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月天

在吃上,想来很有意思。对食物有着不同喜爱,有爱这个,有爱那个;还有讨厌这个,不喜欢那个的。好吃不好吃,爱吃不爱吃,全凭口味而定。在口味上,真是千差万别,很有意思。

我与家属的口味,差异就很大。家属虽然是北方人,但从小到了南方重庆生活到二十几岁,才回到济南。在饮食上,是典型的南方口味。比如,喜爱甜食,吃辣,在面食上也偏重米饭。这些食物,与我的口味相悖的,我是典型的北方口味。

刚结婚那一阵子,家属进厨房炒菜,炒出来的菜,都带有辣味。我就向家属提出抗议,为照顾我,再炒菜的时候,虽然有些改变,辣椒放的少了,但对不吃辣的我还是觉得辣乎乎的。对于苦瓜这道菜,第一次吃它,也是家属做的。叨起一筷子,放进嘴里,那个苦劲受不了,我就吐了出来。而家属却吃的津津有味。一时难以理解,这么苦的东西,也能吃。后来,为减轻苦味,使用开水烫烫,过滤过滤。苦味是有些减轻,但那苦的本性是改变不掉的。久而久之,也就慢慢地接受了。

我想,人的口味,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处境的饮食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还有味觉的原因。我生长在农村,那个年代的生活水平很差,没有什么好吃的,能吃上一顿猪肉或面食,就感到很幸福了。可以说,当时的生活是一个解决吃饱肚子的童年年代。

因那时的家境贫穷,老娘做出来的菜总是偏咸。记忆最深的是,隔三差五,老娘就煎上一盘咸鲅鱼,齁咸齁咸的,就因这咸劲,就着干粮很是下饭。进入冬天的时候,老娘喜欢做一种菜糊糊,里面放有姜末、粉条、切好的白菜叶子、泡好的黄豆和地瓜或胡萝快,自然少不了放盐。恰是有这些食材和咸味,这种菜糊糊,喝起来才有味道。连干粮都不用吃,就着老娘腌制的胡萝卜咸菜,几碗下肚,肚子饱饱的,胃里如同放有一个小暖带,暖的浑身热乎乎的。老娘还喜爱腌制东西,如咸鸭蛋、春天里的香椿芽、冬天里的豆豉咸菜,这些都是冬天里下饭的菜。因到寒冷冬季,没有青菜吃,就拿出这些东西来当菜吃。

一提到豆豉咸菜,不得不说一说。这种咸菜每年冬天只做一次,程序也比较复杂一些。先是将黄豆煮熟后,进行发酵,上面长有一层白毛。至于发到什么时候,全凭经验而判断。然后,将萝卜切成一个个小片,还有姜丝,都放置在一个黑色瓷罐或大盆里,撒进盐搅拌均匀后,封存起来。这一罐子豆豉咸菜就是一冬的菜,咸咸的美味百吃不厌,下饭不说,尤其那汤汁淋在刚买回来的豆腐上,味道是上好的美食味道。

这些朴素的吃法,至今留在记忆深处;这些当年的味道,而今留在在舌尖上。有时想,乡愁在那里?或许这也就是一种乡愁的表现吧,藏在岁月深处的那些传统的吃饭里。多少年后的今天,仍然喜爱去吃它。

红烧肉,大家都知道,这是毛主席的最爱。大诗人苏东坡,不但诗写得好,厨艺也是相当的不错,自己创造了一道东坡肉,流传在至今,仍受到喜爱肉食者的青睐。还有那个丁宝桢,在山东做巡抚期间,就喜欢辣椒炒鸡,演变成了一道宫保鸡丁的菜,这道菜在济南很有名。

不管是伟人、名人,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偏爱吃的东西,也有不喜欢的食物。像地瓜、茄子、长豆角、高粱煎饼,这些食物都是我讨厌的东西,一想到它,顿生厌恶,胃就排斥,一辈子不吃,都不会想它。这种厌恶来自于童年的饭桌上,越不喜爱吃它,老娘似乎顿顿做它。摆在饭桌上,看着就倒胃的感觉。因没有什么好吃的,只好硬着头皮去吃点。

后来,我就离开老家,进了城里生活工作。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环境的改变,一些民间传统的食物吃不到了,像豆豉咸菜,即时而今的老家人也不再做了,很是想念这一口。

而又随着岁月的荏苒,年龄的增长,走过韶华,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的口味也在不断地移情着。有些不爱吃、讨厌的食物,吃着吃着就没有了排斥感,接受了它的味道,并还喜欢上这一口的味道。而有些当年特想吃的、又特别解馋的食物,而到了如今再吃起来时,反而没有了胃觉,找不到当年的味道了。

记得在东北当兵的姐夫哥,有一年初冬回来探亲,送给老娘两罐猪肉罐头,初次吃到这么好的东西时,我当时感慨到:这是天底下最美的食物,如果每天能吃到它,是多么幸福的生活。这两个肉罐头,老娘视为改善生活的食品,每次都是分一小块后,再存藏起来。这两盒罐头,一家大小整整吃了一个冬季。去年过年的时候,突然想起肉罐头,跑到超市从货架子上,找到猪肉罐头,买回家后,有一种久违的心情在吃它。吃后才发觉,没有向往的那么好吃了,已经找不回当年的味道了。

而当年讨厌的地瓜,现在觉得它的味道真不错!成为饭桌上的常客。还有那高粱煎饼,也想念起它来。有一次在市场上,偶然看到有一家卖的,赶紧买回一些来,吃起来那味道感到真香!再去买就没有了。

这种口味的移情别恋,我不知道是观念改变了,还是胃觉发生了变化。我想,还有一个根因,与物质生活有着莫大的关系。匮乏的时候,总想那些好吃的;而丰富的时候,又翻过来想那些失去的。这犹如恋爱的味道,爱上一个人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理由。

如果说人的胃口真叼,不如说人的口味真有意思。

作者介绍:刘培忠,笔名五月天,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周三读书会成员。作品散见于《大众日报》、《山东工人报》、《齐鲁晚报》、《济南日报》、《散文选刊》等报刊。

喜欢什么口味的食物(有意思的口味)(1)

【壹点号 山东创作中心】出品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