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在今天,开国大将陈赓绝对可以打上一堆标签,妥妥的“斜杠青年”。我们来看一看陈赓的牛掰的履历。

陈赓被捕劝降片段(大将陈赓的斜杠)(1)

出身将门,祖上是湘军高级将领,自幼随“传奇侠女”继祖母学习十八般武艺;少年叛逆,为逃避包办婚姻,13岁离家出走,当了4年大头兵。

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甚至比几个开国元帅还老资格;21岁成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按黄埔的惯例,速成班后就被送上战场成为“准炮灰”,参加平定商团的战斗;22岁东征陈炯明,背着蒋介石逃出包围圈,被老蒋提任为侍从参谋,一下子成为“红人”;中山舰事件后,毅然脱离国民党。

25岁,化名“王庸”随周恩来在上海转入地下工作。那王庸可是了不得,简直是变色龙,扮什么像什么,交游广阔,富家小开、洋行买办、警察、国民党特务、帮会地痞都成了王庸的眼线。“王庸”甚至还受英国巡捕房的委托协助追捕陈赓,一时成为笑谈。

30岁,被国民党逮捕,成为“特殊”的阶下囚,蒋介石亲自提审,宋希濂等众多黄埔生、国民党将领纷纷求情,宋庆龄施以援手,最终在多方营救下越狱成功。

逃出升天后被任命为红军团长,随部跨雪山、过草地,长征途中,还假扮“医生”,居然奇迹般地救了周恩来一命。

其后的二十多年里,主要职业是军官。52岁,被授“大将”军衔。

在这中间,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并成为首任院长。

1961年3月16日,这个在战场上三次重伤,被称“陈瘸子”的大将,在上海病逝。

以上,短短几百字,约略概括出陈赓的生命轨迹——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而陈赓,不只这些。

生活中的他,更加鲜活、多彩。他风趣幽默、爱搞恶作剧、喜欢表演,是有名的“开心果”;他爱下厨、喜欢孩子,他的儿子回忆时说“不工作时,不是在厨房,就是跟孩子在一起”;他人缘极好,最爱给别人作媒,号称“军中第一媒人”。

这样的人,抛开他的成就,真有趣。

(一)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我的浪漫、不修边幅,从小就如此”

陈赓的调皮捣蛋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他的祖父出身贫寒,给人做长工,因为受到主人嘲笑,愤而投军,骁勇善战,官拜花翎副将(相当于师长),后来退隐乡间,热心公益慈善。

陈赓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但因为哥哥早夭,陈赓自然受到了全家人的宠爱。自幼跟随 “精武艺、善骑射”继祖母习武,陈赓更是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据传说,性情活泼的陈赓上私塾的时候,就对四书五经那套旧的教育方法不感兴趣,对动辄体罚学生的老师更是没有好感。于是,恶作剧开始了。据说,他曾把青蛙嘴里填上盐粒,藏到老师屋里;把泥鳅塞到老师夜壶中;又把老师厕所里的木板锯断一半……很多年以后,陈赓在中央党校的报告中说“我的浪漫、不修边幅,从小就如此”。

这样“不修边幅”的浪漫之人又怎会接受包办婚姻呢。所以,在家里安排他和大他两岁的富家女成婚时,陈赓跑了,弃笔从戎了。那一年,陈赓13岁,走上了祖父的老路,投了湘军,4年中“从二等兵依次连升至上士……湖南连年战争(打张敬尧、护法、湘鄂之战),几乎无役不从”。

初为“戏子”

进入黄埔军校,终于离开了军阀的战场,陈赓倍感轻松,“如虎入山林”,他的幽默本性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天,陈赓在宿舍中表演“矮子吃面条”的小品,站在桌子上、伸长脖子、哧溜哧溜的。这一幕,让正好撞见的周恩来(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也忍俊不禁。周恩来发现了个表演人才,于是让陈赓参与组建“血花剧社”,宗旨是“用革命的艺术唤起民众”。对陈赓来说,是兴趣 政治任务的完美结合,这位编、导、演全能型的艺术人才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部剧是讽刺袁世凯复辟的话剧《皇帝梦》。因为剧社没有女演员,陈赓自告奋勇反串了一把五姨太。当画着浓妆、头戴红花、手捧皇冠的“五姨太”踩着“小金莲”、迈着小碎步走上台时,台下顿时笑倒一片,陈赓收获了一票粉丝。

一巴掌拍在张云逸的脸上

陈赓被捕劝降片段(大将陈赓的斜杠)(2)

