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网站(小人书专栏-命运)(1)

贝多芬是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他一生虽历经磨难,但他勇于向黑暗和命运抗争。本小人书描述了他是如何在童年逆境中成长,如何战胜了耳聋与贫困、社会上的歧视,以及爱情上的不幸,终于成为一个音乐巨人。

小人书网站(小人书专栏-命运)(2)

童年。。。。。。

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

在美丽的莱茵河畔,有一座古老的德国城市--波恩。城中有亲王和贵族的豪华府邸,有高处于一切之上的教堂钟塔,还有成片的穷苦市民的住宅。城镇一角,沿着河岸向前伸展的一条狭窄街道,在一间破旧的阁楼里,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了一个婴儿:浓蹙的双眉、狮子般的脸型。他就是日后闻名全世界的大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的祖父是亲王宫廷的乐师,是一个仁慈的老人。他常教贝多芬唱一些古老的歌曲,讲音乐家的故事,从而在贝多芬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了音乐的种子。可是贝多芬的父亲却是宫廷乐队的一个平庸的歌手,嗜酒如命,挣来的几个钱差不多都花在酒馆里了。贝多芬三岁时,祖父去世,家境变得更贫困了。他们搬到一所破旧的房子里,变卖了一些家具和衣服才勉强维持家用。小贝多芬对音乐有一种特别的喜爱。每当大人不在家时,他便悄悄地搬一个小凳子放在钢琴前,跪在上面,用小手弹奏他听到过的一些旋律。父亲发现了儿子的音乐天赋,想把他培养成像大音乐家莫扎特那样的一个神童,好为自己挣来金钱和荣誉。他不顾孩子幼小,用残酷的办法进行音乐训练。人们常常看到小贝多芬一边弹琴一边流着眼泪。有时父亲半夜酒醉回来,不顾妈妈阻拦,硬把小贝多芬从被窝里拖出来,推到钢琴面前。幸好这种教育方式还没有能摧残小贝多芬喜爱音乐的天赋,自从得到一位有名望的音乐家、好老师之后,他的音乐才能救突飞猛进了。十来岁救写出了他的第一批作品,这在波恩已经是一件轰动的事。

为了贴补家用,贝多芬到宫廷乐队去担任一个差事,还兼当家庭音乐教师,好多挣两个钱。那时他还只十二、三岁,已经挑起了超过成年人所负的重担。

出入宫廷和贵族之家,眼见到处都是伪善,对权贵的卑躬屈节和对穷人的歧视,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对封建贵族的不满,性格也变得严肃和孤僻。他常常一个人坐在窗台上,望着远处的莱茵河沉思。

十七岁那一年,贝多芬积攒了一点路费,到维也纳去拜望大音乐家莫扎特。他为莫扎特当场演奏。莫扎特听完贝多芬的即兴弹奏之后,马上站起来对周围的朋友说:“请注意这个年轻人,不久,他要惊动全世界!”莫扎特答应给贝多芬授课。贝多芬只向莫扎特学了几次,便不得不告别老师,匆匆赶回波恩,父亲来信说,母亲病的很重。

他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母亲啊!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见的时候,谁又比我幸福?”现在他已最后失去了母亲的温暖。留给他的,是个愁苦的家--病在摇篮里的妹妹,两个年幼的弟弟和酗酒的父亲。这时他才十七岁,便挑起了全付家庭重担。不幸的家庭,艰难的生活,从小磨炼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家里贫穷,贝多芬十岁那年就被迫退学。从这以后,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广泛的知识,他都只能靠自学得来。他勤奋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还到波恩大学去旁听哲学、文学等课程。在一个青年友人的家里经常聚会着一些有学识的进步人士。他们在一起讨论科学和艺术的各种问题,讨论人类社会的将来。贝多芬也常和他们在一起。青年朋友们常常热烈的讨论着当代著名的进步作家和诗人的作品。歌德、席勒等人最厚道贝多芬崇拜。他们的作品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残暴,对农民的痛苦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受到这些作品的启发,贝多芬坚信:自由与进度是艺术的目标。他决心用音乐为人类的自由与光明而斗争。现在,波恩的天地对他来说是太狭小了,他将要奔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1789年7月,震荡世界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英勇的巴黎群众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王朝被推翻了。各国的封建贵族预感到了自己末日的来临,人民的面前却展现出自由的曙光。消息传来,波恩大学的校园里一片欢呼--“自由万岁!”进步诗人斯耐特当场朗诵了热情的诗:“专制的枷锁打断了,幸福的人民。。。。。法国人是自由的人。”贝多芬的心和青年们的心一起跳动。青年的情绪都很激动,他们聚在一起热烈的讨论着法国人民的胜利,想望着自己祖国的前途。为正义、为自由、为人类的平等、幸福而奋斗的思想,在贝多芬的心里扎下了根。

