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郑国郑灵公在位期间。一次,楚国人献了一只大鼋(鳖)给郑灵公。公子归生(字子家)与公子宋(字子公)相约去朝见郑灵公。公子宋的食指突然跳动,便出示给公子归生看,公子归生也感觉很好奇。公子宋说道:无他,我每次要尝美味珍馐时,食指总会不自觉地跳动,没有一次不灵验的。今日去朝见国君,必有美味相尝。

历史上大义灭亲成语故事(此人为一块肉弑杀君王)(1)

两人入殿,即瞧见厨子在宰杀大鼋,于是,相视而笑。郑灵公便问两人何故相笑?公子宋具实以告。郑灵公心想:你食指灵验不灵验,还不在于我?于是,鼋羹煮好之后,先献给郑灵公,郑灵公尝了尝赞不绝口。便赐食於诸位卿大夫,并令从下席派起,当派到公子归生与公子宋(两人为执政,地位高)时,而只剩一鼎鼋羹了。郑灵公令赐给公子归生,并对公子宋说道:真不意思,鼋羹少了一份,看来是上天不让你的食指灵验呀!

历史上大义灭亲成语故事(此人为一块肉弑杀君王)(2)

而事后,公子宋也很惴惴不安,担心郑灵公早晚会杀死自己。于是,公子宋便胁迫了公子归生而先弑杀了郑灵公。当然,公子宋与公子归生也没有好下场。公子归生死后,其族被驱逐出郑国;而公子宋则被杀死,暴尸於朝。

历史上大义灭亲成语故事(此人为一块肉弑杀君王)(3)

而此因一块鼋肉,而引起的弑君事件,却为后世留下了两个成语。一个是:食指大动,原意是指有美味相尝的预兆。而后也可形容面对美味,而准备好享用的样子。另一个是:染指于鼎。是指把手指探入别人鼎里(古人是分食制,一人一份)的行为,现通常简化为“染指”,以喻指那些试图沾取他人利益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