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

【成语释义】比喻共同一致地仇恨和打击敌人。

内外同心同仇敌忾(同仇敌)(1)

【典故出处】《诗经·秦风·无衣》。

【成语故事】《无衣》,原是春秋时期秦国的一首慷慨激昂的军歌。西周时候,秦国原址在犬戎(今陕西兴平东南)。周平王在位时,由于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有功,开始列为诸侯,后改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统治区大约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这首军歌大致就成诗于西周末年至东周初年。《无衣》共分三章,共十五句。全诗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内外同心同仇敌忾(同仇敌)(2)

诗的大意是说:

怎么能说没有衣裳?我愿与你同穿一件袍子。君王要出兵打仗了,我们准备好武器,要知道你的敌人,就是我们的大敌!

怎么能说没有衣裳?我愿与你同穿一件内衣。君王要出兵打仗了,我们赶快准备好矛戟,你要与我们一同行动。

怎么能说没有衣裳?我愿与你同穿一条战裙。君王要出兵打仗了,我

们要赶快把武器准备好,你要与我们一同出发。

后来,人们根据这首诗反映的士兵间的团结友爱和饱满的战斗热情,以及仇恨敌人,保卫国家的决心,便把“与子同仇”引申为“同仇敌忾”这个成语。

内外同心同仇敌忾(同仇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