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居 善 地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动 善 时 。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最高德行的人就像水。水可以给万物以好处而从来不争什么。水往低处流,处在众人厌恶鄙弃的下处,反而更接近“道”。处在合适的位置,内心深沉宁静,处事仁让,讲话真诚守信,为政善于治理,做事有能力,行动合乎时机。正是因为他不争,所以他没有怨尤和过失。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译文(道德经阅读笔记)(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应该是道德经里最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了。

水,人人都离不开他,依赖他,他的存在就是别人的刚需,更难得,他不和万物竞争什么。你们往高处走,他往低处流。

太美好了,简直完美。

所以人应该向水学习。先别学他不争和往低处走这些,先学学怎么利万物最要紧。这就是前文说的先后顺序的重要性。

唯可利万物而不争方显胸怀,不闻凭不争可利万物。

别把这句话当作不敢争取拼搏的理由和借口。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争什么,不争什么。这里面很是玄妙,是终生修习的学问,却难于表述。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译文(道德经阅读笔记)(2)

如何利万物?答案就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位置,思想认知,处事方式,语言,管理,行动力,时机。在思想和行动中这六个方面做到“善”,或者说给大众留下这些印象,你才有可能具备“善利万物”的前提。

争与不争,于你而言是机会和选择,与之对应的是收获和代价。不争,当然无尤,可是也无所得;争,固然有所失,也必然有所得。关键是选择,是代价。

还是那句话,我们可以倾慕“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却不可以因此与世无争。因为“善利万物”,我们还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