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郭德纲超长相声(岳云鹏接棒郭德纲)(1)

郭德纲演出现场依旧火爆。

岳云鹏郭德纲超长相声(岳云鹏接棒郭德纲)(2)

走进过人民大会堂、担纲过导演、饭馆老板和奢侈品代言人的“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今年又要玩出新花样。据郭德纲“御用”演出商——北京环宇兄弟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乔蕾介绍,曾经卖出过“8888元”天价票的郭德纲,今年主打跨年、开箱、封箱,而往年的“天价相声”档期今年转交爱徒岳云鹏大剧场节日商演,郭德纲在圣诞档期时则转战东南亚。同时,乔蕾也和新京报分享了他们对今年演出市场的观察,以及他们的应对策略。

新京报:你认为一年来演出行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乔蕾:其实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团体单少了特别多。在往年过年过节的时候,尤其相声、小品类的演出市场,很多是靠单位组织活动支持的。可以说今年整个演出市场没有之前好卖。郭德纲其实也受到一点影响,但他毕竟是靠市场吃饭的演员,虽然现在宣传势头弱了,但每一场还爆满。我们针对老郭的粉丝做过数据抓取,发现特别困难,因为有老有少,有雅有俗,特别多元。

新京报:郭德纲与环宇兄弟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乔蕾:我们能应对的办法就是,选项目的时候,尽量选市场受欢迎的项目。不寄希望于单位组织活动之类的团单。至于德云社,我觉得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因为郭德纲和德云社一直强调的就是,要靠本事吃饭。所以他的表演,直接对的就是最普通的观众。每次散场以后,他和于谦都会留下来给观众签票什么的。德云社的观众都是一个个特别真实具体的散客。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与新京报合作?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

乔蕾:新京报在京城文化圈有一定的地位,说话还是算数的。而且我们做过调查,新京报的阅读人群、观点还是符合我们的定位。再加上新京报也愿意在文化上投入资源,像今年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纪念日,我就发现新京报做了专题报道,因为现在这个时代,读名著、读外国名著还是挺困难的事情,但新京报敢于给版面,而且做得挺有趣,不是那么一本正经的,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新京报:对未来产业与媒体合作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乔蕾:最早的时候我们就是纯发广告,后面我们发现完全不是纯推内容的事情,是一个营销的事情,还包括对郭德纲的形象塑造之类的,所以我感觉现在是立体营销的时代。因为现在微信、自媒体也发展起来了,再加上“文化”这个词,原来大家觉得特别孤傲,但我们想在市场上生存下去,就一定要做营销、一定要接地气。所以我们明年会做落地活动、互动活动,把某一个演出和某些大型活动结合起来,要让现场观众玩起来,这样才能影响粉丝。

新京报:明年最推荐的项目是什么?

乔蕾:我们还是主打郭德纲、德云社的项目。岳云鹏现在也很有市场,而且你都想不到他有那么多粉丝。我们不想给年轻的演员制造一个虚高的市场价位。我们想让观众花钱来看演出,能觉得值。

■ 合作案例

《相声门》看见郭德纲

2006年郭德纲刚火没多久,新京报集齐全文化、娱乐部的力量,做了一期《相声门》的特刊。在16个版的特刊《相声门》中,记者走访北京、天津、台湾等地的相声艺人,向读者全面介绍这门传统艺术和郭德纲的是是非非,并把相声的生存状态和相声门里的法则做了一个真实的梳理。这次侧重郭德纲以及相声演出的采访刊登后不久,很多媒体开始找新京报要郭德纲的电话,铺天盖地对这个“非著名相声演员”进行报道。再之后,郭德纲成为一代名角,更是达到了近百万网民在线收看他的“新年相声大会”。

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立湘

,