在地下工作时,陈赓更是靠着精湛的“演技”如鱼得水。张克侠(曾任冯玉祥部队师参谋长)回忆有一次看到陈赓的样子,“像个上海的小开”。陈赓还有一张照片,帽子歪歪地戴在头上,一脸络腮胡子,活脱脱的土匪。

事实证明,技多不压身,关键时刻能救命。

1928年,张云逸在和我党接头人秘谈之后,突然被四个巡警抓住。巡警给张云逸换了件外套,又扣上了假发,大声嚷嚷:“好你个鸦片贩子,终于逮着你了。”张云逸很疑惑,边走边喊:“我不是鸦片贩子,我是正正经经的生意人。”在楼梯间,另外一伙穿着便衣的精壮汉子,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他们。其中一个巡警立马上去,伸手就是一巴掌打在张云逸脸上,“喊什么喊,你个鸦片贩子,还冤枉你了?”其他的巡警也使劲推搡着,把张云逸反绑起来,一直推到车里。那个打了张云逸一巴掌的巡警,拍拍缴获的文件袋,笑嘻嘻地说:“还真是张云逸,这下哥儿几个赚大了。”张云逸只道已经暴露。

过了许久,车停了下来,张云逸被推下车。“怎么回事,怎么还绑着?”是周恩来的声音,“好你个陈赓,这个时候,还恶作剧。”

陈赓这才摘下帽子,去了伪装,上前赶紧给张云逸连连道歉。原来,和张云逸接头的人已经叛变,情势紧急,陈赓只能表演了这出戏。

开医院,当院长

说到演戏,陈赓还玩儿过更大的。

那是1930年,中共中央要在上海英租界召开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安全是首要问题,也是陈赓的任务。反复斟酌后,陈赓租了一座4层小楼,开了间医院。

陈赓带领特科的同志们,在上海很多旅馆租了房间。代表们被安排了各种身份,到上海后,就分散在各个旅馆中。然后作为病人,分批住进“医院”。会议结束后,代表们撤离,医院废弃。

为防意外,陈赓还在紧靠医院的地方租了间房子,顶楼和医院相连,以便代表们可以转移。

这个过程中,陈赓就扮起了院长,因为医院是真的按照医院的布局、设施建的,开会前也和一般的医院一样照章办事。

在周密的安排下,尽管面对国民党特务的严查密访,会议还是得以顺利召开。

陈赓大约是入戏太深。后来在长征路上,周恩来得了严重的肝脓疡,高烧不退,昏迷不醒。陈赓摆了一把当医院院长的谱:“这么烧下去可不行,得降温哪!”可是茫茫草地,缺医少药,怎么办呢?陈赓带着几个战士,骑马奔了几十里路,终于用油布袋子装了些雪回来。敷了一天,周恩来终于醒了过来。大概陈赓真的是一员福将,几天之后,周恩来居然有所好转,就要从担架上下来。当时担任担架队队长的陈赓又发挥了一把“院长”的威势,硬是把周恩来给压回了担架上:“我现在可是你的医生,你得听我的。”

(二) 千里姻缘,陈赓牵

除了演戏,做媒也是陈赓的一大爱好。“军中第一媒人”这个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战友变连襟

我军中有一对著名的连襟将军,就是大将陈赓和上将陈锡联。这对连襟交情可不浅,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还一起偷过朱老总家的苹果,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和嬉笑怒骂的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陈锡联作战勇猛,被誉为“小钢炮”。和陈赓同病相怜的是,陈锡联的妻子也先他而去,于1948年春病逝,只留下一个三岁的儿子。看着老战友东征西战,没人照顾,陈赓一直记在心上。

陈赓之前有一个挚爱的妻子,叫王根英。陈赓和王根英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时候,比王根英小15岁的妹妹王璇梅还是个小孩子,经常为他们送信、打掩护,小姑娘表现得聪明机灵。可惜的是,后来王璇梅和陈赓他们失联。直到1946年,王璇梅带着陈赓和王根英的儿子到解放区见到陈赓,才知道姐姐已经牺牲。但陈赓一直把王璇梅当亲妹妹对待。

陈赓被捕劝降片段(大将陈赓的斜杠)(3)

1949年,王璇梅大学毕业,到上海探望姐夫。正好,陈锡联也在上海。陈赓怎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他带着王璇梅到了陈锡联的住处,开口道:“胖子,我来看你了。”陈锡联见到老战友格外高兴。

陈赓毫不避讳,大声说:“这是我妹妹,怎么样,漂亮吧?”

