煌葡萄在哪里种植(葡萄成为敦煌信使)(3)

阳关镇营盘村农民技术员张国平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不仅是传授经验、传授种植技术的人,也是敦煌葡萄产业发展的获益者。

调研显示,敦煌市阳关镇全镇葡萄面积已达2万亩,葡萄面积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99%,年人均葡萄收入1.3万元,拥有家庭小轿车的达到38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30%以上。七里镇秦家湾村全村耕地1131亩,葡萄面积达1130亩,全村人均葡萄收入2.1万元,户均葡萄收入8.2万元。雅丹红地球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到了中组部的表彰奖励。

由于葡萄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使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积累了资金,为产业升级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一个小小的葡萄,点燃了敦煌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葡萄产业的巨大热情。面对契机,敦煌市及时将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产业确定为带动农民致富、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把标准化生产作为促进葡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倾斜涉农资金、建立种苗基地,邀请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指导帮助等措施,大力发展葡萄产业。

从1亩到1万亩,经历了十年时间;从1万亩到5万亩,用了五年时间;从5万亩到20万亩,仅仅用了四年时间。敦煌市以葡萄为主的高效节水特色优质林果面积出现“井喷式”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敦煌农民因葡萄的收入年增长率稳定在15%以上。

敦煌葡萄在哪里种植(葡萄成为敦煌信使)(4)

敦煌市阳关镇龙勒村“阳关人家”经营者高翔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敦煌葡萄产业发展充满信心,为此,他租下镇里经营最早的农家乐,把餐饮、住宿、葡萄产业结合。让游客在在葡萄架下品尝敦煌最地道的农家菜,享受敦煌带来的不一样风情。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自2000年以来,敦煌先后引进红地球、维多利亚、森田尼无核、克瑞森无核等葡萄品种56个,发展葡萄专业镇2个、葡萄专业村20个,建成了国家红地球葡萄标准化栽培示范区,百亩有机葡萄栽培示范区,千亩A级绿色食品葡萄栽培示范区,万亩无核白葡萄标准化栽培示范区。

与此同时,随着葡萄基地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敦煌市及时将重心转向了市场拓展、品牌培育、科研创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建设上来。一个个林果产业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活跃在田园市场,一批批果品包装、冷藏鲜贮、果汁加工、制干酿酒、物流运输项目建设投产。

据敦煌相关负责人介绍,敦煌把葡萄产业与文化旅游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景区周边、旅游沿线及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了210家以葡萄、瓜果采摘为主的休闲观光农家园和农家乐。如今,在1400平方公里瀚海绿洲上,优质林果让敦煌百姓品尝着甜蜜、收获喜悦。

古阳关传唱凌云志,小葡萄催生大舞台。近年来,敦煌成功举办了六届“葡萄文化旅游节”,吃葡萄大赛、葡萄仙子评选、葡萄花车巡游、葡萄高峰论坛、优质葡萄品鉴……俨然是以葡萄为媒的丝路古城狂欢节,借此平台飞天珍果走出甘肃、走向全国。敦煌无核白葡萄、红地球葡萄被评为“中华名果”,敦煌市被授予“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中国葡萄文化名城”,“敦煌葡萄”也被国家质监总局认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敦煌牌”、“阳关牌”葡萄品牌逐步唱响全国,走向世界。

到敦煌,不仅可品葡萄,可赏胡杨,可观文博盛会,可读敦煌文化。敦煌,无疑是来一次说走就走旅行的首选。

敦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雅丹魔鬼城、玉门关、阳关等文化旅游资源蜚声海内外,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市域经济中比重超过50%。

敦煌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资源库”和文化建设的博大“基因库”,孵化出了《丝路花雨》、《又见敦煌》等大批引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旗帜性文化精品。2016年,敦煌文化旅游被确定为支撑和带动转型跨越、富民强市的首位产业。而农业 旅游的产业模式,无疑延伸了敦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过去,伟大的丝绸之路在敦煌留存下最为辉煌的文化遗产和最为丰富的历史印记。而敦煌莫高窟是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两处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人类文明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闪烁着开放包容、向善守正、崇高唯美的夺目精神之光。

敦煌境内玉门关、阳关、悬泉置、汉长城、河仓城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是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的有力见证。

时至今日,西域葡萄将再次成为丝绸之路的信使,成就未来更大的复兴。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对于今天的敦煌来说,有的不仅仅是辉煌的历史记忆,它还有更现代的“敦煌速度”,更有大有希望的产业未来。

(伍策 邱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