1792年深秋,贝多芬告别故乡前往维也纳。薄雾笼罩着清晨,波恩城中心教堂的尖顶、城郊废弃的古堡,都渐渐从视线中消失了。童年生活的地方,这一生将永远在他心中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

维也纳当时是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贝多芬来这里不久就以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和创作才能成为了知名人物,就连王公贵族也不得不对他的才华表示佩服,给他殷勤的款待。但是,贝多芬却不是为他们而创作的。他的音乐将点燃人们精神上的火花,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维也纳他同情法国使馆的人有密切接触,这使他对法国大革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同情。


小人书网站(小人书专栏-命运)(3)

英雄交响曲

他所有的全部同情都倾向于自由。。。。。。梦想着一个英雄的共和国

贝多芬多年以来就想写一部歌颂革命英雄的交响乐曲。这部乐曲要表现英雄为人类的自由、幸福的斗争,要表现英雄的献身,人民为他举行的悼念。英雄死了,但是他的事业却得到了胜利。创作这部交响曲时,他心中浮现着法国青年将领拿破仑的形象。拿破仑为保卫法国革命的果实,曾率领军队同欧洲的反对势力英勇战斗。他是贝多芬心目中理想化的英雄。作品写成后,贝多芬亲手在封面上写下“献给拿破仑”的题词。贝多芬满心希望拿破仑建立起民主共和制度,为人类幸福奠定基石。正当这时,有人告诉他:拿破仑当皇帝了。贝多芬听后大怒,一气之下,他把原来的题词扯得粉碎,重新拿起笔在封面上写下,《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后来,拿破仑发动侵略战争。贝多芬说:“要是我也懂得打仗,就像懂得作曲那样,我将在战场上打败他。”在贝多芬眼里拿破仑已经变得那么渺小,但是《英雄交响曲》却一直流传下来,受到全世界的称颂。


小人书网站(小人书专栏-命运)(4)

从来不向权势屈服

他还有什么需要畏惧?除了仁慈以外,他不承认还有什么高贵的标志

维也纳的王公贵族表面尊敬贝多芬,心里却把音乐家看做是供役使的仆人。平民出身的贝多芬敢于向这些权贵们提出挑战。一位伯爵在他演奏时大声说话,贝多芬忿怒地阖上琴盖,“我不弹给这些蠢猪们听!”

有一天贝多芬应邀出席一次宴会,主人因为贝多芬出身低微,对他歧视,把他的席次排在比贵族低一等的坐位上。贝多芬满脸怒色,发出轻蔑的冷笑,然后不辞而别。

有一个贵族身份的人跟贝多芬学弹钢琴,贝多芬按约定的时间前去上课,但是这个贵族学生却让他在会客室等了两个多小时。这个贵族学生本来弹得不怎么好。贝多芬对待小学生那样打他的手心,他问道:“为什么这样急躁?”贝多芬回答说:“阁下,我的耐心已经在会客厅里消耗净了。”

1809年,拿破仑侵略军占领了维也纳。一个公爵想讨好法国军官,邀请贝多芬来为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为了免得公爵再来麻烦他,他索性把自己反锁在一间屋子里。公爵命令仆人打开贝多芬的房门,脸色阴沉的走了进来。贵族老爷的专横态度使贝多芬激怒万分,他举起凳子向这位显赫的老爷打去。幸好旁人拦住了他,没有闯出大祸。随机,贝多芬冒着倾盆大雨,离开了公爵的庄园。一回到自己的住处,他立即把柜子上摆着的这个公爵赠送的胸像摔得粉碎。当事后别人前来劝解的时候,他说:“公爵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出身;而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则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将来都有的是,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1812年夏天,贝多芬到一个疗养地去避暑。不久,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也来到这里。这两个早就互相仰慕的文化巨人见面了。但是他们两人的性格却不相同。一天贝多芬和歌德正挽着手散步,碰到一群王公贵族簇拥着皇后、王子迎面过来。歌德连忙挣脱手臂、退到路旁,准备脱帽鞠躬致敬。歌德在贵族面前这种卑顺态度,使贝多芬感到十分不快。贝多芬撇开了歌德,背上双手昂首径直朝王公大臣的行列穿过去。权贵们只好让出路来,王子也只好向他脱帽,皇后也向他打招呼。贝多芬只是用手指略微碰了一下帽沿。等到歌德赶上来,贝多芬不客气地教训他:“我等你是由于我崇拜你,按照你的功绩而尊敬你,但是你过分抬举他们了”,“他们竟可以赏赐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造就不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


