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限时分层作业特色说明(优化作业画查做练)(1)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必要补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机械、单调、重复性无效作业或惩罚性作业,尽量缩减一些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练习;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切忌只有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下面谈谈在“双减”政策下,我对语文作业的思考与设计。

一,画一画

“孩子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小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我们的语文作业不能囿于读读写写上,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如讲《春》时就可让学生按课文内容的描写画画春天的样子。这种类型的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查一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些课文内容是远离孩子的生活背景的,他们往往难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布置孩子上网或其他途径查找资料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在查阅中自主理解课文背景,就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了。比如讲《邓稼先》,课前就让学生查查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到这个人物同时也理解到"两弹一星"的意义,更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做一做

为了不让语文作业拘泥于机械、重复的抄抄写写,可利用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或者节日主题,让学生做手抄报或做贺卡,培养孩子的一种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比如利用“国庆节”布置孩子做“祖国在我心中”的手抄报;利用“教师节”或“母亲节”,让孩子动手设计卡片送给教师或母亲,使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学会感恩。

四,练一练

新课程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习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体验就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因此,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体验生活才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例如习作——写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求写出植物的特点。布置孩子写这篇作文之前,就应该先给孩子布置一项作业——养植物,并随时观察它。孩子在养小植物的观察体验过程中,才能了解小植物的特点及习性,才能准确写出植物的特点,才能表达对植物的真实感受。

“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教师的责任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的着眼点和教学重点必须从以往只做好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的培育上来,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以学生为本、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王贵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