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第二届“文物墨影,纸上春秋”书法文物志愿服务校园行活动来到了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中心小学和济南市历城区文博学校。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莱商银行、文化大观杂志、山东博物馆等单位共同为学生搭建的传统文化大课堂,为两所学校的百余名学生奉上了一场以书法文物为主题的文化盛宴。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1)

盛情难却:“给我们班也讲讲吧!”

掌声和赞叹声聚集的地方,是书法文物喷绘作品展览的所在。观看展览的学生总会被文物厚重沉稳的历史气息感染,为精致而有生命力的书法艺术发出感叹,因讲解员深入浅出、纵贯古今的生动讲说而掌声不断,笑意满满。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2)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3)

“他们围在那里干什么呢?”

“我听见他们在讨论《兰亭序》,应该是在讲书法吧。”

未参加本次活动的学生在一旁讨论。有的学生走上前来聆听,有的站在原地踮起脚尖望向展览,有的学生则跑到教室把自己看到的新鲜景象和同学分享。

掌声吸引来了更多的人。看不到作品的学生竖起耳朵认真听着解说。展览结束后,未参与活动的教师赶忙上前向讲解员问道:“您能等一下再走,给我们班的学生也讲讲吗?”

“我们也需要,给我们班的学生也讲讲吧!”

对活动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显然是无法拒绝的邀请。

落笔不悔:严谨是如何练成的

“古时候把字刻在石碑上,万一刻错一笔怎么办啊?”

“我买可擦笔就是为了便于修改,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做到的。”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4)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5)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6)

9月27日上午,彩石中心小学的学生在书法专家胡岩的书法知识讲座中,深刻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理。胡岩通过经典书法碑帖作品,向学生介绍了碑和帖的区别。黑底白字的“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古人将书法家的手迹蒙在一块石碑上,工匠将字雕凿出来,再用墨把字拓到另外的纸上。白底黑字的“帖”是书法家写在纸上流传的藏品,家中有一块“帖”便是有了一块“传家宝”,可以世代在家族中传下去。听到这里,学生联想到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可擦笔、修正带等文具,感慨古人的精湛技艺和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讲座中展示的刻有书法真迹的石碑图片,给当代青少年带来了别样的启迪和感动。在彩石中心小学师生的邀请下,由专家胡岩亲笔书写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八个字挂在了学校的书法教室中,激励学生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坚持不懈。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7)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8)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9)

9月27日下午,书法专家以书法知识为文博学校的学生实施了一次“浮躁远离计划”。“同学们不要乱动,小心把墨汁沾到身上!”听到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叮嘱,胡岩顺势向学生介绍了松岩墨、油烟墨等不同材料的墨,启发学生对研磨的思考。胡岩介绍,毛笔蘸墨书写,写错一笔整张纸便作废,因此古人在动笔前便要提前构思好书写的内容和对整张纸的布局,而研磨的过程便是思考的过程,也是让自己进入书写状态,慢慢静下来的过程。毛手毛脚把墨沾到手上的学生深表赞同,举手对周围学生说道:“看我!老师说得很对,我为大家实验过了,确实擦不掉。”课堂笑声一片,“落笔不悔”的严谨意识在笑声中进一步加深。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10)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11)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12)

动手写出“传家宝”

“我写的字要是能当传家宝传下去就好了。”伟大的梦想总要从迈出第一步开始。在书法专家胡岩的指导下,彩石中心小学和文博学校的学生开始了临摹练习。有的学生已经学过几年颜楷,专家便给他们现场出题,找出颜真卿最具代表性的字让学生临摹,考验学生功底。有的学生迟迟不敢下笔,握笔的手紧张地有些发抖。胡岩便鼓励学生大胆写,勇敢迈出第一步,不用担心能不能写好。为让学生形成写书法的习惯,文化大观杂志向学生赠送了毛笔宣纸等书写用具。学生兴奋地表示:“我要把我的纸笔和自己写的字收藏好!”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13)

文物回归展示彰显文化自信(文物墨影纸上春秋)(14)

“大家今天开心吗?”“开心!”师生的笑容定格在了活动的合影留念之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本项公益活动还将继续向前,以书法艺术轻推文化之窗,让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在更多少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文/高菲 赵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