陈锡联早就知道陈赓的妹妹已经嫁人了,只道是陈赓又在跟他打趣。陈赓却认真的说:“这是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自小就跟着我当地下党,可是个聪明的丫头呢。这是刚大学毕业,来看我的。”

陈锡联打量着一脸羞涩的王璇梅,嘿嘿的傻笑着。陈赓小声的跟陈锡联说:“你是个男人,得主动点。”

在陈赓的热情撮合下,陈锡联和王璇梅当年就完婚了,一起走过了其后的几十年,直至1999年陈锡联去世,而王璇梅如今已是百岁老人。

两次“掐指一算”,成就一门亲

“小日本,你听着,太行山上有陈赓;小日本,你别捣蛋,让你碰上周希汉!”这是抗战时期流行在太岳山区的一句歌谣。彼时,陈赓和周希汉是三八六旅的旅长和参谋长,两人在抗战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周希汉在战场上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可是战场得意,情场却失意。

红军时,为了开具“贫农”证明,周希汉回老了老家。老父亲喜出望外,赶紧定了门亲,吹吹打打的办了喜事儿。可是周希汉心在部队,不想害了人家女孩儿,办喜事当晚就留了一封离婚书走了。

强渡嘉陵江战役前,周希汉没日没夜的工作,由于体力不支,晕倒在江边。醒来时,正在一条船上,周希汉见到了那个之后很久还令他感到心痛的女孩儿——杜鹃。这个爽朗的女孩儿对周希汉一见钟情,勇敢的表白。周希汉也是有些动心,但是想到战役马上开始,自己还是要东奔西走,不能耽误了姑娘,周希汉拒绝了。谁知战斗打响前,杜鹃居然登上了第一梯队的船。等周希汉再见到她时,杜鹃已经倒在了血泊中。

怀着对这两个女孩的歉疚,周希汉从此只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直到28岁,还打着光棍。

周希汉的老乡战友李成芳曾经有意撮合他和一个叫周璇的女孩。周璇只有17岁,觉得自己年纪还小,而且有文化、有激情的她也是一心只想干好革命工作,没想过嫁人的事情。周希汉也不主动。两个人就这样有一搭无一搭的接触着。

得知这个情况后,陈赓“月老”可是着急了,简直把周希汉的婚事当成了旅部的大事儿来抓。一次作战会议之后,陈赓拉着周希汉要给他算命。陈赓说:“我对易经八卦可是相当精通。”说着,抓过周希望汉的手,煞有介事仔细看看,说:“老周啊,你命中注定,要娶个17岁的媳妇。”周希汉只当陈赓又在开玩笑。陈赓却正色道:“你和周璇什么时候成亲呐?赶紧落实。”

周希汉很无奈。去见周璇的时候,周希汉说:“过两天,我要去岳南开辟新区了。旅长他们都知道我们的事儿,问我什么时候结婚呢。”周璇回答:“结婚的事儿,等你回来再说吧。”

周希汉回来的时候,旅部满满当当坐了一屋子人,都盯着他。周希汉知道他们的意思,把周璇的话重复了一遍。陈赓立刻站起来,兴奋的说;“那就是答应了。那还拖着干什么。”说话间,陈赓再次“神棍”上身,掐起手指、摇头晃脑、念念有词,然后一拍大腿:“今天就是吉日。择日不如撞日,晚上就办喜事。”不容分说,陈赓就安排人张罗起来。

陈赓被捕劝降片段(大将陈赓的斜杠)(4)

傍晚,在陈赓和旅部的吃瓜群众、周璇领导们参加的简单婚宴后,周希汉和一脸懵的周璇被送入洞房。周璇这才委屈的哭了起来。周希汉手足无措,赶忙拿了毛巾给周璇擦眼泪:“我们是不是理会错了你的意思?别委屈了,旅长也是为我们好。”周璇抬起头:“也不管我愿不愿意,你们不尊重妇女。”其实周璇也不是不愿意嫁给周希汉,只是来的太突然了,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周希汉叹了口气:“你别生气了,都是我不好,我话没说清楚,造成了误会。你要是不愿意,我就去跟他们说,以后我们还是好同志。”周璇哭的更厉害了。一直劝到清晨,周璇才算停止哭泣。周希汉轻声说:“你先休息一下吧。”说完,就走出去了。

后面两天,周希汉一直忙于部队开拔的事情。等到他从岳南回来,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周璇的心结早已解开。看到奔波回来显得憔悴的周希汉,周璇不免有些心疼。

春花烂漫中,两人相视一笑,这一笑就是一生。

看到这对欢喜冤家幸福的样子,原本担心摆了乌龙的陈赓终于松了口气。

这是陈赓,革命家、军事家、国防科技和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更是一个热爱生活、有血有肉、嬉笑怒骂皆是情的“陈瘸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