小人书网站(小人书专栏-命运)(5)

永久的恋人

他一生没有做过任何事需要忏悔,他梦想着幸福,渴求着爱情。但是幸福却总是从他身边溜走

1806年五月,贝多芬到匈牙利去看望他的朋友费朗兹。弗朗兹一家热诚地欢迎他。在这里贝多芬和弗朗兹的妹妹丹莱莎又相会了。丹莱莎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女性,聪明好学,又极其美丽,虽然出身贵族,却对腐败的贵族社会抱着极大的反感。她崇拜平民出身的贝多芬的天才。贝多芬跟丹莱莎早就相识。当贝多芬来到时,她心里充满激动的情感,过去在维也纳跟贝多芬学习钢琴的情景,一幕幕重现在脑海里。

那时七年前的春天,冰雪已经消融,细柳吐出了翡翠般的嫩芽。母亲带着丹莱莎和妹妹到维也纳去,让她们熟悉首都的生活,并跟贝多芬学习音乐。丹莱莎腋下夹着琴谱,胆怯的像个小姑娘,走进贝多芬的屋子。贝多芬并不像有人形容的那样傲慢,他亲切的问了她一些事情,让她坐到钢琴前面......

从此,贝多芬也常常到她们的住处来,和她们一家成了朋友。他们一起讨论法国大革命,谈论着艺术,一起憧憬自由幸福的未来世界......

现在,贝多芬又到她身边来了,也许是他俩幸福的日子到来了?有不少贵族男子向她献过殷勤,但那只是会引起她厌恶--这些人哪能与贝多芬相比。

晚上,月光如水,贝多芬庄严地坐在钢琴前,缓缓弹奏,一面轻声歌唱:“请吐露你的心意......如果是真心相爱,更不应藏在心底......”丹莱莎眼睛里燃烧着爱情的美丽火焰。他俩心心相映。

第二天早上在花园相会时,他们两人悄悄地订婚了。

一个深秋阴郁的下午,贝多芬告别弗朗兹一家,踏上归途。丹莱莎把自己的一幅画像题赠给贝多芬:“送给罕见的天才,伟大的艺术家,亲爱的人。”

在生活的重压下,贝多芬很少感到人间的温暖。此刻,他沉浸在丹莱莎温柔的爱情里。连萧瑟的秋分,枯黄的落叶也显得这样充满诗意。回到维也纳,他将心创作的《热情奏鸣曲》题献给丹莱莎---他的“永久的恋人”。

是什么阻扰着这一对相爱的人的幸福?也许是没有财产,门第不相称?婚姻毁了。母亲禁止丹莱莎跟贝多芬往来。贝多芬的心受到严重的创伤。他知道丹莱莎是无辜的,她也和自己一样不幸。他诅咒这不平等的社会。但是他俩至死遥遥相爱。晚年,一个朋友曾看到,贝多芬头枕在病榻上,双手捧着丹莱莎的画像,喃喃自语:“你是这样圣洁,这样美,和天使一样!......”随后放声痛哭。


小人书网站(小人书专栏-命运)(6)

谁能设想一个伟大的音乐家竟是聋子?

命运已在叩门!

当苦难一旦来临之后,它就再也不肯离去了

正当贝多芬的创作才华像泉水般涌流的时候,他的听力衰弱的毛病却日益严重了。这天的清晨,贝多芬例行的到郊外散步,他感到惊异,怎么今天听不到教堂定时的钟声,也听不到村童的牧笛?陪同散步的友人告诉他,钟声刚刚已经响过,牧童的笛声这时正在悠扬的飘来。贝多芬脸上现出极度痛苦的表情。他的耳聋病是在六、七年前就开始的,那时,还没有写出他的《英雄交响曲》来。

1802年五月,遵从一生劝告,贝多芬到维也纳近郊一个农村去疗养。这里有开阔的田野,浓密的树林和清新的空气。贝多芬希望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恢复他的听觉。

整个夏天过去了,但是听觉并没有恢复。对于一个音乐家,一双灵敏的耳朵,那是太重要了。谁能设想一个聋子能创作乐曲呢?他感到痛苦和绝望,甚至想到自杀,把遗嘱都准备好了。

回到维也纳,他立刻就病倒了,时时地发着寒热。但是,理想和信念给了他力量,于是决心代替绝望,眼中重新燃烧起愤怒和不屈的光芒。他说:“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容许它毁灭我”。从此,他以不可征服的意志与耳聋进行斗争。

