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由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从作用方向来看,内力作用总是希望把地球表面趋向高低不平,变得崎岖;而外力作用总是希望把地球表面趋向平坦均一,变得低平。

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海拔八千多米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1)

在一定的地区和在一定的时间内,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可能是由内力作用占主导,或者是由外力作用占主导。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地壳运动而产生的,板块运动是地壳运动的最主要表现形式,随着板块的碰撞挤压和张裂,不断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在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由于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通常会隆起巨大的褶皱山系或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海拔八千多米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2)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整个大陆板块是漂浮在岩浆之上的,随着岩浆运动,陆地也会随之发生移动。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而隆起形成的,这两大板块之间的碰撞,不仅仅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而且还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同时由于这种碰撞挤压还在继续,所以喜马拉雅山脉大概还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在增高。除此之外,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等都是板块之间碰撞挤压隆起的巨大褶皱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海拔八千多米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