1819年,他已经全聋了。在这以前好多年来,他同别人交谈都要靠用笔记本写下来。

1822年,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重新准备上演。他亲自指挥排练。乐队和歌唱之间出现了混乱,贝多芬由于听不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显然,在他指挥下继续排练已经是不可能了。当弄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以后,他一跃下台,披上外衣,飞奔回家,用双手的手指在琴键上猛力敲击。他想听到刚才的那一段音乐。附近邻居都被这异样的琴声惊呆了。调皮的孩子捡起了小石块掷上来,玻璃窗都打碎了。但是,贝多芬仍然一点什么也听不见。他俯在钢琴上抱头失声痛哭。他的心坎里受了创伤,至死也忘不了刚才这可怕的一幕。

耳聋把他和其余的人隔绝着,身边是一片永恒的寂静。他感到自己的孤独。他不戴帽子,顶着太阳,迎着风雨,独自到村边的小路去散步,而不论是黎明还是黑夜。他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觉得些许的安慰。多大的苦难也扼杀不了一个意志坚强的艺术生命。听不到外界的声音,还可以倾听内心的声音。他的心是和人民的心相通的。贝多芬一生有许多伟大的作品,恰恰是在耳聋的时期创作出来的。

拿破仑失败之后,封建势力卷土重来,维也纳成了欧洲反动政治的中心。警察密探四处监视有自由思想的人。物价飞涨。耳聋、孤独又加穷困,贝多芬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了。没有固定收入,作品送去出版业拿不到几个钱。尽管不停的作曲,仍免不了债务缠身。房租太贵,他不得不搬到一所更破旧狭小的房子去。皮鞋的底磨穿了,没有钱给自己买一双像样的鞋,有好些天他无法出门。必须想想办法接到一点钱。他到一个朋友那里去,但是被回绝了。他在日记本上写道:“从今天起字啊也不到这一家来了......噢!你受到怎么一种羞辱啊......”。

一次,他在城郊散步。大衣破旧,头发灰白,眼睛深陷,眉头紧皱。是流浪汉,还是小偷?他引起了一个警察的注意。当他走过一个窗口,无意之间向里面张望的时候,这个盯着他的警察把他带走了。他大叫:“我是贝多芬!”警察说:“流浪汉,不要骗人了,贝多芬不是这样的。”后来一个认识他的人跑来作证,警察局长才知道这个衣衫褴褛的人真是大名鼎鼎的贝多芬。他再三道歉,派人送他回家。

已经是够凄惨的了,可是不幸还要加上不幸。贝多芬的一个兄弟去世了,抚育侄儿的重担又落到他肩上。他把侄儿接到身边,像亲生儿子一样,灌注满腔热血,希望他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但是侄儿辜负了他的期望。他狂饮、赌博、下流、负债,用谎话欺骗叔父。到后来,他竟然用开枪自杀威胁贝多芬。这个不肖的侄子把贝多芬的心都伤透了。


小人书网站(小人书专栏-命运)(7)

欢乐

他一生受尽了煎熬,尝尽了辛酸苦楚,却把欢乐留在人间

就在着悲苦的深渊,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这时他毕生的计划。早在故乡波恩的时期,贝多芬就有这个念头,要把席勒的诗篇《欢乐颂》用来谱曲作为他某一部大交响曲的结局。

1824年五月,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这部交响曲上演了。在乐队凯旋般的声音中融汇进来雄伟而庄严的合唱:“欢乐啊!天上美丽圣洁的光芒!”“亿万人民,团结起来!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歌声中寄予了他对人类的希望。演奏结束,全场起立,欢呼的观众把帽子扔向空中。按当时的习俗,对皇族也只能用三次鼓掌表示欢迎。而这回,听众却一连五次向贝多芬致敬。贝多芬转身谢幕。当他看到这种热烈的场面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了。

还有好多新的创作计划等他实现,可是贝多芬病倒了。他打发侄子去请医生。但这个忘恩负义的侄儿一走进赌场就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了。等到两天之后他把这事重新想起,唤来医生时,贝多芬的病情已经急剧地恶化了。

1827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贝多芬停止了呼吸,结束了他的光荣而苦难的一生。这天,突然间雷雨交加、狂风呼啸,大自然为这位伟大映月家的去世演奏了一曲悲怆、壮丽的交响曲。

贝多芬的葬礼是英雄的葬礼,送葬的队伍有两万多人。许多人痛哭失声......

在墓地,人们奉献悼词:他是一位艺术家,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崇高思想的人,......他是永远与世长存的那样一个人物。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一年之后,有一位终身未嫁的妇女,来到贝多芬的墓前,默默地献上一束鲜花,树立良久。她就是丹莱莎---贝多芬的“永久的恋人”。

小人书网站(小人书专栏-命运)(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